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2021-06-12 14:20唐紅霞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教學創新小學數學

唐紅霞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對學生之后的思維能力培養和學習能力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必須讓學生進行高效的數學學習。因此,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在創新應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應積極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作出突破,在課程改革環境下,有效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小學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引言

傳統的教育方式重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側重點在教師對學科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不做任何要求。新的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包含了對學生創造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培養,要求學生思維敏銳、眼界開闊。因此,對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要進行革新。教師要順應發展潮流,創新出更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诖?,文章針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展開討論。

一、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步入學校,對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主動去探索,思想也較為單純,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習任務的加大,學生有時會對于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在多次的失敗探索下,學生的積極性會隨之降低,學習出現懈怠的表現。眾所周知,在小學階段的課程中,數學知識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教學壓力也隨之加大。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上以單純的講述為主,學生一味地聽,一味地學,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學習興趣也隨之降低;另一方面,新課程改革后,教師也有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教師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設計課堂方法,教師的挑戰性也隨之加大,在備課環節,既要研究新的課堂教法,又要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無形中增加了許多課堂任務與負擔,長此以往,部分教師出現了惰性,學困生的學習效果也開始逐漸分化,這些問題都間接的阻礙了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一)重視應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新時期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應用情感與認知的相互關系,通過給學生創設有利于其情感體驗的多樣化的情境,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實物演示情境等,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對信息技術資源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便捷、多樣化呈現學習內容的優勢,創設既貼近學生實際,又能夠使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情境創設的方法來看,創設問題情境更容易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思維,例如在學習完“長方形的周長”這一內容后,為了鞏固學生所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一塊長方形的菜地,它的長是20米,寬是10米。①如果要在菜地的周圍圍上一圈籬笆,需要圍多長的籬笆?②如果這塊菜地有一面是靠墻的,那最少需要多少米籬笆?這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簡單的計算周長,第二個需要學生考慮長方形周長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靈活地進行思考,才能夠計算出“最少是多少”。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潛能,從而積極地解決問題。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放手讓學生學習、思考與探究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小學數學教師需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更加積極地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給學生創設一個可以獨立學習和創新的環境氛圍。例如,學生在探究梯形的面積過程中,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因此,教師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并最終總結和歸納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圖形的變換和重新組建,尋找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深刻體會到創新的意義。

(三)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新課程改革后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拓展,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為了落實這一理念,教師在不斷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仍需要教師的探索和努力。對數學科目來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這一規律,并設置一個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再漫無目的地學習。在日常的授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課前教師要結合教材為學生規劃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探究的知識點,讓學生有節奏、有計劃、有思路地展開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予以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提高探究的效率,實現課堂效果的優化。例如,《兩位數乘法》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討論,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對小組交流起促進作用,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記錄,并將記錄的內容進行總結,形成結論,最終以小組分享的形式,將學生討論、探究的結果呈現出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合作互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無定法,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有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課上不再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數學授課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方法,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識的學習而是能學以致用,從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勇.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學周刊,2021(21):81-82.

猜你喜歡
教學創新小學數學
分析基于網絡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