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家書與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

2021-08-27 04:07張怡靖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1年7期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家國情懷

張怡靖

內容摘要:家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無數的真情實感,紅色家書作為一種十分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幫助當代大學生培養社會責任感、厚植家國情懷有著重要作用,其蘊含的種種理念也高度貼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紅色家書融入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培育中,有利于進一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與認同感,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紅色家書的現實意義,發掘其思政教育價值。本文將以當代大學生為主要論述視角,以新疆大學為例,探索紅色家書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意義和現狀。

關鍵詞:紅色家書 當代大學生 家國情懷

紅色家書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紅色文化資源,對當代有著重要教育意義。從趙一曼到鄧穎超,從劉少奇到葉劍英,無數的英雄烈士用家書傳達對所牽掛親人的囑托,這些囑托或為教導,或為期望,都包含著可貴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接下來,文章將從新疆大學的紅色家書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家書文化的教育意義與實踐方式、紅色家書文化研究的現狀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進一步探討紅色家書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重要意義。

一.新疆大學的紅色家書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

新疆大學作為一所被譽為“抗大第二”且有著深厚紅色基因的高校,極為重視對學生們的紅色文化教育。學校內的校史館向同學們展示了曾在學校任教的林基路、杜仲遠等先烈的生平事跡和突出貢獻,展現了烈士們在黑暗艱苦歲月仍舊不畏向黑暗勢力提出挑戰、竭力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尚品格和頑強意志,館內的每個展廳都有相應的主題,且每個主題都與學校的紅色文化緊密結合。每年,校史館都會舉辦校史館講解大賽,在選拔優秀講解人才的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對“抗大第二”紅色文化的了解,培育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此外,新疆大學文學院的林基路藝術劇社還創作并排練演出了《我們正青春年少》、《共產黨人在新疆》等紅色歷史話劇,講述了無數先輩在新疆奮斗的光輝歷程,讓大家在觀劇的過程中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這些話劇的創作者與演員陣營均由新疆大學的學生組成,同學們認真查找相關資料,一遍遍鉆研,一次次修改,終于成稿。話劇一經演出就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如今,這些紅色歷史話劇的影響力已經從學校擴至社會。這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更是對革命歷史的重溫和對革命精神的進一步學習。南京大學教授、戲劇研究專家馬俊山看過這部話劇的宣傳片后說,創作出一部重現歷史、宣揚正義、鼓舞人心的好話劇,是對革命烈士的最好紀念。[1]而高校演出紅色歷史話劇無疑是將紅色文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而紅色家書則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傳播形式之一。以筆者親身經歷來講,筆者所參與的新疆大學紅湖青年公眾號為傳揚紅色家書文化特別開展了“紅色家書”系列主題電臺,在主題電臺中,主播會為聽眾們朗讀經典紅色家書,并為大家解讀家書中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從趙一曼到左權,從鄧穎超到劉伯堅,無數革命先烈的家書被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將紅色文化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傳播方式受到同學們的喜愛,每期紅色家書電臺的收聽率都很高。

如今,紅色家書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了,紅色家書的思政作用與教育意義也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認可并重視。利用紅色家書對大學生們進行思政教育,不僅是對思政教育內容的一次創新,也是對思政教育方式的又一次拓展。

二.紅色家書文化的教育意義與實踐方式

如今,紅色家書文化已經融入越來越多的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中已加入了不少紅色家書文化教育元素,并且,紅色家書文化不僅融入到了學生教育中,在學生選拔方面也有較突出的體現。2018年高考全國卷乙卷的閱讀理解中就融入了紅色家書的元素,文章以趙一曼烈士留給孩子的遺書做結尾,在進行選拔性考試的同時也傳播了紅色文化。紅色家書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奮斗時期與家人傳遞情思的信件,其中不僅包括革命前輩們的情感表達,也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思想,利用好紅色家書文化資源正符合習總書記提出的,要發揚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傳承并利用好紅色家書文化資源,并把這些資源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無疑具有極高的教育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傳遞紅色基因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近幾年,相關方面對于紅色家書的傳播與研究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實踐方式也多種多種,筆者大致將他們分為現代媒體傳播手段和傳統傳播手段兩類。

