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的新視域

2021-08-11 17:53王會粉劉永張碩
檔案管理 2021年4期
關鍵詞:新基建檔案學數據

王會粉 劉永 張碩

摘 要:新基建促使傳統基建轉型升級的同時,數字新型基建迅速發展,而數據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特征。建設項目檔案資源是新基建的重要數據,立足我國新基建實踐,著眼并探索新基建時代國家建設項目檔案治理體系、建設項目檔案數據生產要素價值以及建設項目檔案工作數據化轉型,對踐行檔案學理論創新,重構學科體系,進而從學術自覺到學術自信,實現學術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基建;建設項目檔案治理;檔案學;系統觀;數據

新基建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打造產業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特征是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本質就是數據。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側重于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

2019年新基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據國家發改委報告,“十四五”期間新基建總規模將占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規模巨大,增長趨勢明顯,標志著我國新基建時代的全面到來。建設項目檔案是培植新基建數據的土壤,以數據治理為核心的新基建項目檔案、檔案工作以及檔案事業等各方面也隨新基建時代的到來發生了巨大變化,亟須理論創新以促進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1 新基建對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的影響

1.1 呼喚檔案學理論創新。新基建推動了科技進步和智能化應用的迅速升級,使建設項目檔案大量形成于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范圍廣泛、內涵豐富、形態復雜。

這些變化促使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環境、對象、內容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檔案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數據資源的價值日益凸顯,檔案工作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但同時,原生數據資源分散流失風險增加、數據治理瓶頸加劇、維護國家數據安全和把握事業發展新規律與未來走向難度加大等諸多挑戰也隨之而至。

在建設項目檔案管理實踐中,檔案數據流動如何打破政府內部、行業之間壁壘,檔案數據的確權、標準如何形成制度,檔案數據要素如何精準配置,數據資產價值如何挖掘等問題亟須理論指導。然而全宗理論、來源原則等檔案學理論在指導新基建項目檔案管理實踐問題上存在理論失靈等新問題,現有研究也未能對新問題進行填補。因此,亟須以新基建視域準確認識檔案事業發展規律和未來走向為突破口,在應對挑戰和破解建設項目檔案治理新問題中探索檔案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范例。

1.2 重構檔案學學科體系。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實踐問題,聚焦新時代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深入開展理論政策研究,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科學研究的重要范式。

中國檔案學是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立足中國實踐所形成的,并能夠反映檔案現象和檔案規律,指導中國檔案工作實踐的,具有中國特點的綜合性檔案學學科體系。一般而言,一門學科的發展都與一定時代背景密切相關,需要將其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審視。[1]新基建是當今時代的典型特征。這一歷史時期,傳統基建與新基建、制造與服務、數據與價值、場景與內容的深度融合,極大地釋放了數據生產力和數據價值,帶來了建筑、新基建、數據、產業融合、數據治理理念等多種因素的變化與博弈,極大地影響到建設項目檔案工作實踐。例如建設項目檔案數據價值的重新認識,跨專業深度融通、跨學科交叉融合,數字技術賦能建設項目檔案等。

對此,重新審視傳統建設項目檔案研究,以新基建視域重構建設項目檔案知識體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不僅能夠為檔案學學科體系重塑,自我革故鼎新,探索學科發展空間和發展方向提供一種新的可能,而且通過新基建項目檔案理論與實踐先行創新和示范帶動,能夠對新時代檔案學研究理論予以驗證與補充,對打造中國檔案學派,增強學術自信,構建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自覺意識,實現與全球學術思想的同頻共振具有重要動力引擎作用。

2 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綜述

2.1 國內研究。建設項目檔案研究始終是我國檔案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據中國知網數據庫文獻調查,我國建設項目檔案研究始于上世紀50年代,比較重視基建文件歸檔問題。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深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檔案資料歸檔質量與管理體制、工程業務關系等研究。至2013年,日益重視建設項目檔案質量管理、規范化管理研究。時至現今新時代,開始關注應用新技術加強監管和數據化轉型發展研究。整體趨勢階段性明顯(見圖1),重視程度較高。

