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考核模式,增強教學效果

2016-03-25 09:21浦珩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關鍵詞:考核模式高校思政課

浦珩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中存在考核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考核方式簡單,考核主體單一等現象。傳統的思政課考核模式未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相對僵化,采用封閉式、終結性的評價方式。為了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應改革考核模式,在考核內容上以開放性、綜合性為主,著重考察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考核標準上以考察學生思維轉化為行動能力為主;考核方式上增加考核主體,擴展考核場地等。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教學考核 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35-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研究中,相對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教學考核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教學考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標準和指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進行考察、評價的方法,是對既定的教學目的是否實現的一種檢驗,是對教育效果的檢查。[1]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正確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所以對思政課的教學考核,關系到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思想道德境界等方面提升的實際效果。教學考核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指導性,考核方式的不同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取舍和教學方法的不同。如果教學考核采用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指標,運用封閉式的評價方式,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采取相對僵化的教學方法,忽略對學生思想道德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果運用多元開放式的評價體系,就可以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透析社會熱點,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動性。在多元評價的體系下,學生的學習不再僅限于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有內而發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后也會主動對社會焦點和熱點中呈現出的各種價值觀進行調查、分析、辯論,而通過他們主動思考和理解后的理論知識,更易于內化和吸收。

一、當前“概論”課教學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考核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教學效果欠佳

“概論”課內容豐富,理論性強,時間跨度大,涉及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史學等學科。傳統概論課考核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展開,學生甚至可以在書上找到標準答案。教師在授課當中離不開對社會現實和社會發展的深入思考,很容易根據自己 的學科背景和興趣點對教學內容做出一定的處理,或增添無用的信息,或刪減重要的理論。學生也容易產生思政課可聽可不聽,可學可不學,只要考試的時候按照考點記憶就能通過的想法,失去學習興趣。這樣就會產生考核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的現象,兩者不能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學效果不佳??冀虄热莸姆蛛x,還會讓教師喪失完善、補充自身知識結構的動力,教學科研水平都難以上新的臺階。

2.考核主體單一,主觀性較強

考核主體決定著考核的內容、指標、結果等過程,在考核中起主導作用。目前,高校思政課考核大都以任課教師為主題,以學生為考核對象。沒有其他考核主體,如輔導員、班主任的介入,更沒有班級同學之間的互評。任課教師決定著學生的最終考核結果。單一的考核主體導致任課教師對學生平時學業的評估存在主觀性。平時成績以到課率和課堂表現為主,大班授課學生通常都在百人以上,影響學生考勤的評定和課堂活動的開展,任課教師在“平時成績”部分對學生打分時,會根據自己與學生的親疏關系隨意加分或減分??己酥黧w不受監督,考核結果就會有失公正,這樣的考核結果不被一些學生認同,就會增加學生的對立情緒,影響學生學習熱情,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

3.考核方式以書面考試為主,忽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的考核通常是以書面考試為主,平時成績為輔。書面考試成績往往占總成績的60%-70%。這種考核方式偏向于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易于評估,簡單方便。但卷面上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不能考察出學生真實的思想道德水平,學生對一些問題的回答缺乏體驗和確鑿的證據,給人的感覺是紙上談兵,沒有說服力。平時不學習,思政道德品質欠佳的學生通過各種應試手段,分數可能會超過努力學習,道德品行好的學生。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不應只體現在分數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在具體社會實踐中行為的指導,這些只能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才能得到檢驗。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道德水平是否提升,三觀是否符合主流,看待問題是否深刻等,只有在具體的社會場景和動態的活動過程中才能被他人進行客觀評價。在考核中,忽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能完全實現教學目的。

