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2021-07-20 01:54吳小雁
讀與寫·教師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教學探究策略分析傳統文化

吳小雁

摘要: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當中,中華文化像是的天際中那顆閃耀的星星,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繼承,所以傳統化的繼承和發揚都需要從小培養。而小學語文則是傳統文化的關鍵節點,在教育的過程中具有深刻的作用和意義,其能夠培養當代少年一種民族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因此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一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探究 ;傳統文化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引言: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也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夠體現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在學習中更上一層樓,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也能夠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還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更加用心,引導和帶領學生在學習中有更為出色的表現。

1現階段傳統文化滲透的現狀

1.1受到小學生性格特點的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年齡尚小,其自身沒有樹立一種核心思想的觀念,所以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效果往往不是非常顯著。并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性格特點上較為活潑。學生對于任何事物都是抱有一種好奇的心態,同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性格特點的影響,在學習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中學會不斷深入和感悟,而學生這種學習狀態,教師難以繼續開展和落實教學工作。

1.2受到基礎能力的限制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方面和知識基礎上都是比較狹窄的,現階段的教材內容上也會去體現相關傳統文化的篇目,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生字詞積累量上大大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在理解上也會存在較大的困難和阻礙,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將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含義進行展現。這個階段的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強化對于考試內容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對于這個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學生在注意力和精力上也是比較有限的,這個方面也是限制傳統文化發揚的一個關鍵點。

2如何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2.1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并且我國的漢字從古到今,經歷不同字體的演變,最終形成現代簡體漢字,每個漢字其都有深刻的含義。而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漢字的講解一直是教師所講解的重點內容,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基礎讀音、筆畫順序以及漢字對應的組詞造句,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書法。字如其人,漢字在國人心中具有不可動搖的位置,對于許多人來說根據個人的漢字能夠判斷其是怎樣性格的一個人。所以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書法,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用心去寫,將漢字所體現的含義進行展現,筆鋒尖銳、蒼勁有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做好書法教學工作,小學時期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能力上處于啟蒙階段,教師這個階段的引導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后期能力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字帖臨摹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練習,又或者通過多媒體展示我國的古代一些文學家的作品,讓學生去感受文字中筆鋒中所體現的魅力。

2.2賞析古詩文,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所在

古詩詞是我國獨特傳統文化符號,詩句的表達能力至今是無法超越的,簡單一句詩詞能夠描繪出一幅畫卷,簡單的一句詩歌能夠展現作者婉轉久絕的思想情感。所以對于古詩文的賞析,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高效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學習“ 惠崇春江晚景 ”的過程當中,這篇詩詞,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惠崇的《春江晚景》。其主要展現江南春天的美麗景色。詩詞的第一句,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其展現了竹林的稀疏,表明了季節,表達這是寒冬剛過,萬物出現生機的季節。而第二句,則是由遠到近,體現的湖面上的嬉戲的場景。最后三四句,則是圍繞早春進行描寫,體現整個畫面的無限生機與活力。通過這樣一篇古詩文的賞析,幫助學生去思考和分析,逐步品味古詩文中所體現的魅力。

2.3開展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通過教學內容進行展現,教師還需要注重活動的開展,小學階段的孩子其更加喜歡參與一些實質性的活動,像是針對傳統文化主題的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以節日為主題開展一次手抄報活動,像是在清明節假期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內容繪制手抄報,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節日的特色展開,并且能夠讓自己的報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主動了解清明節這個節假日的來源,使學生在清明節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使學生不斷去了解傳統文化,最后能夠去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和分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方式和方法,在識字中教學,培養學生的書法能力,其次在古詩詞中教學,去賞析和感悟古詩詞中所體現的含義,最后開展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周仕德,蔡錦怡 .小學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樣態及反思 [J].寧波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21, 43(01):91-99.

[2] 李欣榮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策略 [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0,36(03):36-40.

猜你喜歡
教學探究策略分析傳統文化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