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樟、木荷等混交林生長狀況及營林技術分析

2021-08-18 02:14鐘浪彬利潤章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木荷混交林香樟

鐘浪彬 利潤章

(廣東省東江林場(廣東東江森林公園管理處),廣東 紫金 5174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提高,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愈發嚴重,國家已經認識到環保重要性,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各地區對營林工程愈發重視。傳統植樹造林通常種植單一樹種,林地中僅種植同種類樹木,一旦產生自然災害或病蟲害,則會造成大規模破壞,經濟損失嚴重。因此,應當采取混交營林的技術,通過樹種科學搭配,抑制病蟲害的同時,形成林內生態系統,改善生態環境。

1.香樟、木荷等混交林概述

混交林是指一定空間、時間范圍中,將2個及以上優勢樹種結合管目的植被等,通過人工方式組合的生態群落。采取人工混交林,對于生態系統調節及生物多樣性具有積極作用,增強了林木抵抗病蟲害能力,減少發生病蟲害概率,避免化學農藥破壞環境。華南地區位于我國最南部,最冷月氣溫平均≥10℃,極端低溫≥4℃,大部分地方降水量達到1400-2000mm,屬于四季常綠、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南帶區域。該地區適宜樹木生長發育,有助于混交林營林發展,香樟與木荷作為耐陰喜濕樹種,可配合喜陽樹種種植,達到良好的營林效果?;旖涣址N植價值如下:

1.1 林間營養轉換吸收。香樟、木荷混交林營林除了考慮光照、水分、土壤等自然條件下,植物的根系發達程度與生長習性,對各樹種合理分配,還需要對空間分層,滿足植物對熱量、水分、光照需求,由于兩者均為耐陰植物,適用于多種營林種植需求,實現層次不同間營養轉化吸收,可促進植物迅速生長。

1.2 增強抗災能力。華南地區易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引發風暴、洪澇等災害,通過香樟、木荷營林混交,可增強空氣濕度,提高燃火點,通過調整植株種植間距、面積與搭配,降低通風,有效提高了防火能力,避免發生火災。并且,植株多樣可實現生物多樣,增加病蟲害天敵,可保護森林,內部也能夠形成小氣候,抵御大風等天氣。

2.香樟、木荷等混交林營林技術

香樟、木荷等混交林營建,可兼顧森林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功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植物生長提供技術支持,保護當地森林資源,實現森林有效管理。

2.1 選擇營林樹苗

香樟、木荷營林混交中,重點在于營林樹苗的選擇,應當根據光照環境、營養成分、樹種生長需求之間差異,詳細分析混交林區域的生長環境,通過統計混交林土壤營養、降雨量、地理位置、濕度、年平均溫度等,選擇能夠適用于香樟、木荷混交林的樹種,實現多樹種配合種植。營林樹苗需保證符合實際,先展開生長效應試驗,以實驗結果確定種植香樟、木荷的生長效果,為后續大面積種植奠定基礎。

2.2 配置營林樹苗

在香樟、木荷等混交林中,營林樹苗配制應確保樹苗種植中能夠實現營養的轉換與吸收,香樟與木荷生長中,盡管兩者均為耐陰喜濕植株,對于光照、營養需求仍存在差異。木荷為山茶科,屬大喬木,喜光耐陰,適應亞熱帶氣候,對土壤具有較強適應性,可在黃壤、紅黃壤、紅壤等土壤上生長;香樟為樟木,屬常綠大喬木,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冷,枝葉繁茂,四季常綠,對二氧化碳、氯氣等氣體抗性強,華南地區適宜兩者生長。通過兩者互補,可充分利用光照環境與土壤營養成分,保證樹苗能夠吸收養分,產生和交換物質能量,提高森林生態穩定性與完整性,避免混交林受到蟲害、災害與病害。

2.3 確定混交比例

混交林混合比例對混交樹苗生長具有直接影響,混交比例需展開混交試驗,人員按照不同密度比例,在試驗田中進行純林與混交林種植,統計混交林不同比例下樹種生長結果,可獲得最佳混交比例。在此過程中,還需考慮混交林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以生態效益為出發點,可選擇多香樟、少木荷,能夠驅逐害蟲,且香樟適應性強,四季常綠,提高生態效果;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可選擇多木荷、少香樟,木荷作為優良用材樹種,易加工、耐久用,是紡織、橋梁、家具、建筑、車輛的上等材料,還能防火林種,可提取單寧,經濟效益更高;以社會效益為切入點,則需要選擇兼具生態與經濟效益的混交比例,根據效益側重點,制定中置措施。

