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在重癥肺炎機械通氣病人中的應用效果

2021-08-23 21:22張冬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重癥肺炎機械通氣

張冬

摘要:目的 探析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在重癥肺炎機械通氣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取32例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均于2019.4.26至2021.6.10以來經該院診治入院,分組依據為拋硬幣法,將32例患者分為早期組(n=16,早期功能鍛煉)與結合組(n=16,聯合施以每日喚醒),評估其應用效果,并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干預前組間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肌力(MRC)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APACHEⅡ評分低于早期組,MRC評分高于早期組,P<0.05;干預前組間動脈血氣分析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均高于早期組,而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早期組,P<0.05。結論 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可改善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肌力狀況,提高其肺功能,促進預后,建議采納。

關鍵詞:重癥肺炎;每日喚醒;機械通氣;早期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375-01

重癥肺炎主要以肺部感染伴肺泡毛細血管受損與肺水腫造成通氣/血流比例失衡為特點,并伴有肺內分流、頑固性低氧血癥及肺順應性下降等生理學變化,肺炎的嚴重程度取決于肺部炎癥的散播、肺部局部炎癥程度及全身炎癥反應程度等三個因素。臨床普通應用機械通氣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治療,長期使用鎮靜以確保機械通氣的生理穩定與防止發生拔管事件,但長期鎮靜、臥床會使患者發生肌肉萎縮、全身浮腫、骨骼肌蛋白分解、生理功能減弱及肺不張等現象,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如重癥監護室獲得性衰弱、譫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繼而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反復出現呼吸衰竭而延長病情恢復時間。部分報道顯示[1],對患者實施早期功能鍛煉,不僅對骨骼肌蛋白的分解起到改善或抑制效果,降低肌無力發生情況,同時間接使肺功能得到鍛煉,使患者成功脫機,促進恢復;而每日喚醒則是每日將全部鎮靜藥物撤離直到患者意識恢復到一定程度?;诖?,文章抽取部分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遵循拋硬幣法將2019.4.26至2021.6.10以來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2例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分為早期組與結合組,各16例,早期組男女分別為10、6例,最小48歲,最大75歲,均數(62.54±6.36)歲,結合組男女分別為9、7例,最小47歲,最大76歲,均數(62.38±6.39)歲,所有患者臨床訊息完整且相比無差異,可對比,P>0.05。

入組標準:①結合組均符合《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中診斷標準[2];②患者意識清晰,可展開功能鍛煉,年齡超過18周歲;③機械通氣維持時間≥72h;④患者與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同意參與。

剔除標準:①運動肢體存在血栓、傷口者;②特殊體位要求、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及肺大皰者;③機械通氣時間低于72h便撤機、拔管或不愿治療、死亡者;④對本研究不配合或中途退出研究者;⑤抗感染效果不佳者。

1.2 方法

早期組:實施早期功能鍛煉,按照患者病情擇取合適的肢體功能鍛煉方法,每次鍛煉結束后評估效果,并依照評估結果調整鍛煉方法。呼吸鍛煉:指導患者展開有效咳嗽、腹式呼吸等,每種方式各鍛煉10次;被動肢體鍛煉:在床上協助患者展開四肢屈伸運動,按摩其關節與肢體肌肉,包括活動四肢關節、踝關節活動背屈、捏小腿腓腸肌、上肢外展運動,每次20~30min,2次/d;半主動肢體鍛煉:隨著患者生命指征穩定與肌力恢復指導其平緩坐立于床沿,雙腳盡量與床邊地面接觸,輕扶患者軀體避免摔倒,每次坐立時間<30min;隨著患者耐受與肌力時間的加長,指導其平緩坐于床邊輪椅上,按照患者恢復時間逐漸加長半主活動時間與頻率。

