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閾下寧波市醫養結合居家智慧養老模式研究

2021-08-31 08:38趙靜
科技風 2021年15期
關鍵詞:智慧養老居家養老醫養結合

趙靜

關鍵詞:互聯網+;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智慧養老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重,養老壓力與日俱增,城市養老問題尤為突出。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一般養老服務主體僅能提供基本的照護服務,而專業醫療服務主體則難以為老年人提供保質保量的健康服務,由此形成“治病不養老,養老不醫護”的養老難題。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莉撰文提出,“互聯網+”醫養結合能夠打破信息壁壘,促進信息傳遞和共享,將有效破解醫養分離問題,助力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將“互聯網+”與醫療、養老結合,不僅是養老模式的大膽創新,而且也符合中國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養老需求。本研究正是基于“互聯網+”的視閾,探索結合大數據、云平臺、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居家護理設備等信息技術手段打破居家老人與社會資源尤其是醫療服務資源的空間壁壘,針對寧波市目前的養老現狀和現有基礎,結合國內的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實踐經驗,提出構建“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的合理化建議。

一、寧波市養老現狀

(一)老齡化問題嚴重

據2019年底的統計結果表明,寧波市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現已達到156萬,占到戶籍總人口的25.6%,該比例高出了全國7.5個百分點,高出全省2.7個百分點,表明寧波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5年,寧波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戶籍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伴隨老齡化人口比重的上升,失能、慢病等老齡化問題也是日益嚴峻,寧波市65歲及以上老人死亡的比例占到了總死亡人數的79.8%,其中患慢性病死亡的主因為:循環系疾?。ㄖ饕哪X血管疾?。?、腫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二)居家養老是主流

根據寧波市統計局開展的“2019年寧波市民居家養老需求調查”顯示,有86.1%的寧波老人將居家養老作為當前養老的主要模式。其中,有75.4%的老人選擇在家自我照顧,有21.2%的老人選擇了在家由子女照顧,僅有2.2%的老人選擇了在家請保姆照顧。與機構養老相比,居家養老更具有低成本、高自由度兼資源配置靈活的特點,但當前的居家養老模式,老人大都難以得到專業、細致的醫養服務。尤其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涌向城市,使得獨居、空巢老人的比例進一步上升。在寧波周邊農村,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空巢老人”可占到農村老人總數的近八成。

(三)養老需求多樣化

隨著經濟發展的進步,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征,除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之外,更多老年人開始關注精神品質的提升。正如調查顯示,有半成受訪老人有“組織文體活動”的需求,也有將近半數的老人要求開通老年人服務熱線、提供聊天解悶等關愛服務,當然,提供緊急救助、提供生活用品、送飯、送醫、送藥上門或是提供老年人集中就餐、護理員上門護理等也依然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四)養老供需不平衡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在逐年提升,當前的養老服務供給還難以達成平衡。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提出希望改進完善醫保和社保制度,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勢必要加大政府在醫保和社保領域的財政投入,提升其的覆蓋面,切實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也有65.7%的受訪者提出希望政府能夠設立更多的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在普遍實行居家養老模式的情況下,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依托社區,建立普惠的第三方養老機構或平臺顯得尤為重要。還有54.1%的受訪者表示當前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在形式上、內容上較為單一,另外也有57.1%的受訪者表示,希望以政府為主導,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從調研情況來看,當前的居家養老服務不管是在財政支持上、政策保障上、服務形式內容上、從業人員素質和人數上,均不能很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尚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組成合力,構建起符合當前老年人需求特征的“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同時滿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養老需求。

