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新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

2021-06-12 07:22王學瑪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抑郁焦慮中職學生

王學瑪

【摘要】目的是了解新冠疫情常態中中職學校新生的心理狀況,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中職生心理危機。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以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對2021級新生1544人進行了心理健康測查。結果顯示中職學校新生的抑郁、焦慮心理明顯占受檢人數的較大比例。結論中職學生的抑郁、焦慮等心理狀況應引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應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抑郁;焦慮;中職學生

為了更科學,全面地了解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更準確把握我校2021級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根據新生心理發展規律,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對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初步調查,試圖做好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指導與預防。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針對我校參與調查的全日制中職一年級新生,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此量表由《心程云測評系統》提供。

1.2評估標準

本次測驗的篩查按總分≥160,因子分值≥2,診斷為陽性,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偏執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分在3.51分及以上者需特別留意。測驗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結果

2.1總體情況

本次普查量表共計90題。此次普查,系統共收回問卷1526份,未測學生8人。參加測試的全日制中職一年級新生共計1526名學生,年齡15-17歲;其中男929名,女597名。

2.2心理健康情況

受檢的中職一年級學生中有較嚴重抑郁狀態28名,占受檢人數的2%;精神病性因子異常17名,占受檢人數的1%;有較嚴重程度焦慮狀態12名,占受檢人數的1%;心理健康屬于亞健康狀態的304人,占受檢人數的20%。

3中職一年級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3.1結論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心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較大的健康隱患,約20%的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整體顯示有抑郁傾向的學生高于有焦慮傾向的學生數量。新生之會較多的抑郁、焦慮傾向,與家庭教育方式、親子溝通、小學初中時期的學習生活經歷有關。這給尚未發育成熟或正在成熟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使青少年心理上感到困惑、迷惘、不安,導致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3.2原因分析

影響我校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學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

入學適應問題:

首先是對新學校的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和同學,讓進入中職校園的新生,總感覺不習慣。初中的學校生活節奏較快,學習任務重,而中職學校的學校生活相對寬松,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突然輕松下來反而感覺無聊、空虛,雖然剛開始有環境的新鮮感,但同時有很強的孤獨感,內心充斥著矛盾,如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出現問題。其次是對新課程內容學習的不適應,大多數中職新生由于沒有考上普通高中,心理壓力大,對考上普高學生的嫉妒,對自己的未來困惑,自卑心理嚴重。

學習問題: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偏科嚴重,常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中職新生進入中職學校是根據自己的要求主動選擇專業,其學習動機會有所加強。相反的情況下,中職新生若是被動選擇了現在就讀的專業,就存在著缺乏學習動機的問題。無法跟上新的學習節奏,覺得學習枯燥無味,產生學生厭學、逃學的現象。在新的生活、環境的中,學生如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控制,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想學習但不知要從哪里開始學習,學習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錯誤,會導致學習的效率不高,學習興趣下降,因而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狀態,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人際交往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職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不能全面認識自己或他人。在日常交往中,學生容易出現偏執、敵對、嫉妒等現象,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逆反心理強烈,性意識增強,這個階段他們有了性沖動和性要求,渴望得到友誼甚至愛情。中職新生性心理未完全成熟,欠缺生活經驗,對青春期的性沖動和性要求理解不當,在社會及各種宣傳媒體的影響下,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緊張、恐懼、羞澀,甚至不正確的行為。

3.3建議和意見

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石。一般認為,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學生心理沖突和異常情緒行為的高發階段。因此,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

重視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堅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及時進行心理危機排查,對個別需要心理干預的學生做好危機的預防與轉化工作。除了用心理測試的方式,還可以通過觀察法等其他途徑掌握存在心理異常學生的情況。對于此類學生,應及時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工作,了解其詳細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分階段、有層次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并重視其教學作用;大力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團體輔導活動中促進自我成長,自我接納和自我改變。

成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團隊。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為指導老師,班主任為學員的心理教育研究室;并以心理教育研究室為核心從點到線,從線到面,依次開展心理活動并教育。

[參考文獻]

[1]唐遠瓊.高一新生心理適應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2]黃希庭.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徐春艷,費小平. 關于新生入學動機與職業規劃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13-15.

[4]俞國良主編.《心理健康》學生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

[6]劉長節,陳吟,程永娟.中職衛校學生抑郁、焦慮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2007.

作者單位: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東茂名

猜你喜歡
抑郁焦慮中職學生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淺談中職英語單詞教學策略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