結合組:聯合施以每日喚醒,每日上午9點左右作為喚醒節點,停止應用鎮痛鎮靜藥物,輕輕將患者喚醒,指導患者做簡易的指令動作與回答簡易問題。喚醒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指征、意識變化與呼吸機參數,避免出現意外事件;針對未見脫機指征或停用鎮痛鎮靜藥物后血壓、心率、呼吸顯著上升且躁動不安患者,則按照原有鎮痛鎮靜藥物一半劑量繼續鎮痛鎮靜,而后按照患者狀況調控用藥劑量。

1.3 觀察指標

(1)在干預前后通過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評估兩組病情狀況[3],共71分,得分愈高病情愈重;同時通過肌力評定MRC量表(the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評估兩組肌力狀況[4],總分為 0~60分,0分為四肢完全癱瘓,60分為肌力正常,得分越低肌力越差。

(2)在干預前后統計兩組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及二氧化碳分壓等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依照SPSS20.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用表示,通過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APACHEⅡ、MRC評分比較

干預前組間APACHEⅡ、MRC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APACHEⅡ評分低于早期組,MRC評分高于早期組,P<0.05。見表1:

2.2 組間血氣分析比較

干預前組間血氣分析無差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氧分壓、血樣飽和度均高于早期組,而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早期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肺炎在危急重癥較為多見,臨床時常給予機械通氣治療,但部分患者會出現“人機不協調”現象,難以徹底適應機械通氣,會發生諸多問題,使預后不理想。因此對于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預后,促進康復。

文章結果表示:干預前組間APACHEⅡ、MRC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APACHEⅡ評分低于早期組,MRC評分高于早期組,P<0.05;干預前組間動脈血氣分析無差異,P>0.05,干預后結合組氧分壓、血樣飽和度均高于早期組,而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早期組,P<0.05。對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早期展開功能鍛煉能對肌肉蛋白酶的活性產生抑制效果,進而降低肌肉蛋白的分解,其次能加大肌肉蛋白合成酶的表達,進而加大肌肉蛋白的合成,兩種作用協作會使肌肉蛋白的水平上升;此外,早期功能鍛煉能減少機體炎性炎癥與活性氧自由基的表達,進而避免出現全身炎性反應,防止炎性因子損傷肌肉細胞;且早期功能鍛煉能加強肌肉的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避免肌張力下降或肌肉萎縮。而每日喚醒是在患者良好狀況下將其喚醒,延長患者蘇醒時間,在降低鎮痛鎮靜藥物應用量的同時可防止由于過度用藥而出現的相應并發癥。兩者聯合應用能降低患者制動時間,防止肌肉衰退,提升其肌肉力量與關節靈活度,促進肺功能恢復,繼而減少機械通氣時間,使患者早日脫機促進預后恢復[5]。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通過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可改善臨床病癥,防止肌肉萎縮與降低肌力,避免呼吸肌功能降低而延期拔管,提高肺功能,促進預后恢復,有應用推崇價值。

參考文獻:

[1]宮婷,費偉,關娟,等.每日鎮靜喚醒和早期功能鍛煉護理策略對ICU有創機械通氣病人的應用效果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7):987-989,992.

[2]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 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2):97-107.

[3] 江方正,楊鈺穎,葉向紅,等.每日喚醒聯合早期功能鍛煉在ICU獲得性肌無力機械通氣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8,32(21):3466-3469.

[4]崔婷婷,叢麗麗.每日喚醒加音樂療法對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譫妄的影響[J].現代醫學,2020,48(2):263-266.

[5]郭昆,張紅英,彭四萍.每日喚醒與舒適化鎮痛鎮靜兩種方案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30(10):950-952.

猜你喜歡
重癥肺炎機械通氣
預見性護理在提高重癥肺炎患兒治療效果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中的作用
機械通氣患者床邊胃鏡下置鼻空腸管行腸內營養的護理
血必凈中藥制劑臨床用于ICU重癥肺炎的藥理價值
纖維支氣管鏡技術在ICU重癥肺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機械通氣患者鎮靜效果分析
ICU重癥肺炎行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的護理體會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