二、“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切合寧波市養老需求,能有效緩解供需矛盾

“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主要是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家居護理、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技術手段,將老年人的活動形態、身體指標數據及其他診療需求在線收集匯總至平臺云端,平臺收集并分析處理數據,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機構反饋信息及訴求,以實現線上線下信息的有效銜接,使醫療資源得到優化合理的配置,盡最大可能提升服務的便攜性、及時性。推行“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的優勢在于:第一,符合當前寧波市民主要以家庭為核心的居家養老模式特征。寧波地處東部沿海,人口密度較高,醫療資源相對較少,不少居家老人存在看病困難、無人陪護的問題。依托智慧養老平臺,創新“虛擬社區醫院”模式,能夠將老人訴求及時傳達至社區衛生醫療中心乃至其他醫療機構,從而使得醫療機構能夠精準提供各項養老服務,以此滿足居家養老群體醫療服務“及時化、人性化、精細化”需求。其次,“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也能夠讓老年人及其家人及時了解其身體健康狀況,并進一步通過線上平臺獲取相關的預防、診療及康復知識,提升個人對疾病預防、護理的認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建立起身體健康管理意識,從而達到“防治結合”的效果,節省治療成本。最后,借助互聯網平臺開發多樣化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如開展一鍵清理、特色送餐、活動報名等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和文化素養的活動,以滿足老人全方位的需求,實現老有所樂。

(二)其他城市的相關實踐,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成果

自2017年三部委印發《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技術健康養老資源進行對接和優化的嘗試。

較早開展線上線下智慧養老實踐探索的有烏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引入了SOS手環等智能可佩戴設備和智能居家設備、可實現緊急報警、紅外線無人感應、門磁感應、電子圍欄、GPS定位等功能,共有會員管理、需求評估、服務管理、交互管理、數據分析5個線上模塊,線下則實行健康體檢、送餐等居家照料和社區集中照料的方式,形成了智慧養老的桐鄉模式。

上海市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作為“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街道”,實行的是“1+25+x”康健智慧養老模式,依托健康驛站,實現社區居民只要刷醫??纯上硎苊赓M體檢、診療建議、健康講座等服務,并將驛站和25個居委康健苑合并多家社區健康檢測設備的數據整合融通,實現“1+25+x”內網互聯互通,把健康服務輸送至家庭及各社區單位。

廣東中山市也不斷推進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的緊密融合,如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了“裕永醫生”APP,借助醫療可穿戴設備,可24小時持續提供血糖、血壓、心電、睡眠等實時監測服務,以便于及時掌握居家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還可以形成個人健康檔案,成功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居家監護養老服務體系。

還有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積極打造康養主題醫養聯合體,構建“醫”“康”“養”三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體系。線上層面構建“智慧養老云平臺”,實現醫療資源與健康養老的互聯,線下創設“華南康養護理產業創新與實訓中心”,打造多功能社區綜合性康養中心,同時借助“智慧養老云平臺”推出養老助餐特色服務。同時整合其他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文體活動、知識講座、醫療保健等服務。

以上城市在“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上的探索均有其亮點和特點,這些相對成功的構建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實踐為寧波市全面建設“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提供了經驗借鑒。

(三)寧波早期居家養老探索,已初步具備了模式構建的基礎

寧波最早自2004年就已經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和試點,是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在試點過程中,寧波市以建立起居家養老設施網絡為基礎目標,展開了老年助餐送餐、便利醫療、生活照料等多元服務,同時疊加以政策保障,初步形成了“一網絡三服務一保障”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近年來,寧波市政府加強頂層設計,相繼出臺貫徹《條例》1+12系列配套政策,編制了2018-2020年居家養老服務發展行動計劃,確定了“8大工程20個重點項目”的三年攻堅任務。在與互聯網有關的醫養結合智慧居家方面,也有海曙、江北、鄞州等地相繼展開探索:如鄞州區開展建立區域智慧養老生態圈,將老人、社區、醫療資源等緊密聯結,實現全域的信息聯動和資源共享。海曙區依托81890服務中心,安裝“一鍵通”緊急救助系統,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求助服務。

三、打造“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阻力分析

2010年以來,寧波大力進行智慧城市建設,在智慧物流、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健康保障和安居服務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是,以智慧家居系統、智慧樓宇、智慧社區建設為基礎的智慧養老服務卻在制度體系構建、實踐探索、產業協同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

(一)相關政策不夠完善

2018年寧波市出臺了《寧波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這也是省內首個居家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該條例實施一年多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然而截至目前,針對醫養結合的智慧居家養老條例還沒有制定,沒有明確的實施規范、界定標準、統一流程,也使得“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改革難以推進,極易產生各部門職責不明、權限不清、落實不嚴的情況。

