?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

2021-06-11 17:28關琳琳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關琳琳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下文嘗試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希望研究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引言: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特征,也是經過歷史洗禮的民族風貌與特質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與物質文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指導工作本身就以德育作為主要目標,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強化德育效果,為德育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素材和教學思路[1]。因此,當前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樹立傳統文化滲透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客觀條件。構建“文化課堂”已經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的內在要求。那么,究竟如何構建“文化課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立足學生生活經驗滲透傳統文化

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生活經驗,客觀分析學生在生理、心理、智力及其他綜合能力方面的實際狀況和發展需求,在了解教學需求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工作,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易于理解的文化教育資源,降低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文化學習興趣[2]。如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講授“國家利益的含義”這個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篆體“國”字的來歷。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書寫篆體“國”字,或提示學生篆體“國”字是由“或”字加大“口”構成的,學生根據所學語文知識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漢字的構造方式有象形、會意、形聲、指事等,這樣就有了探討的基礎。經過討論,原來篆體“國”字中的“戈”代表“武力”;小“口”代表“人口”; “口”下“一橫”代表“土地”;外圍的大“口”代表疆域。聯系篆體“國”字的構造方式思考“國家利益的含義”,就會明白國家利益其實就是國家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的總和,包括人口、領土、主權和政權等。

2.立足民族風俗滲透傳統文化

民俗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風俗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廣泛存在,在民族風俗中挖掘傳統文化,可以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此外,了解傳統民族文化還能夠發展學生社會性,提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3]。例如,在學習《和朋友在一起》這一課知識時,筆者首先為學生講述了友情的重要性,并講述了良好的友愛關系對于他人、社會還有自己的意義。接著,知識延伸時筆者表示友愛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那么,如何尊重呢?首先,學生需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與民族風俗,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尊重,不視圖破壞和影響他人的民族風俗。同時,筆者詢問班級中的學生都是什么民族的。學生有的回答漢族、有的回答回族、滿族。于是,筆者要求不同民族的學生對自己民族的傳統風俗進行講述,以便幫助全班學生互相了解班級學生的民族風俗,進而實現互相尊重、互相關愛,進而建立良好的友誼。最后,筆者又針對我國其他少數民族和外國民族的獨特風俗進行了講述和講解,并要求大家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進而實現對于他人人格的尊重與關愛。因此,教師應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民族風俗的教育,并幫助學生在知識了解過程中建立文化和風俗的尊重、包容理念。

3. 立足民族精神滲透傳統文化

民族精神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含一個民族的精神特征,還包含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師還需要從民族精神上進行教學培養,通過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于民族精神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促使學生逐漸具備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文化傳播使命感[4]。例如,在學習《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這一課時,筆者為學生講述了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和意義,同時,筆者將責任分為個人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民族責任等四個方面進行例舉。前面三個責任都較為容易理解,當講述民族責任時,筆者以愛國敬業、承擔民族富強使命的我國民族精神進行民族責任的講述,并要求學生積極承擔民族責任、樹立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民族精神。

同時,筆者以我國不同時期具備愛國、敬業、奉獻自我等優秀民族精神的優秀代表進行課堂講述,并通過真實的事例帶給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感情的震撼,進而切實幫助學生實現愛國敬業、自我奉獻的優秀民族精神。

4.立足主題作業滲透傳統文化

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主要路徑,在作業布置過程中也蘊含著滲透傳統文化的契機。如《親情之愛》一課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解該章節之前,給初中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讓學生自己體會這個任務蘊含的含義。在下次講課時,請部分學生講述自己當時做事情時的感受,做到充分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這也與如今的教育理念相符合。在“家”的含義中,延伸出“家規”、“家訓”、“孝道”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結合學生口中講述的“家”,體會中華文化“家”蘊含的豐富含義。在此基礎之上,滲透《道德與法治》中相關孝親敬長的法律法規,將道德與法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指導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依托學科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內涵,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道德素質水平,提高其文化素養。初中道德與法課程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制意識作為重要教學目標,滲透傳統文化要求我們尋找合適的突破口,以合適的教學方法構建文化課堂。上文僅就傳統文化的滲透路徑展開分析,以期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全面落實。

參考文獻

[1]許艷.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以《道德與法治》為例[J].才智,2017,22(21):74-75.

[2]楊晶.捕捉“微”鏡頭,“潤物細無聲”——例談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 (綜合),2017,11(12):19-22.

[3]史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0(03):73-74.

[4]佚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究,2018,22(36):86-87.

(大橋鄉學校?吉林?敦化?133700)

猜你喜歡
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淺談初中班級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