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手法在反校園暴力題材動畫創作中的運用

2021-09-10 07:22謝冉冉
今古文創 2021年4期
關鍵詞:校園暴力創作

【摘要】 動畫獨特的表現語言為象征手法的運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反校園暴力題材動畫短片《報》中,象征手法作為作品主要的藝術手段,通過多種象征的運用深化了主題和故事內涵。在分析該短片的劇情、人物、事件的基礎上,解析其中角色造型和敘事方面上運用的象征手法和賦予的象征意義,可為相關動畫創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動畫短片;創作;校園暴力;象征手法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4-0097-02

基金項目: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象征手法在反校園暴力動畫中的運用分析——以國產動畫〈如果我是英雄〉為例》(X202013617006)。

當前社會 “校園暴力”愈演愈烈,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與學習生活產生了惡劣影響。運用合理有效的手段來預防和規制校園暴力行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而畫文藝作品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通過反校園暴力題材動畫作品的創作,使受眾對這種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有表達宣泄的載體與渠道。

對青少年而言,正是處在不斷吸收外界傳達正確認知的時期,優秀的動畫文藝作品可以給予他們正確的行為引導。但是,當前反校園暴力題材的動畫影視作品數量少,宣傳普及度低,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國內外相關作品主題較為分散,即使部分作品有涉及,但真正從頭到尾都反映“校園暴力”為數不多。如在動畫《聲之形》中,“校園暴力”作為一個社會話題、現象或者故事起因用于展開故事并引出后面的一系列的事件,但是,電影的主題實則是青春成長?,F有作品沒有探討導致"校園暴力"發生背后的根源與危害,觀眾無法通過這些作品對“校園暴力”現象產生足夠的認知。

本文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作品《報》為例,展開創作手法的研究,探討象征手法在“反校園暴力”題材動畫創作中運用,并對同類題材動畫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象征手法對“反校園暴力”題材動畫創作的實踐意義

不同的藝術呈現出的效果和價值存在差異,動漫的受眾群體有局限性,即便動畫作品涉及的是嚴肅的現實題材,不少成年人也不愿意去看。同時,動畫形式與真人演繹的表現力客觀上存在區別,動畫畫風相對簡約清新追求唯美,對比現實其殘酷與震撼度就減弱不少。

以動畫《聲之形》和電影《少年的你》為例,同樣是以“校園暴力”為題,《聲之形》就遠遠沒有《少年的你》影響力大?!堵曋巍穫戎刂斡倌甑拇嗳趺舾械男撵`,能在部分受眾間產生共鳴,而票房高達13億的電影《少年的你》中對校園霸凌的刻畫,則能在社會層面的引起強烈反響。所以,當選擇動畫作為“反校園暴力”題材的表現方式時,需要基于動畫的藝術特色,尋找有效的表現手法,使作品對“校園暴力”的呈現與批判主旨得以彰顯。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象征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動畫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比起其他的藝術形式,動畫獨特的表現語言為象征手法的運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反之,象征也將動畫的藝術審美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梢哉f,象征手法在動畫中的運用是最典型、最自由的,伴隨著動畫藝術創作的發展,始終貫穿其中?!耙粋€意象可以被轉成隱喻一次,但如果它作為呈現或再現不斷重復。那么它就變成了一種象征,甚至是一個象征系統的一部分?!?[1]

象征手法獨特的表達形式可以使影片藝術在創作主題與表現語言得到很大的延伸,同時也能滿足創作者個人的感情寄托。它可以更容易去表達創作者所要傳遞給人們的信息,觀看者也可以從中有自己的不同體會,“反校園暴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從觀看者自身出發,讓其在影片中不斷領會創作者的思想。創作者面向大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進行反思與發展,把象征主義引入一個不斷升華、反思、實踐的系統中,就可以給觀眾以新的精神啟蒙。

二、動畫《報》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動畫短片不同于真人短片,它致力于表現夢境與幻想,給人帶來超現實的感受。[2]動畫短片《報》是中國傳媒大學學生的聯創作品,它主要講述了一個在學校備受欺凌的主人公,在不斷發生的惡作劇后遍體鱗傷,最終選擇了離開的故事。作品還反映了欺凌并不會因為一個對象的離開而終止,曾經的施暴者后來又變成了新的受害者。

(一)角色形象。角色形象也就是象征體[3],象征體在動畫短片中的造型取決于片中主題的確定。動畫短片中造型的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動畫短片以繪畫或者其他表現形式將人物和空間造型進行塑造,以追求夸張,變形等手法來反映和象征人們生活中的理想和愿望。由此可見,象征體的造型設計在動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動畫短片作品《報》就把備受欺凌的主人公比作一聲不吭的“小豬”“小豬”是一個憨憨的形象,以“豬”喻人。用“豬”來表現備受欺凌的對象,在短片中是一種含蓄的隱喻,能夠更好地表達作者的觀點,即憨憨的,笨笨的個體不應該成為群體欺壓凌辱的理由。

