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及發展策略

2021-08-27 03:10岳靜
求知導刊 2021年27期
關鍵詞:角色轉變互聯網+教育教師角色

岳靜

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育觀念、學校課程、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都產生了深刻變革,與此相適應,教師的角色也將產生前所未有的變革。而教師則是從傳統的“傳授者”“執行者”“主導者”“督查者”的角色轉變為“媒介者”“開發者”“引導者”“調控者”。因此,教師應明確角色認知、履行角色行為、做好角色扮演、扭轉角色失調,以更好地適應角色的轉變,從而獲得進步與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教師角色;角色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92-03

“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進步,還是一條創新變革的路徑?!盎ヂ摼W+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隨著微課、MOOC、翻轉課堂、遠程教育、精品課程等應運而生,教育領域逐漸呈現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教育的概念、環境、師生關系等都產生了深刻變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盎ヂ摼W+”為未來生活帶來巨大變革,其中最直接的沖擊就是對現有社會分工中原有職業角色的挑戰[1]?!督逃敻惶N藏其中》報告中曾提道:“教師作為變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教師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時也來自變革的時代導致教師本身也已經成為改革的對象?!币虼?,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如何找準角色定位、明確角色認知、履行角色行為、做好角色扮演、扭轉角色失調,進而有效實現角色轉變將是新時代教師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影響教師角色轉變的因素

首先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知識更新與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資源實現了全球共享,人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自由、自主,教師將失去對知識文本的唯一解讀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展,不受時空的局限,也不再拘泥于固定課堂[2]。因此,傳統教育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科技手段下新興的教育需求。對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觀念需要實現從灌輸式培養到創新思維培養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創新教育觀念,緊隨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提高專業水平與能力,提升信息素養,更好地適應和融入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大趨勢。

其次是學校課程的變革?!盎ヂ摼W+教育”在課程資源、教學研究、師生評價等方面可以更好地解決以往教育中規模和質量難以兼顧的矛盾。目前,豐富、專業和個性的課程資源和課程定制相繼出現,2017年7月國務院在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就提出要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因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課程形式將變得立體化、數字化,課程內容將變得新穎化、碎片化,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使課程理論逐漸豐富,課程內容更趨藝術化、生活化。

再次是教學手段的變革。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系統正走進課堂,智能屏幕、智能課桌等接踵而至,線下實體教學與線上虛擬教學穿梭轉換,學生知識的來源更加廣泛。另外,這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局限,使各種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教師的部分工作也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方式將寓教于樂、化教于心,這就要求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課本知識,而是鼓勵他們自主發現、探究與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成長,從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最后是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討論問題,學習的空間范圍得到極大擴展,青少年的學習將具有多樣性、娛樂性、可能性及參與性等特征[3]。因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的方式將由被動變為主動,強制、固定、標準、封閉、灌輸的學習方式已成為過去式,自主、流動、個性、開放、滲透的學習模式將成為教育信息化時代的主導,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定制化”的學習方案,幫助他們正確地獲取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控制力,從而鼓勵他們轉變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

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角色轉變的表現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扮演的是傳授者、執行者和督查者的角色。但是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究問題,教師的權威性被弱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將發生質的轉變,一方面,教師的角色認知和角色行為應該保持一致,并積極促進教學觀念與教學手段的變革;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處理好角色沖突所引起的角色內的矛盾,使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更好地符合“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要求,從而推動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一)教學觀念:從“傳授者”轉變為“媒介者”

從傳統教學到現代化教學,從講授為主的課堂到今天的生本課堂,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更加注重三維目標的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一味強調教師的“傳授”則意味著教師是教學的“權威”,控制著學生學習的內容、方法以及評價。但是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要服從于學生的“學”,教師要轉變主導教學的觀念,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以實現由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媒介者”轉變。在這個意義上,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互為師生成了可能[4]。教師應該優化教學環境,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二)教學內容:從“執行者”轉變為“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內容要符合教材以及教學方案的要求,嚴格按照課程設計進行教學,對課程的理解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礎之上的[5],不需要創造性發揮與研究,有些時候即使需要教學輔助工具,也基本上是由專業技術人員開發的,教師只是一個普通的使用者。但是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執行者,還是開發者與研究者。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中各種要素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恰當地選取與授課內容相關的信息資料,制作符合自己教學方式的教輔課件,以實現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有效的課堂教學。

猜你喜歡
角色轉變互聯網+教育教師角色
談新課改后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對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理念的淺顯認識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體育教師的角色轉變
在偏遠農村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設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組織分析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