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校企聯盟的實踐類課程群建設的探索和實現

2021-09-10 04:27錢琳琳張福貴宋靜華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32期
關鍵詞:實踐創新能力雙師型教師

錢琳琳 張福貴 宋靜華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部分應用型高校目前存在教師對實踐類課程群建設重視不夠、實踐教學環節與工程應用相對脫節、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保障措施匱乏以及“雙師型”教師難以滿足發展要求等諸多問題。作者所在學院以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校企聯盟為依托,設計了以“優勢互補-對接反饋”為核心的校企合作運行流程,以能力為核心重構實踐類課程群,通過企業實踐提高教師實戰指導能力,使畢業生在就業率、簽約率和專業吻合度穩步提升,有效發揮了應用型人才服務首都經濟的作用。

[關鍵詞] 實踐類課程群;校企聯盟;“雙師型”教師;實踐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北京聯合大學卓越教學建設項目校內專項(12205561110)

[作者簡介] 錢琳琳(1968—),女,山東肥城人,工學碩士,北京聯合大學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智能控制、現場總線技術應用研究;張福貴(1971—),男,河北滄州人,軟件工程碩士,北京聯合大學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講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音響工程、工業網絡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2-0103-05? ? [收稿日期] 2021-01-21

一、引言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工程應用型人才。目前,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多所中,已有600多所逐步向應用型大學轉變,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特色最直接的體現,如何強化實踐環節,構建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具有較強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是應用型高校工科專業面臨的重要課題。[1]

二、實踐類課程教學及工程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高等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實踐類課程教學和工程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對實踐類課程群建設重視不夠,造成課程聯系承接不夠,課程教學設置欠合理、欠科學。不少教師對課程尤其是實踐類課程建設重視度不夠,且對教學質量缺乏足夠關注,導致教師之間在相同課程的教學上往往各自為政,有邏輯聯系的課程之間教學內容銜接不好,也造成相同或相近專業的課程教師不能進行順暢的交流和溝通。所以,加強實踐類課程群建設,有利于教師對課程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也能使不同專業背景教師彼此之間優勢互補。[2]

2.實踐教學環節與工程應用相對脫節,教師用于實踐教學的工程案例資源不夠,教學達成度不夠。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力度不大,針對性不強,與工程實際仍有一定距離,使學生缺乏設計思路、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全面訓練,缺乏綜合運用各方面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實踐課程群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如何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素質和提高學生能力的問題,讓學生的知識、素養、創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等在課程群建設中得到統一籌劃和高度關注。[2]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合作的協調機制和保障措施匱乏,造成校企合作在提升學生工程能力的過程中作用不強。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訓的并不多,大多以觀摩為主,或者為學生安排的通常是重復性較高、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與學生預想的能夠學習更先進的技術知識、積累工作經驗的工作相差甚遠。為此,只有從人才培養計劃、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基地建設和課程開設等方面進行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共贏”的長遠戰略,才能保證校企合作對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作用。[3]

4.“雙師型”教師在人數上難以滿足應用型高校發展要求,教師在專業技能培訓方面存在積極性不高和工程項目融入不夠等問題。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要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一體,更強調實踐教學的演示、操作、企業實習等環節,不僅需要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還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突破傳統教學固有思維,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實踐課堂與學生實時性、交互性技術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師對學生實踐課程、工程實踐的指導能力。[4]

三、依托校企聯盟的實踐類課程群建設的具體措施

筆者所在學院的實踐教學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問題。近年來,學院以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智能制造新工程師校企聯盟”和“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軌道交通產教聯盟”為依托,對實踐類課程群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初步解決了校企合作不夠深入、不夠具體、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校內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合作開發綜合實踐課程案例教學資源、項目化教學資源,從而解決實踐課程缺乏針對性、實戰性、關聯性的問題;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占比,提高教師在實踐課程和實習環節的實戰指導能力;畢業生在就業率、簽約率和專業符合度三方面穩步提升,有效發揮了應用型人才服務首都經濟的作用。

1.擴大校企合作范圍和深度,融入校企聯盟陣營,設計了以“優勢互補-對接反饋”為核心的校企合作運行流程。(1)提升校企合作水平,融入校企聯盟陣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開放性日益增強,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校企合作被逐漸提上高校議程,并在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校企合作目前仍存在合作不夠深入、不夠具體、效率低下的問題,雙方都在尋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和方法。校企聯盟實質上是一種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校企合作的高級階段,其宗旨是將學院納入企業實踐,在生產與研發的過程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企業則把實際項目和企業內的專業性人員實質性地融入高校課堂和教學之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學院分析各專業在行業中的覆蓋面和發展方向,以“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承辦方的身份融入“智能制造新工程師校企聯盟”,同時被“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軌道交通產教聯盟”授予理事單位。(2)深入實施產教融合,拓展校外育人基地。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一直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教育,在原有校外基地群的基礎上,各專業進一步聚焦北京市重點發展產業,共同進行專業建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如與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培養軌道交通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城市軌道交通與物流學院捐款100萬元作為學生獎學金,成立了交通安全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學院PLC實驗室,學院實踐教學中心獲得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分中心);合作企業與我院教師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進一步用企業前沿的科技帶動學校教師發展,頂尖技術創新促進項目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科技反哺教學。(3)確定校企聯盟的運行流程,實現校企合作高效運轉。確定校企聯盟的運行流程,是推進此項工作的重要一環,圖1所示為以“優勢互補-對接反饋”為核心的校企合作運行流程。首先,在聯盟各主體明確各自責任的基礎上確定校企聯盟合作領域,明確合作方向;然后進行資源整合,簽署正式的聯盟協議,確定合作內容,實現校企文化、雙方人員、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目標五個方面的對接;最后,進行雙向動態的績效評價,強調隨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并將評價結果進行有效的信息反饋,形成閉環,實現校企聯盟各方的協同發展。[5]

猜你喜歡
實踐創新能力雙師型教師
最美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常微分方程”課程教學中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基于CDIO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的離散數學課程的改革研究與探索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吉林省經濟轉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影響
新時期民辦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高校轉型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