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古詩授課引發的對弱基礎生課堂學習的思考

2021-09-10 08:43王楊傲雪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王楊傲雪

摘要:面對這些相比于其他學生成長更慢的弱基礎生,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采取相應策略,帶領他們成長。

關鍵詞:弱基礎;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一、教學過程

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背誦較為簡單,但是理解文本內涵有一定的難度,體會情感也是課文教學中的難點。課上通過交流,為理解內涵奠定基礎。接下來聚焦第一首詩《示兒》,先引導學生讀好停頓,再引導學生讀出節奏,之后引導尋找本詩字眼“悲”,領悟著作者的情感放慢語速,放低聲調,再次朗讀,學生的情感在朗讀聲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收到情感的熏陶,愛國情懷扎根孩子心中。

運用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學剩下的兩首詩。自學之后,先在小組內交流,不會的查閱手頭資料,在理解題目句子內涵的基礎上,作者抒發的情感逐漸凸顯: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題臨安邸》);作者批評清王朝的腐敗,呼吁變法革新,洋溢著愛國熱情(《己亥雜詩》)。

最后我請全班同學比賽背誦,看誰最先背下來。之后,吟誦三首古詩,評出最佳小小背誦家。再讓學生默寫三首古詩,同桌互改。

二、教后反思

經過本節課,學生的自學能力、吟誦能力有效提高。整堂課上學生態度積極,背誦熱烈,洋溢著濃濃的書香味。但在自學環節時,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駕馭能力強自學效率較高,但基礎較弱的學生自學有難度,預設的環節有些簡略,沒能全面照顧。首先應當學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他們的創新能力,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教學始終的重點之一。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以及多媒體資料演示,教學語言應當生動有趣,要注意學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時就文發揮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聚精會神的學習狀態。在考察聽默寫基礎內容掌握時,可以使用糖果章等獎勵來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

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識。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知識比較少,深入體會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正因如此,更需老師巧妙設計問題,層層推進對課文進行研究。比如講《示兒》和《題臨安邸》,為了讓學生對于這兩首詩整體整體把握更加全面,教師在課堂上結束兩首詩的教學后提問:這兩首詩有哪些不同?引導學生發現每首詩寫作對象不一樣,《示兒》寫了一個愛國詩人臨終前拳拳的愛國之心,《題臨安邸》寫了沉迷享樂的當朝官員把杭州當作汴州。

最后是要注意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評價方法。每個學生回答問題后,總想要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老師想要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注意課堂上對他們回答的評價,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果遇見不太有自信的后進生回答問題,如果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好,教師可以選擇先表揚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再進行內容的糾正。

總體來講,語文教學中除字詞以及文化常識以外,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引導學生去體悟和感知,當學生體悟和感知能力有了,那么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也就提升了,而如何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正確感悟,是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把每一點妙處落到實處變成語言輸送給學生,學生所見便是老師所講,反而禁錮了學生的感悟力,可若是蜻蜓點水一般地點到,也無法確定學生所理解的方向是否正確,引導與激發的能力對于語文教學來講真的很重要啊,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引導啟發能力。

三、后進生的輔導策略

作為教師會常常因為班級中孩子們各方面發展程度快慢參差不齊而焦灼,學習上尤其明顯,有的孩子班級拔尖,有些孩子總是很難及格。其實,面對這些相比于另外兩顆生長更慢的樹苗(后進生)時,我們也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我們對他們有怎樣的期待,他們就會如何成長。

面對班級里的后進生,筆者常常在課后積極找他們溝通,給他們情感上的關心與呵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有被關注感,以此來增加他們努力的動力和對學習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會注意他們的課堂表現,如果有進步會特意表揚,增加他們的自信,面對較為簡單的問題會請后進生回答,獲得答題正確的成就感后他們課堂表現會更加積極。

實踐證明,如果上課枯燥無味,會大大降低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聽課的自覺性較差,課堂的趣味性對于提升他們的聽課效率有較大幫助,所以老師需要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讓學生不由自主跟著老師的思路去走,讓他們盡可能提升課堂效率。改變傳統方法,創新設計,使學生真正動起來,把課堂提高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迎合學生好動心理,培養學生的樂趣,使學生在活動操作中,既吸取又加工,培養出他們良好的學習能力。

丹尼斯庫恩的《心理學導論》里介紹過一個專有名詞:期待者效應。這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一個班級里有優生也會有學業落后的學生,比起優生,這些學業落后的孩子會自卑敏感,他們更渴望老師的關注與關心。我相信期待者效應這一理論,所以常常私下單獨找那些不愿意好好做作業的小孩子,告訴他們,其實我一直很相信你是一個好孩子,你不要辜負老師的信任啊…事實證明短期里是比批評有效果的,當這些渴望得到老師關注的孩子真的被老師單獨鼓勵,他們會有明顯的態度上的進步,不過次數多了,得對孩子增加更多的正向刺激才能幫他們維持更好的學習態度。

學習是一個慢慢進步的過程,而差生“欠帳多”,基礎差,思維能力弱,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降低起點,把他們當成小樹苗對待,使他們拾級而上。

參考文獻:

[1]于川,竇迎春,霍國強.師范生眼中的“好班主任”具象研究——基于教育自傳的文本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0,32(04):122-128.

[2]何聲清,綦春霞. 數學學優生和后進生學習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的差異研究——基于我國6個地區的大規模測試[J]. 教育科學研究,2018,(03):54-60.

[3]盧曉東.“超越因材施教”的小學分班原則研究[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6(01):64-76+162.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