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重器背后的傳統文化及教育意義

2021-07-03 11:12蘇玉成
物理通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重器神舟嫦娥

高 原 蘇玉成

(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 北京 100089)

1 引言

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國重器層出不窮,而這些大國重器都擁有一個詩意而又浪漫的名字.這些詩意的名字皆來自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闡釋這些詩意的大國重器名字背后的傳統文化,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對學校的德育也會有些許幫助.

大國重器是指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和航海事業發展迅速,重大科技創新的大國重器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并以欣欣向榮之勢飛速發展.比如,它們有上九天攬月的“嫦娥”探月工程,下五洋勘探的“蛟龍”載人潛艇,地月之間傳信的“鵲橋”中繼星,安全系數極高的“墨子”量子衛星.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具有一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這樣命名體現了大國重器命名的一個原則:“要有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特色.”[2]

我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中小學德育要求教育要立德樹人.中小學教學中學科教學是重要的一部分,學科教育成為德育的重要陣地.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立德樹人教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4].學校德育以學科教學為主要陣地,學科教學融合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德育,在傳統文化中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在學科教學的基礎上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最新科技發展結合促進學生德育發展是一項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科學素養發展和品德發展一舉三得的舉措.中國航天的命名要反映一定的中國傳統特色[2].在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5].結合我國傳統文化與大國重器名字的聯系,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將科學知識與傳統文化和最新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既能了解國家最新的科技發展又能受到傳統文化熏陶,提高學生對科技發展的興趣和民族自信心,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2 大國重器名字背后的傳統文化及創新成果

闡釋大國重器名字背后的傳統文化,并把大國重器背后的傳統文化和其本身所包含的科技創新成果相結合,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科技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泉.

2.1 宇宙飛船之“神舟”

宇宙飛船是一種運輸航天員、貨物往返太空的航天器,我國的宇宙飛船為“神舟”系列宇宙飛船.圖1為“神舟五號”發射瞬間的照片[6].

圖1 “神舟五號”發射瞬間

我國的宇宙飛船為什么會取“神舟”這樣一個名字呢?“神舟”這個名字在讀音上與“神州”相同,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稱中國為“神州”,中國這片土地也有“神州大地”的稱號. “神舟”與“神州”諧音,一方面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希望飛天的夢想,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終于實現,中華民族迎來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神舟”同時也使用了漢語中形容高超、奇妙的字詞,表明這是一艘神圣的船,神奇的船,13億神州的船[2].

神舟系列飛船除了擁有蘊含優秀傳統文化的名字,還代表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比如,神舟一號、神舟二號是無人飛船,雖然無人,但卻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端.神舟五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載人飛船,它搭載楊利偉遨游太空并順利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地進入太空的國家,那是中國人真正飛天夢的實現,是中國航天事業上的里程碑.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天宮一號”是一個空間實驗室.圖2為“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6].

圖2 “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

“天宮”一詞源于何處?“天宮”來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宮”既是中國人民心目中向往的“天上的宮殿”,宏偉壯麗,也是太空實驗室的意思.“神舟”與“天宮”聯系起來充滿浪漫的氣息,反映中華民族的飛天的美好夢想.相信不久后“神舟”“天舟”系列飛船將帶領中國人民飛向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空間站.

通過血清學檢測發現,在51280份標本中,51043份標本為HBsAg陰性,25份標本為單試劑陽性,212份標本為雙試劑陽性。

2.2 “嫦娥”系列探月工程之嫦娥奔月

李白曾詩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古代勞動人民九天攬月的夢想在新中國得到了實現.“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帶領我們登上月球,開啟我們探索月球的新程.圖3為“嫦娥一號”[7].

圖3 嫦娥一號

嫦娥探月工程的“嫦娥”來自中國古代道家經典名著《淮南子》,其最早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之妻嫦娥竊之奔于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這句話意為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老藥,他的妻子偷吃了不老藥,奔向月亮,化身成為月亮上的蟾蜍.這段神話故事描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子獲得飛行的能力,奔向人們心目中美好的月亮.這就是嫦娥奔月的由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向往.

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由眾多衛星和探測器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三號的巡視器又叫“玉兔”月球車.圖4為“玉兔號”月球車[7].

