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基于移動學習環境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與創新

2021-08-11 01:54劉冬東
下一代 2021年4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摘 ?要:信息技術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诖?,為提高課程實施效果,本文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重點探討課程實踐創新路徑,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移動學習環境;高校思政課;思想水平

引言:移動互聯網技術和設備的普及應用為高校學生構建了移動學習環境,高校思政課程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重要手段,需要在該學習環境下做出相應的轉變。因此,探討移動學習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與創新是必要的。

一、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問題

移動學習環境的形成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并對信息化教學的不足進行了有效彌補,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思政教學內容。但是,在該課程實際實踐過程中,存在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偏技輕文等問題,且部分教師沒有切實發揮出移動學習平臺的作用,碎片化時間利用率較低,導致整體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其中,尤其是移動端的使用,過于注重與線下思政教育的配合,缺乏自身教育體系,使得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二、探討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創新路徑

(一)立足于學習習慣培養加強網絡思政教育

不同于其他學習方式,移動互聯網技術與移動智能設備普及應用背景下所營造的移動學習環境進一步打破了思政教學與學習的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極大的提高了高校大學生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率,目前,移動學習已成為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重要方式。為增強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工作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實效性,高校及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實現對思政課教學實踐的創新。具體而言,首先,高校應加大校園網絡的管理力度,深刻落實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的指導,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滲透,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有機整合,通過各科課程使學生在移動學習環境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基于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將自媒體嵌入思政教學過程。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社交軟件構建學習群聊小組或是選擇線上教育平臺,在開展教學工作前,將整理好的基礎理論知識上傳到群聊和平臺上,供學習提前下載、瀏覽和預習,使教師在課上具有充足時間講解思政課程重點內容?;蚴菍⒏锩鼞馉幠甏D苦奮斗的相關視頻資料上傳到平臺上,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與教育,從而提高思政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1]。

(二)定時課堂教學與移動即時教學相結合

定時教學是高校開展思政課程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主要按課程教材進行有關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這對思政課教學工作十分重要。但是,我國政策的變化與發展、重大紀念活動以及重大會議均在一些特殊時間點進行,為使思政教學貼合社會時事,開展特殊的思政教學實踐是十分必要的。其中,移動即時思政教學依托于智能移動設備以及網絡,能夠連通全國服務平臺等全媒體,進而可以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開展思政教學實踐。以十九大為例,召開過程中新華網、央視平臺等主流媒體均會實時報道十九大盛況,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移動智能設備觀看專欄內容,一同與學生解讀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有效豐富了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

另外,大學生本就喜歡使用手機接收相關資訊,或是瀏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新聞,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該特點,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機整合,對移動學習環境下的思政課教學實踐進行創新。例如,教師可以依托于高校移動學習平臺對課上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提煉與發布,要求學生聯系知識理論對社會熱點時事問題進行討論與觀點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思考方向進行指導,使其在思考與交流過程中引發共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當前大學生對新奇事物較為有興趣,且思政課程本就理論居多,為使學生能夠順利理解與學習,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漫畫、討論帖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發揮學生移動智能設備的作用,進而為線下課程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有效支持[2]。

(三)構建網絡課程體系

在移動學習環境下,若是僅將線上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則無法充分發揮網絡思政資源和教學模式的作用,甚至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對思政課教學實踐進行創新時,應構建網絡課程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高度,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體而言,高校應搭建明確、規范的線上思政課教學平臺,并結合線下教育內容科學設置網絡課程,在節約教育資源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思政學習。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課程體系應納入到高校思政課程教育體系中,在隨堂測驗、期末考核中均予以體現。另外,高校在開展實際的網絡思政課題體系構建工作時,應以立德樹人作為課程體系的根本,引導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人文社科知識,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素養,促進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的協同發展。另外,發揮移動端學習優勢,及時解答學生疑惑。例如,在網絡教學時利用微博等媒體實時獲得并討論新聞報道,或是運用大學生感興趣的抖音平臺等觀看官方賬號發布的新聞實時,并將其設立為網絡課程體系的板塊之一,進而推動網絡與課堂同步開展教學工作,實現優勢互補。

結論:綜上所述,移動學習環境下開展思政課教學創新對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現實意義。因此,應構建基于移動端的網絡課程體系、定時教學與即時教學相結合以及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從而促進學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儲著源,周小華. 全媒體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創新[J].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02):53-60.

[2]楊蕓. 微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創新分析[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35(03):68-70.

作者簡介:劉冬東,1980年12月,男,安徽阜陽人,本科,助教,高校思政課教學。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課
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考核模式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和重構
高校思政課專題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
“中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劍:思政課教學改革發展綜述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改革考核模式,增強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