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師如何在低年級開展德育教育

2021-06-28 10:44叢露凝
文理導航 2021年16期
關鍵詞:榮譽感細節德育

叢露凝

【摘 要】教育是一門藝術,它不僅需要我們有較深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我們有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的藝術。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活動中學到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當然,對于一個班主任來說,這還不是最難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就得隨時開展德育教育,寓德育于教育的每一個細節當中。

【關鍵詞】細節;德育;榮譽感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工作的主旋律,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靈魂。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只有堅持不懈,從細微處入手,才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時間久了,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規范,讓班級形成良好的風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如何在細節中開展德育工作呢?

一、確定班級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

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我該如何在短時間內將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特長愛好,并且性格各異的孩子融合成一個“小家”呢?這就需要班主任培養學生班集體榮譽感。給孩子們樹立榜樣,逐步培養班級榮譽感。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味的說教起不了任何作用。我們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歡鼓勵,渴望表揚,因此,老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給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多表揚、多肯定,讓他們自覺地成為班級的小主人。小學生活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所有的習慣都要班主任從頭開始教起。如果班主任每件事都要靠嘴來說,那一天下來嗓子可能都會起煙,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會很理想。都說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倒不如做出樣子,以身作則,讓學生進行模仿。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可塑性也很大,孩子們很容易就會學會。在教學過程中,想要逐漸樹立班級榮譽感,我們還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表揚,多鼓勵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因此在上語文課時我也很注重讓孩子互相表揚,逐漸培養孩子關愛集體。開學已過一月,孩子們之間都有所了解,我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引導孩子“夸夸我們的……” (學校、教室、同學、老師、食堂)一開始,孩子們不知該怎么夸,于是我便引導孩子們找一找被夸對象,比如教學樓好不好?我們班的黑板布置得漂不漂亮?并且從同學身上找出一條優點,夸夸他們。孩子們在夸與被夸中加深了友情,加強了熱愛班集體的意識。

(二)互相監督,互相評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相互提醒與評價。一年級的學生管控能力較差,很多時候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當這些言行影響到班集體時,其他同學便能從班級利益出發,對他們加以提醒。在監督與評價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進行自我糾正、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三)賞識別人、完善自我

為了培養學生的班級榮譽感,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讓學生在賞識別人的優點的同時又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逐漸完善自我。低年級的學生一般都很喜歡集體活動,教師要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要在各項活動中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因為個人的原因損害集體的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

二、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低年級學生很羨慕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敬隊禮,對于能成為少先隊員感到很驕傲,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少先隊組織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具體可行的措施讓每一位一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對照自己執行,每得到一枚獎章,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喜悅。當我們舉辦少先隊活動時,我們可以在少先隊活動中設置道德情境,提供具體的范例,幫助少先隊員理解道德要求。

三、課堂教學、開展德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戰場。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進行討論,滿足低年級小學生交流的欲望,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可以了解相應的德育道理,在討論中學生可以養成認真細致的優良習慣。但是有的課文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使學生既知道為什么去做,還知道怎樣去做。

比如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讓學生從小養成不怕失敗、持之以恒的精神。其實,每個學科都可以挖掘出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教師可以在設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比較,可以是看自己有沒有比以前進步,或者是看別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有沒有和別人做得一樣好。在比較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四、啟發誘導、正面教育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被表揚,害怕被教師大聲地批評,被批評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下次也就不敢再跟老師進行交流了。因此,教師應該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逐漸理解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說教師要以美好的、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要從正面講清道理,以表揚為主,啟發誘導,開展說服教育。要從關心和愛護出發,撫慰他們幼小的心靈,不去觸動他們心靈的創傷。

五、設立校外德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踐、觀察與思考,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增進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比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消防大隊,讓學生在與消防員的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并且開展一些活動,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社會實踐活動還應該有評價,評價需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評價應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去評定,多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

六、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學校相結合

家庭德育是在家庭中,父母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社會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行為規范,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家庭生活和自身的言傳身教,塑造孩子心靈的教育活動。一個孩子成年之后的品德是否高尚,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家長會活動,形成家校德育合力,拉近家校距離。以家長學校為依托,提高家長綜合素質。

七、做孩子道德成長的同路人

班主任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新的德育觀和學生觀。教師并不是一個道德先知者和完美者,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比較而言,學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新一代,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這是我們不能漠視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與孩子一同成長的觀念,不僅要以身作則,更要在學習和實踐中進行反思,在教學相長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問題,體驗道德情感,發展道德行為,成為孩子道德成長道路上的同路人。做人難,育人更難。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你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你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品德。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的過程,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德育工作,這便在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參考文獻】

[1]林小惠.家庭教育資源在小學低年級德育中的高效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05

[2]王聰穎.讓德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落地生根[J].考試與評價,2020-11-01

猜你喜歡
榮譽感細節德育
這是我們要的集體榮譽感嗎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與黨同心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淺談班級集體建設與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細節取勝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時尚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