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探析
——以“中山市南朗鎮紅色古村”為例

2021-06-23 08:31羅玉婷汪麗娜
熱帶地貌 2021年2期
關鍵詞:香山古村研學

羅玉婷,鄧 鈞,汪麗娜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州510631)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共青團中央也指出,加強學生紅色教育要適應青少年的學習規律,善于運用體驗式、沉浸式、研討式學習,潛移默化引導他們通過學習有所觸動、有所共鳴、有所感悟[1]。地理“紅色研學”作為新興的紅色教育活動,其育人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接受程度。而傳統灌輸式教學輕視知識的探索過程,忽視學生接受知識的主體性和心理規律,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性[2]。由此可見,灌輸式教學難以在地理“紅色研學”中發揮育人作用,落實地理課程思政?;诖?,本文以心理學角度為切入點,以地理實踐為落腳點,探究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旨在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落實地理“紅色研學”的課程思政,發揮紅色教育的育人作用。

1 地理“紅色研學”下的接受心理的內涵與意義

1.1 接受心理的內涵

接受心理指的是接受主體在外部環境影響下,對客體信息進行注意、選擇、接受、內化、外化等多環節構成的連續的、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對外界信息的一種積極能動的接納心理趨向[3]。同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外來教育信息的接受也需經歷一系列心理活動過程才能完成最終意義上的學習。因此,在地理教育中,當地理教育者向學生傳授地理教育內容時,學生是處于受教的過程中,但學生并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有自身將地理教育內容選擇性接受的心理規律和價值取向。

1.2 接受心理對地理“紅色研學”的意義

地理教育是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地理研學旅行作為“行走的課堂”,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課程思政”中具有實踐育人的優勢。而地理“紅色研學”是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地理研學旅行,其依托獨特的紅色教育資源來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由此可見,地理“紅色研學”是落實地理“課程思政”從理論育人走向實踐育人的重要渠道。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地理“課程思政”倡導在具體化、生動化的教育活動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細無聲。這意味著其育人過程不是強制性的灌輸知識,而是遵循學生內在接受心理,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接納、認可并內化教育內容。由此可見,接受心理契合地理“課程思政”倡導的育人理念?;诖?,學生作為地理“紅色研學”的接受主體,其接受心理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地理“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深挖學生的接受心理,并運用接受心理來設計地理“紅色研學”方案能有效提高地理“課程思政”的實踐育人效果。

2 探析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

地理“紅色研學”中的接受心理是接受主體對紅色文化所傳遞的信息經過注意、選擇、接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信念,并外化為實踐的心理活動過程。本文認為,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應包括三重理念:一是育人“載體”,即地理“紅色研學”;二是育人“方式”,即地理“紅色研學”設計需結合地理要素以及契合接受心理過程;三是育人“目標”,即在地理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引導。

2.1 地理“紅色研學”下育人路徑的組成部分

學生作為地理教育的接受主體,整個受教過程會受到接受客體和接受中介影響。因此,本文認為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應包括接受主體、接受客體、接受中介、接受目標四個部分:①接受主體:即受教育者,指在地理“紅色研學”中接受地理教育和紅色教育的中學生群體;②接受客體:即教學信息,這里指的是地理視角下的紅色文化,主要包括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兩個方面,物質資源指歷史遺址和革命遺跡,非物質資源指紅色精神;③接受中介:即教育活動,指將接受主體與接受客體連接起來的中間環節,本文指紅色研學旅行;④接受目標:即教學目標,本文指的是研學效果。

2.2 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的探析

本文借鑒接受心理,并結合地理學科與研學旅行的性質和特色,探析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整個育人路徑由接受主體(學生)、接受客體(紅色文化)、接受中介(紅色研學)、接受效果(研學效果)四個部分組成。在育人路徑基礎上,地理“紅色研學”設計方案需契合接受心理過程,并且接受心理與地理要素需在研學設計中有所體現。具體育人路徑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Fig.1 The educational path of"red studies"in geography based on the psychology of acceptance

3 基于接受心理的“南朗鎮紅色古村”研學設計

3.1 歷史背景及紅色旅游資源

中山市舊稱“香山”,香山文化在地緣上主要指中山、珠海、澳門等地的地域文化[4]。因共產黨先輩們遺存的紅色革命資源是香山文化的寶貴財富,具有紅色教育作用,故賦予香山文化紅色意蘊,將其稱為“紅色香山文化”。南朗鎮是中山市紅色香山文化的旅游重鎮,在這里的古村落遺存了許多革命足跡和革命舊址。其中,翠亨村與左步村是南朗鎮著名的嶺南古村,因現存大量革命遺跡和烈士故居等紅色旅游資源,故稱為紅色古村?,F今,南朗鎮翠亨村和左步村是中山市的紅色教育基地之一,市政府以“紅色遺址”和“嶺南古村”為名號,大力挖掘古村內的紅色資源,發展紅色古村旅游綜合體,助推鄉村振興。南朗鎮紅色古村旅游資源如表1所示。

表1 南朗鎮紅色古村旅游資源Tab.1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red ancient village in Nanlang Town

3.2 研學設計

3.2.1 研學設計思路 本文以中山市南朗鎮紅色古村作為研學地點,根據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將高一學生作為接受主體,紅色研學旅行作為接受中介,紅色香山文化作為接受客體。因此,本文結合接受心理過程設計南朗鎮紅色古村研學的育人思路:在研學前讓學生收集資料,意在讓他們預先學習南朗古村的紅色文化;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設計觀覽、聆聽史實、獻花等活動,意在讓學生體驗紅色香山情感,感受紅色香山精神;在古村訪談關于借助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的措施,意在讓學生對紅色香山文化形成認同感。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南朗鎮紅色古村研學育人設計方案Fig.2 The design plan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the red ancient village of Nanlang Town

3.2.2 研學行程安排 本次紅色研學旅行行程安排如表2所示,研學路線見圖3。

圖3 研學路線Fig.3 Research route

表2 研學行程安排Tab.2 Research schedule

3.2.3 研學目標 本次研學以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作為研學設計依據[5],制定南朗鎮紅色古村的研學目標,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

表3 研學目標Tab.3 Research goals

3.2.4 研學方案 研學前物資準備包括搜集香山文化及南朗鎮紅色古村史跡資料,攜帶自制研學路線地圖,準備紙筆、研學考查記錄本等。具體研學方案如表4所示。

表4 南朗鎮紅色古村的研學設計方案Tab.4 Research and study design plan of the Red Ancient Village in Nanlang Town

(續表)

4 總結與感悟

教授與接受是實現教育價值的共時性的活動過程,在紅色研學過程中的“接受”,是將學生與紅色香山文化從分離走向關聯的心理活動過程。本文從“接受心理”角度探析地理“紅色研學”的育人路徑,并結合接受心理從紅色香山文化認知、紅色香山情感體驗、紅色香山文化認同、紅色香山精神傳承等四個層面設計南朗鎮紅色古村研學育人方案,從而落實地理“紅色研學”課程思政的育人價值。但本文只是從表層探析基于接受心理的地理“紅色研學”育人路徑,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深化和探索。

猜你喜歡
香山古村研學
北京香山
《古村小巷》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游香山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依托研學旅行 實現實踐育人
古村——大蘆
研學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