2.4 選擇混交時間

混交林終止時間需結合樹種理性選擇,不同樹種適宜種植時間均有所差異,混交過程中應當考慮混交樹種的適宜時間,保證兩者生長速度、高度相近,考慮陽光生存差異性,錯開時間種植,先種植喜陽樹種,其生長后再種植喜陰樹種,人為營造陰涼環境,有助于混交林生長。香樟與木荷混交中,木荷喜陽、香樟耐陰,可先種植木荷,后種植香樟。木荷種植中,播種時間為2-3月份最佳,選擇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肥沃、深厚砂質土壤種植,深耕細翻,選用寬幅條播方式,便于管理起苗,播種后覆蓋薄土,澆水管理;香樟種植則為3-4月中旬,木荷此時已經有所成長,且天氣漸漸暖和,適宜香樟生存,由于香樟不耐干旱、耐水濕,也可在梅雨季節前后種植。

2.5 加強混交培育

混交林營建作為系統工程,不僅需選擇恰當樹種,掌握混交方法與比例,安排良好混交林種植時間,還應當實現有效、科學的混交林管理,方能提高混交林成活率,確?;旖涣仲|量,滿足林場經濟與生態效益需求。在營建混交林中,受到植物生長與地理環境影響,香樟和香樟、木荷與木荷、木荷與香樟之間生長速度將會產生差異,短期內香樟耐陰生長速度會超過木荷喜陽植物,對于木荷生長造成影響,需要林業人員定期修剪,保證植物健康成長。其中,香樟培育中,1年1次中耕除草,秋冬季休眠階段,中耕深度為25cm,可促進土壤風化,避免損傷根系影響樹木增長,施基肥,為明年樹木發育創造條件。在病蟲害防控中,易出現樟葉蜂、樟天牛、樟梢卷葉蛾等,選用人工捕殺,或是噴施二溴磷乳劑50%、晶體敵百蟲90%等藥劑,對于黑斑病與白粉病病害,需要做好消毒、清理工作,發病后燒毀病株;木荷培育中,前2年墾復2-3次,之后根據林帶生長每年撫育2次。病蟲害防治中,易出現褐斑病,侵害秋梢木荷嫩葉,發病后葉尖與葉緣為紅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大,轉為黑褐色,需做好中耕培土、適時修剪工作,還可使用500倍液多菌靈粉劑50%、7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每隔13天噴1次,連續3次即可。

3.香樟、木荷等混交林生長狀況

廣東某地區混交種植香樟與木荷,引進兩種珍貴樹種,該種植地海拔為135-205m之間,為中亞熱帶氣候,水資源、光、熱豐富,年平均日照為2000h,年平均氣溫20℃,日照時數1745.8h,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777mm,地勢南高北低,4-9月份汛期為全年80%,土層厚80-100cm,調查林地面積2.33hm2。選用縣林業局提供的香樟、木荷樹苗,混交比例1:1,密度控制為200株/hm2,株間距2*1.5m,挖穴規格40*30*30cm。造林后2次/年劈草撫育,3年后全面翻土,連續劈草撫育10年。根據森林資源技術規程,調查試驗林林木生長情況,指標包含蓄積、樹高、胸徑、郁閉度、保存密度等(見表1)。

表1 香樟、木荷樹種生長狀況

根據以上數據可知,香樟與木荷樹高較高,樹種胸徑差距較大,整體而言香樟長勢普遍優于木荷。常規營林條件下,在土層疏松、土壤結構好、持水力強且濕潤的林地中,樹木獲得良好生長,種植中需保證立地條件良好,建議小面積栽植香樟,木荷可結合立地情況推廣栽植。

4.總結

綜上所述,營林技術對香樟、木荷混交林生長具有極大影響,應采取合理科學的營林技術,方能確保林木生長健康,控制病蟲害。因此,應當結合香樟、木荷植株特點,從選擇營林苗木、配置營林苗木、確定混交比例、選擇混交時間、加強混交培育這幾方面出發,明確混交林營林具體方法,選擇優質林地保證植株健康生長,從而推動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木荷混交林香樟
栽植模式對木荷幼林生長和形質性狀家系變異影響*
已經誰備好了
江南的香樟
第5期香樟經濟學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香樟樹,樟樹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