二、改革思政課教學考核模式

1.明確考核內容

教師要明確“概論”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知識和理論知識,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熱點問題,直面焦點問題,樹立愛國、愛黨的正確理念。教學考核的內容必須圍繞黨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展開。其一,在黨史問題上,突出考查學生對中共黨的歷史上較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及發生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成長過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的了解。其二,在政治問題上,涉及到政治理論、政治制度的梳理與澄清。其三,在經濟問題上,弄清楚同一種社會制度下為什么會采用不同經濟體制的原因,對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其四,針對不同的文化思潮,反應中國共產黨引是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其五,在社會問題中,關注大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深度剖析。理論的學習最終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在考核中,著重于問題導向,只要是能解決現實問題的理論和內容都可以納入考核的范圍。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去關注社會,閱讀文獻,教師才能廣泛的涉獵教材中和課堂外的各方面知識,學習、研究,努力針對五個方面涉及的問題作出合理、科學、完整的闡釋。

2.完善考核標準

考核的標準是衡量考核是否科學的尺度。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考核都應當以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的動態轉化為標準。對學生的評價,既要看他是否有應用理論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思維能力,又要看他是否具有在生活實踐中采取正確行為的行為能力。如果學生能將其思維指導行動,同時在行動中加強其思維,那么對于課程的學習就達到了既定目標,應得到較高的評價。

靜態的考核標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包括學生對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關系的認知、判斷、價值取舍和選擇的思維活動的能力。[2]思維能力直接指導了學生的實踐行為,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案耪摗闭n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核主要應集中體現在教學和考試主觀性問題的中,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分析思考上。學生就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體現學生對于時代發展和社會規范的認知,在明晰是非善惡美丑的基礎上果斷進行價值取舍;同時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提出,也體現學生運用綜合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思維的創造性。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學生的整個思維過程呈現出來,理論水平的高低一目了然。通過思維考核的過程,學生得到的評價公平合理,授課教師減少了主觀判斷,使學生更加信服。

動態的考核標準:學生行動能力的增強。行動能力主要指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踐行所學理論知識的能力。學以致用,行動能力是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最終體現,也是證明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的最好方式?!案耪摗闭n對學生行動能力的考核主要在學生的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社區服務等實踐考核方式上。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會發現:理論水平高,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在實踐活動的表現并不是都勝過較差的學生,一些所謂優秀的學生在實踐當中,并沒有投入真情實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表現出耐力不夠、集體意識淡漠,與他人協作能力不強等特征,實踐效果差。個人在真實的社會中,除了有完善的理論知識和理論思維,還需要深刻的認知、堅定的信念、飽滿的情感才可能踐行高尚的道德行為,所以學生行動能力是否增強的評價也應成為考核的重要標準,實現在動態行為中對學生進行評定。

3.改革考核方式

為了避免考核主體的單一性,減少主觀性,從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則應改革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主體和考核場所。

在校外接受社會評價。在社會生活中,學生能否將所學理論用于指導實踐是考核的關鍵標準,這個標準無法用課堂成績和卷面成績來衡量,應為學生在校外從事各類活動時,由他人做出的評價。學校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接受社會的評價。如參加學校附近社區服務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為居民提供義務電器修理、法律咨詢,為豐富社區文化的義務表演,為大型涉外活動提供的義務翻譯等。學生深入到社會的機構和活動中,既可以用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社會,體現自己的價值,又可以接受被服務對象的評價。評價可以從學生服務的次數、質量、態度,是否能堅持等方面入手,成為學生思想道德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校內接受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除了讓大學生在校外接受社會評價外,大學生還應在校內接受輔導員和同學們的評價。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和學生接觸的較多,他們的評價將作為思政課考核的重要依據;其次,同學們朝夕相處,相互了解,對他人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是同學們之間的互評,也可以選出大家信賴的學生代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評價??己酥黧w增多,考核范圍擴大,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考核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行為了解的更加具體、全面,不僅使考核的可信度增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對考核的認同度增強,敦促學生自我反省,并對自身不足之處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 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羅康,張閱澤.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美]霍爾,戴維斯.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陸有銓,魏賢超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考核模式高校思政課
“中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劍:思政課教學改革發展綜述
以仲裁法學為例談考查課的考核模式改革
以仲裁法學為例談考查課的考核模式改革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高?!抖惙ā氛n程考核模式的現狀與改革的思考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考核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