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美好的童心在音樂中愉悅

2021-06-11 17:28何凱旋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方法與策略小學音樂課堂

何凱旋

摘要: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進行音樂教育和音樂學習的研究,分析小學(中年級)音樂課堂的教學需求,在一學期的實驗中,通過音樂課堂綜合學習,結合新課標要求,把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自主學習 、多元評價融入其中、探究適應小學(中年級)音樂學習心理特點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希望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兒童心理學;方法與策略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兒童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兒童的心理發育尚不完全,其認知和思維能力比較局限,如果不能及時將強烈的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可能對音樂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我常常會思考一些問題:如何喚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怎樣培養學生全面的音樂素養? 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有哪些差異? 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問題。只有當音樂教師充分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學習音樂方面的認知和心理特征,并在實際踐行中有效加以運用,才能真正了解學生,不斷地提高音樂教學技巧,使音樂教育符合兒童的發展特征。

一般來說,兒童最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音樂課堂氛圍應是活躍、愉快、輕松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運用簡單的教或學的二元思維去教學,就會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學的效果,課堂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利于高效的教學,因此,應運用多元思維進行教學,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的設計者與實施者, 在實際課堂中,教學內容可以根據課堂的反應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重視在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學唱、思考、律動或表演,使自己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即使在探索過程中出現錯誤或不足,作為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激勵,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想法, 多元化的思維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也能使學生更有勇氣與自信,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有些專家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期間,四年級學生的個性差別最大,本文根據本校中年級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及不斷變化的心理過程,進行反復深入地對比,以四年級音樂課多彩的鄉音《茉莉花》為課例進行研究,把采用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結合心理特點進行的綜合課模式,包括學生兩種不同課堂實踐中的心理變化與學習效果逐一對比:

傳統的音樂課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由教師講授音樂知識,學生聽講;教師教唱歌曲,學生跟唱,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變得很被動,課堂氛圍沉悶,興趣不濃,體驗不到音樂的美感,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的思維,進而影響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結合心理學的音樂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方法多元化,關注到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和表達,使學生能全身心主動、 積極地投入,并且在學習中得到愉悅和美化,具體教學方法與策略體現如下:

一、結合重難點,合理安排時間段。

心理學實驗表明,人的注意力是不會持久的,特別是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即使他們知道要做什么,卻仍然無法保持整節課集中注意力,而注意是一切認識過程的開端,學生只有注意聽教師講課,才能學到知識。一般來說,前半節課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應抓緊這段時間,把新課內容和較難理解的內容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四年級學生也不例外,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把本課《茉莉花》的重難點安排在整節課的前20分鐘,并且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善于創設情境,把音樂形象化。

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導入,結合多媒體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情景,使音樂形象化。比如《茉莉花》這一課,音樂老師用樂器二胡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再播放與《茉莉花》相關的音樂影像資料,通過欣賞、思考、體驗,了解中國民歌《茉莉花》,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仿佛置身于細膩柔和的江南音樂風情中,該曲所傳達出的優美、溫婉輕快的特點,樸實無華的音樂意境及積極向上的情緒,就是對美的聆聽與感受,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內涵美,在審美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音樂的記憶力,帶來感官體驗與心靈共鳴,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多元化教學,啟發創造性思維。

四年級學生已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師應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能充分地把握音樂情緒,提高學生感知音樂的整體素質。而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可以多姿多彩,以實踐活動為主,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親身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由此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教學形式上可采取自主學習模式,例如,在《茉莉花》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 “看看”“選選”“聽聽”“唱唱”“跳跳”“演演”等系列活動,對歌曲進行學習與創編、通過歌唱、律動、表演、創作,演奏,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給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唱起來、動起來。

四、關注個人差異,優化評價方式。

四年級學生開始有自我評價意識,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欲望。由于每個人的天賦各不相同,既有長處也有短處,因此,課堂評價應面向全體、且關注個人差異。我認為,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3、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4、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通過在多元評價中的激勵,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安全感”,可以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通過以上的多種方法,學生會逐漸對音樂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同時還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并能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在現代音樂教學中,一些音樂教育家運用教學心理原則,創造了科學的音樂教學法,如奧爾夫、科達伊、鈴木等,這些音樂教學法都是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以音樂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得以形成、確立并發展,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適當地參考,并且加以運用。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作為音樂教師,除了要傳授音樂知識與技能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借鑒科學的音樂教育法,把心理原則應用到音樂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勤于學習的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更能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曉秋?論音樂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01(02):102-104

[2]魯佳男?心理學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分析研究?Yi Jiao Lun Tan ·藝教論壇

(深圳市龍崗區布吉德興小學?廣東?深圳?518112)

猜你喜歡
方法與策略小學音樂課堂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創新企業培訓制度的方法與策略研究
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創新思維,讓小學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小學音樂課堂實施豎笛教學的策略
高效課堂始于有效的導入
發聲練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關于物理概念、 規律教學的思考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