從研究內容看,國內研究主要涉及建設項目檔案政策法規、質量控制、機制體制、信息化和監管方式創新研究等五個方面。

一是建設項目檔案政策法規研究。自國家檔案局發布《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檔發〔2006〕2號)后,近五年來,以國家檔案局、國家發改委為主進一步加強了建設項目檔案方面政策法規的制定,強調建設項目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檔案監督,為檔案部門加強對國家建設項目檔案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如《建設項目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檔發〔2016〕11號)、《建設項目檔案監督指導工作指南》(檔發〔2016〕15號)等。

二是項目檔案質量控制研究。王吳震等[2]、閆秀敏[3]針對傳統國家建設項目檔案對工程項目質量安全、運營管理、維護改造和廉政建設的重要作用,提出應將檔案工作管理與工程管理有機融合,把建設項目檔案質量控制納入工程建設質量保證體系,通過前端控制和全過程控制保證檔案質量以及工程質量。

三是建設項目檔案機制體制研究。黃思斯[4]、鞏玉靜針[5]對建設項目檔案管理中監管不到位、標準不統一、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機制科學化,以及優化組織建設、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強化數字化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設項目檔案創新管理的措施。

四是建設項目檔案管理信息化研究。一方面,曾中原[6]、王瑜[7]等從宏觀角度探討建設項目檔案信息化的措施,如應用數據湖、電子簽名與數字認證、文件數據溯源等技術構建檔案數據采集與存儲對策、建設項目檔案數字化、檔案管理信息化、檔案服務知識化的對策。另一方面,王靜[8]、王彩虹[9]、徐蓬[10]等從微觀角度結合水利工程、鐵路、高速公路、新能源等具體建設項目類型研究檔案信息化問題,如水利工程項目檔案信息化建設、鐵路建設項目檔案數字化、開發信息管理系統等問題。

五是新時期建設項目檔案監管方式創新研究。郝偉斌[11]、朱蘭蘭[12]等人結合時代發展針對傳統建設項目檔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從監管理念轉變,管理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機制科學化、信息化和監管機制模式等方面提出加強對建設項目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的風險治理。

2 . 2 國外研究。據文獻研讀,國外研究多結合建筑工程業務管理實際需要,以“建筑工程文件/文檔(Files/Document)”作為研究對象主概念,整體研究側重建設項目文件資料管理??傮w研究發展較為平穩(見圖2),研究熱度偏低。

從研究內容看,上世紀90年代關注建設項目紙質文檔收集,進入21世紀后延伸到應用信息技術構建建設項目信息系統研究,時至今日更多關注應用技術工具對建設項目文檔數據進行管理和挖掘。

結合研究主題與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3)情況,目前該領域國外研究主要涉及建設項目文件的跨庫檢索[13]、建筑文檔數字化[14]、建筑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數據庫構建和數據共享、建筑文檔數據挖掘等內容,反映出國外同樣逐漸關注建設項目檔案數據化轉型管理。如,馬希爾·阿賈姆[15]等人提出融入業務流程構建建設項目綜合數據庫,萬·阿卜杜勒·巴西爾[16]等人提出應用BIM、GIS等技術共同實現建設項目數據整合共享以保證業務利用。

作為實現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重要一環,新基建視域下建設項目檔案研究是中國檔案學術界在新時代通過“自我講述”的模式闡釋“中國經驗”的重要切入點。但是經以上國內外文獻爬梳發現,現有建設項目檔案理論研究成果多側重傳統建設項目檔案管理,雖開始重視建設項目信息化以及監管創新內容,但研究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的專門論述微乎其微,研究系統性和新基建針對性不足,亟須開拓新領域探索。