圖4 “玉兔號”月球車

“玉兔”是神話故事中與嫦娥朝夕相處的小仙兔,詩人李白的詩詞中有這樣一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嫦娥玉兔相依為伴,玉兔這樣一個溫柔、平和的形象與我國和平探月相符合,同時玉兔敏捷、靈活的特點與月球車的性能相符.這樣就把“嫦娥”和“玉兔”聯系在一起,讓探月工程變得神秘而又令人向往.

除此之外,嫦娥四號中繼星也有一個詩意的名字“鵲橋”.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在每年的七夕可以通過喜鵲搭成的橋相見,鵲橋在牛郎織女之間起到關鍵的連接作用.而嫦娥四號中繼星在地球與月球之間也是起到信號連接的作用,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信息傳輸,“鵲橋”之名當之無愧.

將探月工程和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聯系在一起,給探月工程賦予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不僅實現了中國人民幾千年的飛天夢,更顯示出民族的復興,國家富強.

2.3 充滿詩意的大國重器名字

除了“神舟”“嫦娥”外,許多大國重器都擁有相似的浪漫而又詩意的名字.載人潛水艇是深水作業的潛水裝置,其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蛟龍”號載人潛水艇是我國航深海領域大國重器的代表之一.圖5為“蛟龍號”潛水艇[8].

圖5 “蛟龍號”潛水艇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重要現象,科學家將量子糾纏應用在通訊領域可以極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我國利用此原理制造出世界領先水平的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圖6為“墨子號”量子衛星[9].

圖6 “墨子號”量子衛星

為什么給量子衛星賦予一個中國古代的歷史名人的名字呢?墨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科學家.在《墨經》最早記載了關于力學、光學的知識,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現象對光沿直線傳播進行科學解釋.之所以以“墨子”這位古代先賢的名字為衛星命名,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份自信與敬意[10].還有一方面的意義是賦予團隊,以墨子的科學匠人精神打造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10].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轉向了地球的近鄰火星,火星探測器“天問號”應運而生.圖7為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號”[11].

圖7 火星探測器“天問號”

“天問”一詞來自我國古代戰國末期的詩人屈原所著的《天問》一詩中,所蘊含的正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的無限追求,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這與屈原所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途還很遙遠,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去追求真理是相一致的.“天問”不僅僅是追求真理,還有向宇宙尋求真理的含義.

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020年11月在成都召開,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系統進入世界服務新時代.圖8為北斗衛星系統示意圖[12].

圖8 “北斗”衛星系統示意圖

為什么中國的衛星系統要以“北斗”為名?自古以來,北斗七星就被賦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標定時刻,中國人對北斗有著熟悉而親切的認知[13].如今,仰望星空,由數十顆人造衛星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13].中國人用自己制造的衛星站在面向世界的新起點.此外還有火星探測器“螢火”、通訊衛星“烽火”、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等諸多大國重器.

3 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教學建議

大國重器不僅在名字上與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也與高中物理有著密切的聯系.高中物理·必修2模塊就有關于萬有引力定律和衛星發射的知識,前面所列的這些大國重器都是在必修2所包含的物理知識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大國重器背后的傳統文化應用在課堂上.在講授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給高中生做一個關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專題介紹.將萬有引力定律與我國航天事業聯系起來,同時可以將我國航天大國重器這些具有浪漫色彩的名字背后的含義向學生們介紹,聯系我國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對我國先進技術和傳統文化的認識,真正做到在學科教學的基礎上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最新科學技術發展相結合,促進學生德育發展,因此提出以下幾個教學建議.

(1)物理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物理課本知識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將生活中這些創新技術作為課本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物理知識,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

(2)物理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促進學科滲透和學生全面發展.物理課堂和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會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還會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還會促進跨學科滲透,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國家高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學生了解國家高新技術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的發展,將國家先進技術,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增強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感,還會增進學生民族認同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歡
重器神舟嫦娥
給嫦娥一個舒適的家
神舟飛船的“變”與“不變”
航天的神舟
國之重器:洲際導彈
神舟十二號的五個“中國首次”
華龍引領 國之重器
大國重器——港珠澳大橋
國之重器
神舟十一號與
贊“嫦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