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研究進展

2021-06-20 07:25曾雪艷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關鍵詞:預防護理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

曾雪艷

摘要:深靜脈血栓形成(DVI)屬于臨床骨科手術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通常好發于下肢部位,其發病與術中損傷血管壁,肥胖或血脂過高患者機體內血液呈高凝狀態等因素有關。DVI一旦形成,若未及時發現并進行有效處理,栓子可能發生脫落隨血液循環對機體狹窄部位形成阻塞(常見為肺栓塞、腦梗死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關鍵詞:骨科;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5-352-01

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主要指血液受多種因素影響在下肢深靜脈腔內發生異常凝結,從而堵塞靜脈腔,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液回流障礙,進而引發肢體疼痛、腫脹、靜脈高壓及淺靜脈擴張等癥狀及體征[1]。骨科手術創傷大、患者術后恢復慢,長期臥床不活動造成其機體血流速度緩慢,從而增加DVI發生的風險,嚴重影響手術療效與疾病預后[2]。故積極開展優質且高效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尤為必要。本文對近年來臨床開展于骨科手術患者的DVI預防護理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為今后臨床護士合理開展相關干預措施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常規預防性護理措施

1.1下肢護理

術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借助軟枕使患肢墊高以確保下肢靜脈回流;抬高患者腿部使其下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cm,維持7min左右以促進血液循環,3次/d;注意患肢抬高或墊高過程中應避免血管遭受壓迫,從而對靜脈回流產生不利影響[3]。輸液操作過程中,護士穿刺時注意動作輕柔,扎止血帶時長盡量縮短;輸液通道以上肢為首選,盡量避免選擇下肢,禁止在同一部位、同一靜脈實施多次穿刺;護士努力提升靜脈穿刺技能降低患者血管內皮損傷風險。

1.2早期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于床上開展足踝關節屈伸、足內外翻及足環繞(以踝關節為中心)運動,兩側足交替進行每側做30次,3次/d;指導患者使用未進行牽引的下肢在床上進行膝關節屈伸運動,重復20次,3次/d;引導患者每小時做20次深呼吸,鍛煉膈肌功能,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4]。病情允許情況下,指導患者及早下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活動。DVT高?;颊叽┲鴱椓σm(每日早晨起床時便將彈力襪穿上,穿前進行1min下肢抬高,于睡覺前脫下)或間隙充氣泵等專業儀器,以保護患者靜脈內膜[5]。

1.3飲食指導

護士指導患者飲食選擇脂肪含量低、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注意補充高蛋白,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并告知家屬多準備富含粗纖維的食物,以防便秘;督促患者戒煙忌酒,并保證每日飲水量在2000~3000ml,防止血液粘稠度過高。

1.4藥物干預

護士遵醫囑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鈣實施預防性抗凝治療,應對低分子肝素鈣適應證、劑量、使用途徑以及禁忌證等方面內容進行全面掌握,使用前將低分子肝素鈣的藥理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以獲取患者理解與配合,使用期間對患者是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有無出血傾向等實施嚴密觀察[6]。

2.中醫預防護理

2.1祛瘀消腫湯

中醫將DVT歸屬“麻痹”、“腫脹”范疇,其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而祛瘀消腫湯可發揮健脾補氣、活血化瘀、利濕通絡等功效。侯海春[7]的報道中,實驗組(服用自擬祛瘀消腫湯)患者治療后VAS評分、DVT發生率(4.00%)、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優于實施常規對癥治療的對照組(20.0.0%);其對高齡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顯著。

2.2手指操

此外,上肢骨折手術患者術后也可能引發DVT。近年來,臨床護士通過查閱文獻,并咨詢中醫專家與康復治療師總結得到以“握、彈、夾、頂、拉、搓”6個節拍為主要內容的手指操,其能夠有效活動手腕并帶動上肢進行有氧活動,從而促使上肢血管收縮功能改善,有助于局部營養代謝提高,進而對受損靜脈內膜起到良好的修復作用,最終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張瑩、李愛敏、關晨陽[8]等人研究中也指出,手指操組患者血栓發生率(12.05%)及嚴重程度與握拳活力組及握力器鍛煉組(34.44%、21.28%)相比,均更佳。

3.預防護理干預模式

3.1早期預警護理

傳統護理模式主要針對患者即時生理狀態實施干預,而忽視對其DVT發生預期不良風險的評估,從而導致最佳干預時機延誤,不利于患者疾病轉歸。早期預警護理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護理模式的不足,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9]。

3.2風險評估分級管理

Autar修訂量表對患者發生DVT的各種特殊危險因素(包括年齡、BMI、手術、高危疾病、外傷、活動受限等)進行綜合考慮,使DVT評估更加全面且科學,能夠幫助臨床做出有效的預見性決策。梁燕玲、歐小周、梁群飛[10]等人借助Autar修訂量表開展風險評估分級管理后,髖部骨折患者患肢腫脹、DVT發生率(1.67%、0.00%)以及D-二聚體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雙腿周徑均優于實施骨科常規護理的對照組(13.33%、11.67%)。

3.3細節護理

近年來,又有學者提出在預防護理干預基礎上對骨科手術患者進行細節方面護理,例如向患者講解下肢DVT知識,并告知其DVT發生的危害性,促使患者全面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席瑩、楊芳[11]等人指出,研究組(加強細節護理)患者DVT出現的概率(10%)、護理滿意度(80%)、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優于開展常規預防下肢骨折術治療的對照組(26%、60%)。

4.小結及展望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患者DVT預防性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下肢護理、早期功能鍛煉、飲食指導及藥物干預等,還有祛瘀消腫湯、手指操等中醫預防性護理措施;而早期預警護理、風險評估分級管理、細節護理等針對性干預模式對預防DVT的發生具有顯著效果。此外,還有部分研究人員提出,采用灸按膝六穴等針灸療法也可對骨科手術患者靜脈血栓的發生起到一定預防作用[12],更多科學合理的預防性措施仍有待臨床進一步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金占萍,朱迎春,謝浩芬,等.醫護一體化模式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8):2319-2323.

[2]王安,梁彩紅,梁靈紅,等.骨科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預防策略[J].護理與康復,2019,18(11):27-29,34.

[3]孫晴晴,崔玉潔,段玉蓮,等.多學科團隊干預對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7):987-991.

[4]宋瑞紅.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318-320.

[5]趙靖,周清潔.細化優質護理模式預防骨科下肢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價值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34):3856-3859.

[6]馬清華,蘇丹,王瑞玲.預見性護理在腰椎管狹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預防作用[J].河北醫藥,2020,42(20):3184-3186,3190.

[7]侯海春.自擬祛瘀消腫湯對高齡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研究[J].四川中醫,2020,38(1):137-139.

[8]張瑩,李愛敏,關晨陽,等.不同活動方式預防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9):1390-1393.

[9]姚云英.預警式護理在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8):3264-3265.

[10]梁燕玲,歐小周,梁群飛.風險評估分級管理系統在預防髖部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2):88-89.

[11]席瑩,楊芳.細節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5):893-894.

[12]馮銀珍,黃素珍,廖榮宗,等.灸按膝六穴預防膝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急性下肢DVT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6):5080-5085.

南寧市中醫醫院 廣西南寧 530001

猜你喜歡
預防護理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
骨科患者圍手術期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
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
研究老年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臨床預防護理體會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診治分析
預防脊柱外傷與術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探析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及其預防護理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