(二)環境營造。在作品環境營造上,動畫創作者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觀眾在欣賞動畫作品時,首先是身體的感覺器官會受到刺激。這種感覺器官上的環境營造,可以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動畫短片作品《報》表現了主角所在的環境壓抑,黑暗且無助的氛圍。在同學的漠視之下,作品用講臺上的教鞭、飛翔的鳥兒分別象征了現實世界中袖手旁觀的老師和解放了去迎接新的人生的受欺凌者[4]。

除此之外,音樂貫穿作品的始末,讓全片都沉浸其中,成為打動觀眾心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動畫短片作品《報》中出現了詭異的笑聲,它不似孩子純潔的笑聲也不似孩子的哭鬧聲,而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讓人產生共鳴。動畫短片中出現的各種場景、道具和音樂就是為了營造一種視聽環境,讓觀眾們在其中感受畫面中的故事。

(三)鏡頭畫面。沃爾特·迪士尼說過:“動畫能夠解釋人類在腦中呈現及產生印象的任何事物?!?[5]這說明了,動畫這種“動態的幻覺”藝術,不在于抓住客觀世界中的真實面貌,而在于捕捉這些事物反映到人腦之后所帶來的沖擊。因此,相較寫實的手法直接表現現實角色與校園環境,動畫短片作品《報》中帶有象征意味的造型方式、帶有簡潔鮮明的繪畫風格的教室更能被大眾所記憶。開頭干凈又平常的走廊,似乎在敘述事情的不平常,中間受欺凌者被欺凌后是一個空教室的大全景,表示著這一事件的轉折,鏡頭轉向窗外,一只鳥飛過,畫面色彩也從之前的暗沉變得明亮,寓意受欺凌者的解放。

就如宮崎駿的《風之谷》中王蟲和森林是自然力量的象征,遠古的神兵“巨型兵”象征性核武器,而娜烏西卡公主則是人與大自然之間和平的使者,經歷了一番爭斗后換來和平[6]。影片強烈呼吁社會和大眾保護環境。創作者鏡頭運用的合適,畫面色彩的統一,也更能深入小朋友的心里,畢竟“校園暴力”無處不在。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能讓孩子從小對“校園暴力”有深刻的認知,扎下“反校園暴力”的種子。對于成人,則可使其反思“校園暴力”對個體身心所帶來的巨大傷害,引起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

(三)主題呈現。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一些不能夠引起人們思維共鳴的動畫作品逐漸被淘汰,而運用象征手法的動畫作品在藝術領域具有前瞻性和創意性,它以簡短精練的形式和創意的內涵為特點,可以更好地將創意在動畫短片中表達出來。動畫短片作品《報》這個片名就是用了象征手法來旁敲側擊地告訴觀眾,莫欺人,天道好輪回,惡行總會遭到報應。

(四)作品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作品里也有象征手法運用不恰當的地方,比如短片看到最后才知道小豬是所有受欺凌者的形象,可是觀眾并不知道,會在開頭以為受欺凌者是一個又胖又丑又矮的形象,作品在創作時,應該給不同的受欺凌者設定不同的象征形象。由此可見,象征形象的選擇與建立應該參考所要象征對象的外貌特點與生活習慣,這樣才能給觀眾不同視覺的感受。

三、結語

動畫短片《報》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其創作的不斷反思與發展,把如“反校園暴力”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創作引入一個不斷升華、反思、實踐的系統中,是給創作者新的精神啟蒙,為動畫短片運用象征手法創作提供了一個可資思考借鑒的范本。象征手法獨特的表達形式可以使揭露校園暴力事實、表現“反校園暴力”創作主題與表現語言得到很大的延伸,同時也能滿足創作者對“校園暴力”行為的控訴情感,降低了說教意味,迎合了社會環境下人們對影像形式特色化的精神訴求。對動畫創作而言,用象征手法來講述校園暴力相關內容,更容易對“校園暴力”深度的剖析和解釋,觀看者也可以從中獲取不同的感觸與深思。

參考文獻:

[1]郭世杰,劉瑩,王芳超.象征主義在美術創作中的實證運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北方學院,2018.

[2]王冰.象征手法在短片《永恒》中的作用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8.

[3][4][5]楊田恒.實驗動畫短片創作中的象征手法探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6]王玥.宮崎駿動畫電影象征主義表達[J].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9.

作者簡介:

謝冉冉,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視覺藝術系2018級本科在讀生。研究方向:動畫創作、動畫藝術理論。

猜你喜歡
校園暴力創作
讓蕭紅真正為人所知(創作談)
Jazz
小藝術家大創作
淺析校園暴力犯罪的成因、特點及預防
從中美校園暴力案件報道出發思考相關法律問題
青少年惡劣事件頻發引發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淺析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暴力”現象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