3 新基建視域下的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的新探索

3.1 系統思維構建新基建項目治理體系。系統觀念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的一種需要高度重視和廣泛運用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探索新基建視域下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維方法。

新基建強調數據信息化,重構產業全要素、全過程和全參與方,把傳統工程管理、傳統基建融入信息化、數字化平臺,推動工程設計、監造、儲運、施工、調試、運營等各環節的無縫銜接、高效協同。相對傳統建設項目檔案研究內容的過度集中在傳統建設項目檔案業務以及滿足業務需求而言,新基建視域下建設項目檔案治理研究需要以系統思維和方法為指導,圍繞新基建項目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檔案安全體系之間的關聯性、系統性,以依法治理、數字化、數據化為依托,針對新基建項目檔案來源、本質屬性、價值等問題開展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體系研究,以對新基建項目檔案進行頂層設計與整體謀劃,保證建設項目檔案數據為國家所有和監管,維護建設項目檔案數據資源完整與安全,為發揮建設項目檔案數據生產要素作用提供保障。

3.2 建設項目檔案數據生產要素價值的實現。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17]明確指出,數據是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資產管理是實現數據生產要素價值的重要前提,要發揮數據關鍵生產要素的作用,就要將數據對象以資產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18]

新基建首先強調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推進高質量數據匯集、存儲、傳輸和應用,尤其注重在開放、融合、共享中最大釋放數據價值。[19]建設項目檔案數據是國家重要公共基礎數據資源,新基建的實施形成了大量BIM、GIS等新型數據資源,亦是一種關鍵生產要素和核心資產。相對傳統研究強調建設項目檔案材料歸檔齊全完整等泛在質量管理問題以滿足建設項目日常業務需要,新基建項目檔案治理研究更加強調檔案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及其價值的系統深入研究,包括建設項目檔案資產價值理論體系,檔案數據資產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管理范圍、管理內容、管理流程、數據資產運營、管理平臺,檔案數據相關制度規范、評估體系、安全技術保障體系構建等,從而推進建設項目檔案數據挖掘應用深度,培育潛在建設項目檔案數據多元利用需求,加快建設項目檔案數據價值鏈環節的形成進程,[20]加速賦能國家建設領域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作用。

3.3 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數據化轉型。2020年全國檔案局館長會議[21]要求,“加快推進檔案信息化戰略轉型”“積極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和檔案工作的深度融合”“拓展檔案工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應用場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加速布局與落地,加速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值模型等先進技術在建設項目領域的應用,使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在管理主體、建設方式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差異明顯。

建設項目檔案的形態、管理對象、管理方法等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數據產生、流通和利用需求的智能化共享趨勢越來越突出,倒逼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因此,新基建視域下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數據化轉型,強調應用云計算、大數據與智能技術構建多元主體協同體制機制和檔案數據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技術應用場景實現檔案數據智能化感知、分析和利用,從而建立建設項目命運共同體,加快建設項目數字化轉型生態圈構建和檔案數據價值釋放,以推動建設項目產業轉型升級。

4 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重大歷史拐點,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激發內需、加強我國與他國聯系、暢通“雙循環”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22]面對新基建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新機遇和新挑戰,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相關部門與人員應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主動研究檔案學研究領域新問題,錘煉風險治理能力,以新技術為驅動,以系統思維、互聯網思維、精準思維為指導構筑建設項目檔案治理體系,優化建設項目檔案數據資源配置,發揮數據要素資產價值,推進建設項目檔案工作數據化轉型,從而保障檔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項目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下檔案風險治理研究”(18BTQ102)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新基建檔案學數據
關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學科發展的探討
遠東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風口
2019,“新基建”競爭吹響號角
關于檔案學會工作的幾點思考
外媒拿中國在西沙“新基建”說事
一種借助數據處理構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統
數據化藝術的生成探究
淺談計量自動化系統實現預購電管理應用
歷史主義是檔案學不變的靈魂和宗旨
——《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述評
省檔案學會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議在南京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