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2021-07-04 05:45王勤炎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王勤炎

摘要:我國歷史文化悠久,但是受社會的發展以及未來因素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現象。當前中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古文化知識相對匱乏,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學習。教師在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進而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道德文化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在本文當中我們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展開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及發展打下了然后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引言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審美以及減少能力的培養,同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語文課上學生初中學習階段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也是博大精深,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還要對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展開重點的講解,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通過良好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有趣的教學內容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好的認識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一、分析初中語言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積極作用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是先輩們留下的智慧結晶,更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我國前進的永恒動力,因此必須要加強頌揚和傳承。而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傳承的方式,更是一種良好的載體。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初中語文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階段,此時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金錢觀尚未成熟,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心,真切的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對于學生相關的行程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都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分析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

初中語文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文化的講解至關重要,但當前很多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即便是對于文化的講解也是照本宣科,沒有達到真正的傳承和頌揚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課堂上無法集中精力。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懂變通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枯燥單一,導致原來的語文知識和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無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即便是遇到一些有趣的知識也不會引入多樣化教學方式,將文化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原本枯燥的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無聊,無法調動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導致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失去耐心,同時產生抵觸心理,導致教學效果變差。

三、分析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策略

3.1注重古詩詞的學習與積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在我國文化當中古詩詞屬于偉大的國粹,也是先人給我們留下的歷史瑰寶,它不僅選材廣泛而且意義深遠。因此加強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感,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3.1.1分析詩詞

古詩詞本身內容博大精深,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會讓學生覺得古詩詞的學習一團亂麻,甚至不得要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針對已經學過的詩詞進行分析收集整理,最后編成一本專題詩集,然后讓學生為自己的詩集起一個新穎的名字,同時為每一首詩寫一段詩解,介紹作者朝代以及詩詞當中蘊含的內容,對自己摘錄的詩句進行點評。

3.1.2品味古詩詞含義

在市詩集寫完成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寫一篇短文賞析。對于詩的作者題材風格以及語言特點進行簡介,同時也可以自身結合自身的愛好與特長發揮想象,通過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詩中蘊含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將古詩畫成一幅簡畫或者是編成一段舞蹈,在班級里進行展示,這樣可以讓學生多方面感受詩歌的魅力。

3.1.3引導學生感悟詩詞創作背景

我們可以在班級內推出每日一古詩的小活動,通過晨會時間安排每一位學生做值日生當小老師,然后將選好的詩詞抄寫在黑板上,而學生將這一首詩抄到自己專用的積累本。詩詞學習過程中先讓學生自讀,主要是要將古詩讀準讀通,然后再進行精讀。每首古詩都要理解其中的大意以及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作者創作詩詞的背景,但不需要字字落實。此外,在班級內開展誦讀比賽選出優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會發現學生整整體語文素養都得到有效提升。

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古詩詞的培學習和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的認知,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而任教老師也應該加強知識積累,品讀和感悟詩詞,進而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更好的沉浸在古詩詞的氛圍當中,感悟詩詞、品味詩香。

3.2注重趣味活動的組織,滲透傳統文化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活力四射的時期,而教師此時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其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一步實現教學過程中文化的滲透,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通過活動作為載體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比如學習《行路難》這一古詩詞時,很多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抱有抵觸心理,認為古詩較為晦澀難懂,還需要背誦記憶,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先對古詩詞進行挖掘,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在理解詩詞內容之后再進行學習和背誦。在進行活動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在引入生活中飲食浪費的情況進行分析,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的方式不僅讓詩詞變得趣味化,同時也讓學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有效激發出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實現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

3.3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量至關重要,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品位鑒賞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量。語文成績的提升與閱讀量關系密切,因此在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學生閱讀量的增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閱讀課來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分享自己認為文章中有意義的片段,同時也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閱讀蘊含傳統文化的書籍,然后在班級內進行閱讀心得與體會的分享。此外我們還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寒暑假時間,為學生推薦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讓學生假期之間利用閑散時間進行抄錄閱讀,記錄自己的觀后感,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3.4結合實踐活動,宣傳傳統節日

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對于初中生而言社會實踐的作用十分關鍵,同時也是滲透傳統文化理念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加深學生的閱歷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感悟,如果沒有社會實踐那么學生的知識學習也是不夠完美的,同時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在學習過程中也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課文內容與傳統節日相關,這也是我們宣傳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具體情況來通過某一個傳統節日組織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掌握文章內容。比如在學習到“端午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活動內容。首先,讓學生去查找資料,了解端午節的起源,與哪些名人相關?而名人的生平事跡對你是否有什么樣的影響?其次,去了解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通過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端午節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留在簡單的吃粽子包粽子這一層面上,同時學生對于端午節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更愿意積極參與到一些文化活動中。此外,對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這些傳統節日,我們都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有計劃的探究,通過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意識到文化的傳承意義深遠。

3.5教師加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化傳承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努力,還需要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身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因為課本內容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無法真正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此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結合課本進行相關的知識延伸拓展相關的文化話題。而作為傳業受到解惑的教師,首先要提前掌握語文內容,尤其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知識面較廣,知識間聯系密切,這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確保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講解和傳承,教師必須做好充電工作,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于文化知識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要及時查漏補缺,全面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進而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榜樣,帶著學生更好的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及鑒賞水平,激發學生的藝術細胞。

3.6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水平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理念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教學模式必須做出轉變。傳統教育模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對文化知識缺乏深入的理解。比如,在課堂上學習到與古典建筑的相關內容時,傳統教學只能結合課本中的文字描述進行講解,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可以播放一些古代建筑的視頻,收集一些該建筑出現的時代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播放和串講,通過播放視頻抓住學生的眼球,然后讓學生更好的領悟祖國風采,進而提高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傳統文化的弘揚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引導為先,議論次之,弘揚為果,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語文課本內容的同時了解一些傳統文化的信息,同時在拓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文化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發展的歷程,同時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深入探究歷史文化,真正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進行傳承和發揚。

四、結束語

語文教材當中本身涉及的知識面就比較廣、文化資源豐富,是培訓學生綜合素質、弘揚傳統文化的有效藍本。作為教師一定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優秀的文化成果深入學生的內心,進而對學生的興趣、素質、人格都產生良好的影響,逐漸讓學生的內心對祖國產生熱愛之情,對文化產生熱愛之情,真正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素養,逐漸成為一個心智、情感成熟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慧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4):215-215.

[2]江穎琛.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新課程(中),2017(11):228-228.

[3]張燕.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C]// 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2019.

[4]馮彩晴.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J].學周刊,2019(7).

[5]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3):29-31.

[6]張雙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7(8):53-54.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