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2021-06-15 08:57李飛飛于長悅
大觀 2021年4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教學改革

李飛飛 于長悅

摘 要:文章以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在課程編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課程、開發課程、改進授課模式、進行集體備課與教學評價、設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推動音樂教學和其他學科相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教學改革

注:本文系2019年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協會職業院校德育課題“新時代下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美育素質的實踐研究”(DGW1820QT035)研究成果。

一、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課程的編排與學前教育的目標差距大

第一,基礎課程比重大,專業課程比重小。受學前教育專業學制限制,部分高校在課程安排上會出現優先安排公共基礎課、學前專業基礎課的情況。部分高校的學生在完成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等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后,進入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科技、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最后才會進入音樂欣賞、視唱練耳、合唱與指揮等音樂課程的學習?;A課程占據學生課程學習的大部分時間,使得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非常有限,沒有良好音樂基礎的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具備較好的音樂素養,而這樣的課程編排是不合理的。

第二,重必修課,輕選修課;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操作。長期以來,各院校的人才培養仍然以人才輸出為主要目標,學生完成必修課學習和考核是人才順利輸出的必要條件。因此,部分院校出現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的現象。而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通常屬于選修課的范疇,這就會導致學生因過分重視畢業考核,而忽略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會造成學前教育專業的部分畢業生專業能力較差的問題。

(二)學前教育專業部分學生沒有深刻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前兒童身心、情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一種極富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通過優美的音樂感染兒童心靈,從小培養兒童的藝術素養。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學前音樂教育對提高兒童音樂審美能力、完善其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眼光狹隘,只著眼于短期目標,想的是“爭取這門課程考試不掛科”“完成學業,順利畢業”。這不利于實現學前音樂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目標。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策略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一是轉變教育活動的主體。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輸型教學模式,教師決定教學的方向、進度、內容,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于從屬地位,是被動傾聽、接受的角色。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因材施教。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培養目標而展開。教師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為教學目標,教材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安排要以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基礎進行動態調整,以保證課程結束后,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

二是轉變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職業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職業教育要培養的不僅僅是具備一定學歷的畢業生,還是未來的職業工作者,是某職業領域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的合格人才。

(二)整合課程

一是整合專業課程。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體系龐雜,學科數量較多,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整合課程,避免重復學習、交叉學習。整合相似學科可以減少學科數量,實現知識體系最優化。

二是將學校本位學習與工作本位學習相結合。工作本位學習能夠解決職業教育中脫離實際工作環境、單純進行知識理論教學的問題。學校通過與實際工作單位聯系,或校內模擬實際工作場景,進行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工作場景中掌握、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能夠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

(三)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以目標為導向,以活動為牽引,模擬工作場景,使學生學習音樂基本理論,掌握音樂基本技能,學習在工作場景中如何開展教學。

以兒歌編配與彈唱課為例,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熟練彈唱例曲,并逐步具備獨立完成兒歌編配彈唱的能力。以目標為導向,以活動為牽引的課程開發讓學生可以深入體會到音樂學習以及音樂教學的樂趣,更容易達成教學目的。

(四)改進授課模式

對于音樂這種藝術類學科,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很難讓教學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課堂情緒難以調動,學生會喪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厭倦課程,更難產生音樂共鳴,使得音樂教學未能取得較好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應以活動為教學的基本形式,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各種主題活動或其他實踐活動,通過各種活動提升自身音樂素養,培養音樂審美能力。

活動式教學與情境式教學有緊密的關聯,活動式教學離不開情境式教學的課程設計。音樂教學需要從教學目標出發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音樂之美,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共同營造教學氛圍,達成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參與課程活動過程中,不知不覺間被課程吸引,積極投入學習,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五)進行集體備課與教學評價

相對于獨立備課和進行教學評價,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評價有助于教師之間互相學習,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的發展,也有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教學風格和穩定的評價體系。進行集體備課與教學評價可以讓集體智慧最大化,使得學生和院校都可以從中大受裨益。尤其是當教研小組內有國家一流的專家級人才時,進行集體備課與教學評價可以讓普通教師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使得院校學科教學的整體水平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

(六)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

建立開放的、多元的、關注學生個性化表現的評價機制。音樂課程評價要摒棄傳統的知識考查為主的試卷考試形式,因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音樂教學能力,所以課程的評價應以質性評價為主、量化評價為輔,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音樂表現力、職業能力的考查,采用的評價方法包括觀察、問卷等。

評價要關注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知識技能運用、態度情感表現等,例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是否積極投入、努力提升知識技能、想辦法解決問題、交流討論、克服困難等,而不僅僅是重視理論知識考試成績。

評價標準應多元化,不要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所有學生。比起量化考核,多元化評價更能獲得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師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成功經驗,成長為優秀的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

(七)推動音樂教學和其他學科相融合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探索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交匯點,融入其他學科知識。除了傳統的音樂、舞蹈、形體學科的融合,在全媒體時代,教師應將視頻、音頻等新媒體知識和計算機學科知識融入音樂教學,推動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效融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新時代,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變革。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有基本的音樂素質,還要使學生具備教學活動設計、聲樂作品選編、器樂演奏等綜合性工作能力。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其音樂教學改革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黃瑾.學前教育專業系列教材: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代敏.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做法: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2):160-161.

[3]王瑋.淺談幼師專業學生如何指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J].山西青年,2018(3):236.

[4]陶麗娟.構建有效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教學課堂[J].北方音樂,2018(2):145-146.

作者簡介:

李飛飛,博士,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藝術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于長悅,碩士,天津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合唱、大學生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教學改革
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有效實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銅仁市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