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品德教育的滲透

2021-07-20 01:31林春莉
讀與寫·教師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品德教育滲透小學語文

林春莉

摘要: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的初級階段,品德教育是小學階段尤其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所以,班主任老師在針對語文學科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滲透品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內容,完善學生的行為舉止,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質。對此,本文介紹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老師;小學語文;品德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21)02-0055-01

在我國教育不斷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德育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會對其未來生活產生良好的影響,班主任老師是學生接觸時間比較多的人,所以,要適當對學生滲透品德教育,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挖掘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內容,提高品德教學比重,在利用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開展語言訓練時,需要不斷提升品德教育內容的比重。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學內容大部分為學習基礎語文知識以及民族語言,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內涵。因此,班主任老師要借助語言特點以及訓練方法增加品德教育的內容。例如,在要求學生朗讀或者默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掌握其中隱藏的品德知識 [1]。

例如,在針對《司馬光》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在以往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只根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但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那么需要老師利用這篇課文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了解文章中隱藏的品德內容。首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一遍課文,了解文章大致描寫的內容;然后,老師傳授學生學習以及閱讀文章的方法,感受司馬光的聰明,遇到問題積極思考,小朋友掉入到缸內,司馬光砸破缸救人的故事。最后,老師可以進行拓展教學,要求學生針對文章學習后的感想進行交流,一些學生認為要學習司馬光的樂于助人,一些學生認為要學習司馬光在遇到問題時,不慌張,積極發揮自身的智慧解決問題,這時,老師可以對文章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司馬光的樂于助人,遇到任何問題時不慌不忙,積極思考采取各種方式解決問題等品德。

2.運用朗讀文章的方式,滲透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各種文章都是經過學者以及專業工作人員認真選擇的,不管是在思想等方面,還是在語言方面都比較好。雖然課文中可能含有一些封建思想,然而,班主任可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忽視其中的一些落后思想,只講解其中的優點,利用各種優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像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等。在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朗讀是一種經常運用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品德教育的滲透,一些文章的節奏感相對比較強,學生在有感情以及大聲朗讀時,能夠更快的進入到文章描寫的意境中,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其中隱藏的思想感情 [2]。

例如,在針對《暮江吟》這首古詩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運用朗讀方法進行教學。首先,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我國的風景,像是萬里長城等,讓學生感受我國的大好河山。然后,老師可以針對古詩內容開展準確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感受白居易對我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最后,老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學生上臺進行朗讀古詩,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文章描述的場景以及表達的感情。當學生朗讀結束后,老師可以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感受白居易表達的感情。利用朗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時,老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及時為學生解答各種疑惑,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熱愛祖國的意識。

3.運用情境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開展教學時,要認識到道德品質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提高對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按照學生的具體發展需求,豐富教學模式,實現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效果。為了實現這樣的效果,班主任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科學規劃教學內容,構建不同的情境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加入到課堂學中。在學習各種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班主任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通過情景劇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掌握各種語文知識的同時,優化其自身的道德品質 [3]。

譬如,在針對《守株待兔》這篇文章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守株待兔的電影,在觀看完電影后,要求學生按照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朗讀,研究以及分析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了解種田人在抓到一只兔子后的想法。其次,老師可以針對教材內容為學生布置問題,要求學生思考種田人哪些品德方面存在問題,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提醒,選擇幾名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一些學生認為種田人想要不通過任何努力就獲得兔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最后,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不要學習種田人想要不勞而獲的想法,而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各種成果。通過利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積極反思自身,使其能夠改進及優化自身道德品質。

4.結語

在小學階段學習中,語文課程是一項基礎性課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班主任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足之處,促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以此推動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媛 . 論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品德教育的滲透 [J]. 語文課內外, 2019,(18):220-220.

[2] 鄺雨舫 . 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品德教育的滲透 [J]. 小品文選刊:下, 2019,(4):1-1.

[3] 王芳 . 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J]. 學周刊 A版, 2020, 12(12):168-169.

猜你喜歡
品德教育滲透小學語文
注重培養體系構建 提升品德教育質量——基于“互聯網+”的品德教育實踐策略
新加坡小學品德教育目標芻議
淺談小學品德教育
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品德教育有積極作用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