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做好壽縣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2021-08-09 08:29王家興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2期
關鍵詞:壽縣古城墻申報

王家興

摘 要:壽縣古城墻位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北依八公山,四面環水,2001年被評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17日,在國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里,出現了壽縣古城墻的身影,此后壽縣與南京、西安、荊州、興城等幾處古城墻開啟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路。申遺之路道阻且長,作者對如何做好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壽縣;古城墻;申報;文化遺產

1 壽縣古城墻的基本情況

壽縣古城墻始建于宋朝,毀于宋元之際,現存的古城墻主要為明朝初年重建,歷經明清兩代不斷修正加固。古城墻輪廓基本呈方形,面積3.65平方千米。明、清《壽州志、城郭》記載:“周十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闊二丈?!苯泴崪y,古城墻周長約7147米,墻高8.3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古城墻的外壁下用石條砌基,上部分用城磚包砌,內部全部為夯土筑成,夯筑時層層內收,形成“土坡戰城”的形態。這可能是夯土城墻向包磚城墻過渡的一種形態,在中國現存的古城墻中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城墻于東、南、西、北四面各開一門,東門稱賓陽門(圖1),南門稱通淝門,西門稱定湖門,北門稱靖淮門(圖2)。四門原來各有甕城,現存只有東門和北門仍保留原有形制(圖3),西門依據歷史老照片進行了復建,南門已并非原有形制。古城墻上修建有雉堞、敵臺、樓、塔等設施,城墻外有馬面。古城墻上的東南角修建有文峰塔,其底邊為八角形,現僅存遺址,西北角有畫涼亭,現已在原址進行復建。

明清以來,按照戰爭防御和防水防洪的需要,對壽縣古城墻不斷地進行整修。城內,在東北角和西北角修筑兩個疏導城內積水的涵洞,在涵洞上又修筑了月壩(圖4),增強排泄內澇的能力。東涵洞和西涵洞的涵額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的題名。城外,于古城墻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護城泊岸(圖5),保護古城墻本體、防止洪水侵蝕。這樣古城墻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也具備了防水防洪功能,使壽縣古城有“鐵打壽州城”的美譽。

2 壽縣古城墻在申遺體系中的價值體現

作為當今屈指可數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墻,在時間的長河里,古城墻本體由后人不斷修補、加強、增固、再完整,城池不斷反復修建,無聲地記錄了不同時期的歷史變革,記錄著我們先人的智慧和創造,傳承著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壽縣古城墻的總體規模、古城墻尺度、用磚規格、城門結構均與當時壽縣城市行政地位、軍事地位、城市生活需求相適應,而且其平面布局規整具有北方淮河流域“州城”古城墻模式特征。它以“州城”古城墻的遺存形態完善了中國明清時期帶有禮制差序格局特征的古城墻建制體系架構。其所反映的寬大的外磚內土坡古城墻、特殊的古城墻內外排水設施、完善的城門和甕城結構、馬面(圖6)等古城墻營建技術是對中國歷代南北方古城墻營造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是中國筑城技術史上杰出范例。

目前全國范圍內被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城墻有100多座,壽縣古城墻因遺存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最終勝出,躋身申遺隊伍。此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的南京、西安、荊州、襄陽、臨海和興城古城墻,分別代表了明清時期的都城、二級王都、府城和衛所等古城墻體制,而壽縣古城墻作為“州”一級的古城墻遺產,在體量、規模、形制等方面的證據,彌補了原申報體系中“州”一級古城墻建制的空白,其古城墻遺跡在聯合申報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次古城墻聯合申遺,可以更好地體現中國古城墻的普遍特征,展現古城墻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突出價值,也是申遺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

3 對申遺工作的思考

在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關鍵期,如何在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既保證歷史文明的繼承和延續,又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實現多元價值,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申遺成功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對遺產的長期保護才是此次聯合申遺的價值所在,為了申遺工作更好地開展,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①需要建立高規格、有效力的領導機構和責任明晰的管理機構。古城墻的申遺工作不僅僅是遺產本體,涉及文物、住建、旅游、市政,環保、人防、交通等方方面面,不是一個文物單位或者幾個部門就能統籌協調的,工作中需要樹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思想,加快建立政府層面的領導機構,多部門聯動合作才能對申遺工作的具體工作安排、任務進度、人員調度、工作經費等一一落實到位,才能確保申遺工作有時有序的順利展開。同時,對古城墻本體的管理,需要有一個責任明晰的管理機構,目前古城墻開發由旅游部門負責,古城墻的保護由文物部門負責,開發單位考慮較多的是經濟效益,而對文物保護關注度不夠,長期來看對古城墻本體的保護不利。