(二)區域聯動效力不強

近年來,寧波市多個區域均對“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做出嘗試,如江北區在原有“虛擬養老院”的技術積累下,進一步升級開發了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形成集信息綜合、智能服務、反饋評估等多合一的管理平臺。海曙區廣安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借助網絡科技,搭建了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并對接需求,以公益性組織為支撐,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但目前的平臺或系統都是在各自區域內部獨立運行,服務方式、標準各不相同,平臺之間數據信息也互不融通,導致不同區域甚至社區的老年人享受的服務存在差異,各區域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系統重復建設,不利于該模式的整體統一推進。

(三)產業協同機制薄弱

寧波市智能經濟產業發展較好,被列入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項目已達到12個。在產業發展方面,寧波在電子信息、軟件服務、人工智能、智能家電、醫療器械、新材料等產業上均有布局。但是,綜合來看,智能制造業在養老產業領域的滲透力、帶動性不強。寧波的智慧養老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能夠提供智慧養老硬軟件服務的產業還未形成體系,提供的智慧養老產品服務大都模式單一、產品功能不全,實用性不高,現已建成的幾個區域信息平臺由于功能限制,能夠開展的服務項目還較少,服務半徑也還比較窄,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

(四)適應性專業人才缺乏

從產品的設計、開發到運行、監測,“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需要專業的人才來支撐,從研發技術人員到管理監測人員再到服務人員,都需要經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而當前寧波市對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還未建立,對口的適應性人才非常稀缺。同時,當前在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的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普遍不高,這也阻礙了相關領域的人才流入。

四、構建“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完善頂層設計

完善“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的規劃體系,必須著眼于“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的整體性和協同性。首先,政府部門應建立起對全市智慧養老的明確規劃和要求,細化法律法規,引導和規范“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的有序、健康推進。其次,進一步激活要素和市場,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對于提供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可適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最后,實施跨部門聯合建設,可由民政局、經濟與信息化管理局聯合衛健委、大數據、醫保等部門,在市級層面統一構建信息互聯互通的居家智慧養老數據中心(平臺),合理確定統計指標體系和考核指標體系,確保所設計的養老服務既符合地方供給條件,又符合老年人需求。在街道社區層面,則可根據各社區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在數據平臺上選擇或拓展個性化養老服務,也可在社區內部增設醫療檢查中心、護理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等,只有實現社區、區域與市級居家養老管理平臺的對接融合,才能確保全市居家智慧養老數據中心的數據運轉有序,也才能真正讓老年人享受便利、公平、高效的智慧居家養老服務。

(二)務實行業發展基礎,促進產業協同

“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涉及的產業鏈較為廣泛,如智慧家居、電子行業、醫療行業、物聯網行業、健康服務行業等都與其密切關聯。其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多種行業技術的交互融合。為此,有必要在各項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引導其向智慧養老產業的滲透與融合,在交叉領域實現突破創新,尤其是在智能居家養老終端核心關鍵技術上,推動實現全市范圍內的居家智慧養老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智慧養老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創新和豐富智慧養老終端的產品供給,結合寧波市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開發個性化適老化產品,簡化電子產品的操作流程與步驟,提升智慧養老產品多樣性和實用性。

(三)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人才保障

“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需要構建起不同專業分層分類人才培養體系。供應端涉及系統和產品的設計研發,運行端涉及專門的數據分析和管理,需求端則涉及醫療護理和其他養老服務人員。各環節都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這就需要結合當地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進行分層分類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增設智慧養老相關專業,或在原有專業結構中融入智慧養老的方向,重視復合型知識結構人才的培養,并進一步通過產教融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以適應當前對智慧養老領域的人才需求,為構建起“互聯網+”醫養結合智慧居家養老模式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歡
智慧養老居家養老醫養結合
試析金華市社區養老問題
試析金華市社區養老問題
劉貴芳和總理談了談“醫養結合”
“互聯網+”時代養老政策探究
烏鎮“智慧養老”引習近平關注
唐山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
開啟“智慧養老”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