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究

2021-09-10 07:42劉亞華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25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初中語文核心素養

劉亞華

摘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新型教育理念中,核心素養逐漸在近年來成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與方向,指導著教師的教學工作,為培養綜合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目標,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跟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力爭學生得以在更加科學的創新型教學模式下全面發展?;诖?,文章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針對于語文素養的培育進行改革創新探析,為課程的創新教育發展提供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5-128

引言

核心素養的指向是以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于學科內容進行細化,要求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學科知識,理解知識涵義,亦需要能夠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有效吸收與內化,以轉化為自身的知識技能,有效運用于實際。比如,語文素養中則提出了語言、思維、文化及審美等素養,其都是以語文的知識為核心,進而圍繞核心內容在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能中加以延伸,比如,語文的教育作為語言類課程要求學生基本具備語言能力,為有效落實閱讀理解則需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等等?;诖?,教師則需通過教學改革創新,進而更好地實現學生素養的發展。

一、創新教學情境——思維能力

情境的構建與創設對于課文的學習理解具有較好的推助效果,學生能夠在情境氛圍中有效融入課堂,從而提高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實現深層次的有效學習。同時,學生在此過程中亦能夠提高對于課文知識的興趣,使得課堂氛圍有效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則能夠在此期間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從而實現思維的訓練與提升?;诖?,教師則可基于思維素養層面,進行情境教學的創新,讓學生的更加具有趣味的情境氛圍中獲得思維的拓展[1]。例如,在八年級《安塞腰鼓》中,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氣息,教師在構建情境氛圍時,可突破傳統的語言構建形式,通過將腰鼓引入課堂的方式,構建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了解腰鼓,嘗試利用腰鼓進行表演等方式,以促使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腰鼓。并在此基礎上,將安塞腰鼓相關的視頻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借此展開提問教學,如“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文中為什么說‘好一個安塞腰鼓!’,有什么涵義?作者為什么在文中不斷重復這句話?”等,以此促進學生展開思考,并在合作討論中加強思維的發散與拓展,從而實現思維素養的有效培育。

二、創新教學模式——人文素養

教學的思想理念決定了教師教學模式的實施,在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洗,教師則需立足于現代先進的科學性教育思想,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開展,以推進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則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其將教學的目標及重心傾注于基礎知識與成績,且教學模式多以口頭灌輸為主,導致學生的學習發展存在局限性。因而在有效革新了教學思想后,教師則可借助于現代化教育資源——微課、多媒體等形式,創設生活化、小組合作等模式的教學課堂,從而推進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能力的綜合發展[2]。例如,在《背影》一文中,則可從生活視角展開教學指導,讓學生在與父母生活中,觀察其背影,并嘗試據此進行寫作練習,進而與作者所描述的“背影”相比較,以促進學生對于父愛的理解。

三、創新教學內容——審美能力

多數教師在語文的教育中并未能關注到審美能力的培養層面,事實上,審美亦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培養方向,對于學生人文價值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其不僅是以培養學生對于“美”的感悟,更是塑造學生“美”的品質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這一方面的培養教育中,教師則可通過教學內容的創新,加強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與理解,以在此過程中提升其審美素養[3]。例如,在七年級《黃河頌》一文,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實際觀察過黃河,因而在課文的學習時則無法與作者產生鏈接,形成情感共鳴,對于黃河的氣勢更是無法在朗誦中有效體現。因此,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將黃河相關的視頻資源為學生播放,使其能夠在影視下直觀了解黃河,感受其波瀾壯闊的宏偉氣勢等。進而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形成對于黃河的情感認知,使得學生能夠有效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景象,從而在此過程中推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再如,《木蘭詩》中,作為國學經典內容,描繪了木蘭堅毅勇敢、勤勞善良等品質,教師可將這部分影視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木蘭的高尚品質,發現并學習其品質的“美”。

四、創新教學活動——語言能力

語言是學生成長生活基本的技能,亦是語文學科培養的基本目的。因此,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亦是初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向,可通過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語言的構建、組織與表達[4]。例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時,則可讓學生分別飾演主人公、阿長和旁白進行情境表演。同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情節改編,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創新表演。進而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實現語言能力的鍛煉。再如,在《最苦與最樂》中,則可組織學生選擇“最苦”或是“最樂”為話題,展開演講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等。

五、結束語:

課程教學的創新改革在以學科素養的基礎上,應當從各個方面逐一實現,如教學的方式、內容、活動等,進而圍繞素養的核心指標,讓學生充分融入其中,踐行現代教育中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進而構建創新型教學課堂形式,以推進學生課程知識的有效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在此過程中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嬴億, 魏小紅. 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9, 000(027):84.

[2] 周紅娟.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9):132-132.

[3] 羅德輝.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6, 000(046):199.

[4] 黃韻潔.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課堂探究性教學實踐[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0, 003(004):31-32.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改革初中語文核心素養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分班教學在高職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學效果調查
公安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民間舞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方式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