②強化保護機制、合理開發利用。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墻的存在與城市發展密切聯系,城市環境是古城墻的重要依托,城市的總體格局、街巷、水系、建筑風格及市民的活動都對古城墻產生重要影響。目前,申遺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已經有序展開,在保護的前提下對古城墻及對周邊環境開展整治工作,以利于更好的合理開發利用。2013年依據考古發掘和一張珍貴的歷史老照片開啟了西門復建之路。城墻西門(定湖門)是壽縣古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門復建是古城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中的重點工程,也是對文化遺產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具體體現。同時政府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近4億元,對城墻及老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并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拆除了文保范圍和控建區內部分現代建筑和違規建筑約500多戶,先后修繕了城墻及三個門樓,分別是北門靖淮城樓、東門賓陽城樓、南門通淝城樓,修繕了古城區的報恩寺、清真寺、孔廟等古建筑群。下一步需要繼續加大工作強度和力度,根據古城區歷史建筑現狀、歷史信息與文物保護的實際需要,有規劃、有計劃地對80多處各類、各級歷史建筑進行搶險加固和修繕,對護城石堤泊岸進行修復和整治,對古城墻—文峰塔遺址進行展示,進一步推進對古城墻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為申遺工作鋪開道路。

③加大申遺宣傳、提高公眾認知。由于城墻申遺的宣傳和城墻保護的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很多市民對城墻文化價值認識不足,不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對保護古城墻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知,甚至認為城墻保護僅僅是一種政府行為。保護意識的淡薄,導致損毀城墻和破壞城墻周邊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曾發生過有居民在城墻取土,在護城河傾倒生活垃圾,在城墻護坡草坪上滑草,節假日期間游客眾,曾有游客將車輛開上城墻護坡等破壞城墻及周邊環境的行為。為了使城墻保護工作順利開展,為了使申遺工作走近民眾,迫切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建立一個完善的價值共識機制。首先借助各類媒體、網絡宣傳古城墻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展示古城墻的現狀、歷史沿革、建筑特色、文物價值等。通過宣傳讓廣大市民知道古城墻受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對城墻保護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進一步認識壽縣明清城墻的歷史價值以及申遺工作的重要性,達到“人人了解申遺、人人支持申遺、人人參與申遺”的公眾氛圍。其次保護古城墻的法律法規必須落實到位,當城墻、城墻附屬設施及周邊環境遭到人為破壞時,執法人員應及時趕到現場,對破壞行為及時制止,對明知故犯、影響惡劣的行為要從嚴從重處罰,絕不姑息。民眾認識度的提高和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保障,相信會對古城墻的保護工作以及申遺工作帶來良性循環。

④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壽縣古城墻能夠與南京、西安等幾處明清城墻一起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方面是對其價值和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激勵和鞭策。申遺之路漫漫,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更需要我們加強與聯合申遺辦和其他參與申遺的明清城墻城市之間的合作和聯系,學習其申遺工作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查找分析自身工作的差距和薄弱環節,進一步理清日后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思路,調整思路,細化目標任務,力求將明清城墻申遺工作做好、做更好、做最好,相信我們能夠抓住這次契機,迎來自身工作的一次質的飛躍。

從文物保護到文化遺產的保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留一點生動的歷史。歷史都被保留下來不太可能,我們只有選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把它們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樣就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世界遺產。不管壽縣明清城墻申遺成功與否,我們都要拿這個最高的標桿去衡量,重新認識我們司空見慣的家鄉,重新認識它在人類文明進程史上、在城市的建造史上、在城墻這種建筑結構的發展史上,占了怎樣的地位,進而重新認識城墻的價值。我們必定積極配合聯合申遺辦,扎實開展和完善各項申遺工作,發動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為城墻申遺服務。

猜你喜歡
壽縣古城墻申報
壽縣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巧用構造法求解一類抽象函數問題
古城墻的凝望
鼠國要上天之離你十五米
我的研學之旅
一個后發縣域的“新路”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平遙古城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