在現代媒體傳播手段中,除了前文提到的紅色電臺,還有專題紀錄片和系列欄目等方式。例如北京長城網播出的紀錄片《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新華社的專題系列欄目《紅色家書》……這些均是以紅色家書為主題的教育欄目和專題紀錄片。也有學者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利用好紅色家書資源,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將紅色家書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特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探索二者新的結合路徑。[2]”將紅色家書以網絡電臺或專題紀錄片等現代方式呈現出來,無疑是對這一新途徑的成功嘗試?!袄腺Y源”與“新形式”的結合,促進了紅色基因的不斷傳承,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培育家國情懷提供了更優越的條件。

而傳統傳播方式主要以論文和專著為主。近幾年,有關紅色家書的專著不斷涌現,如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紅色家書》;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紅色經典叢書:紅色家書》……這些均是紅色家書的相關讀物。而縱觀全網,以紅色家書為主題的論文更是數不勝數??墒遣徽撌乾F代手段還是傳統手段,紅色家書文化的傳播現狀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三.紅色家書文化教育研究現狀

對全網相關論文進行大致整理后,筆者發現,以紅色家書為主題的論文發表時間大都在2019年和2020年,2019年以前所發表的相關論文數量較少。并且,從現有的期刊論文資源來看,以紅色家書為主題的論文大致偏向兩方面:對紅色家書背后英雄精神的挖掘與思考;紅色家書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結合。其中,以后者為主題的論文數量又遠遠超過以前者為主題的論文數量。由此可看出,學界對于紅色家書教育價值的研究還是較為重視的。

但與此同時,關于紅色家書文化的教育研究現狀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

首先,現階段對紅色家書文化資源的利用以收集和整理為主,對其背后教育意義的挖掘不深。筆者在學習強國平臺搜索與紅色家書相關的學習資源,發現大多數資源為對紅色家書的收集和整理,相比之下,挖掘紅色家書內涵的資料則少了很多。以學習強國上的紅色家書主題電臺為例,電臺內容大多數以朗讀家書為主,加以少部分感悟,真正深入剖析家書內部所蘊含革命精神的電臺則少之又少。再看那些講述家書背后故事的紀錄片和主題欄目,所出集數均不多,并且開始發行的時間基本也都是在近期,尚處初步階段。這些資源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對紅色家書的收集和整理階段,對家書背后的教育意義挖掘得還并不是很深刻。收集與整理紅色家書文化資源固然重要,但其背后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革命精神同樣不可忽視,深入學習研究紅色家書文化,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并且,現階段紅色家書文化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尚存在于課堂外,針對紅色家書相關文化資源開展的正規課程少之又少,許多高校學生們無法接受有關紅色家書的系統性的學習,對紅色家書的了解尚停留在表面。經過筆者對身邊大學生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從調查中發現,許多高校并未將紅色家書作為規定課程,只是通過舉辦相關課外活動等方式向學生們傳遞紅色家書文化,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自己并不太了解紅色家書文化,而主要了解途徑也是網絡電視欄目等現代媒體手段,通過傳統手段學習紅色家書的同學少之又少,大家對相關專著的了解程度也不高。針對這一問題,高??梢灾旨t色家書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開發關于紅色家書的校本課程,既注重理論研究,也重視課程實踐,從而更好發揮紅色家書的教育教學價值。[3]

無論是鐵骨錚錚的戰場將軍,還是睿智英明的革命領導者;無論是名垂青史的烈士,還是沒入歷史塵埃的無名英雄,在家書中,他們總是會流露出最真摯的感情:在這字里行間,他們是體貼的丈夫,是充滿柔情的慈父,是日夜想念幼兒的母親,是在雙親面前卸下鎧甲的孩子……他們在家書中感情如泉涌:他們會幻想女兒爬高上低的可愛模樣,會對妻子表達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會對愛人表達濃厚的思念與不舍……在這里,我們會看到革命者們不同的一面,那是溫暖的一面,柔軟的一面,也是無畏的一面,堅毅的一面。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位位革命者,更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革命歷程中所凝結的柔情。而這些柔情,恰是大學生所接受的思政教育中較為獨特的一種,這對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無疑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把紅色家書文化充分利用起來,將其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注 釋

[1]張殊凡、李欣:《傳承紅色基因 新疆大學話劇<我們正青春年少>首演》,源烏魯木齊文明網,2018年5月。

[2]顏莉、李永山;《紅色家書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中的作用》,載《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0年10月,第124頁。

[3]柳熙:《紅色家書應用融入教育教學的現狀研究》,載《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年19卷12期,第106頁。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猜你喜歡
當代大學生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淺析微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一見鐘情》現實意義簡析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抗戰敘述和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