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生活 悅心創作

2021-09-10 03:43邵靜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21期
關鍵詞:習作教學農村小學生活化

邵靜

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融入到生活當中,使得習作教學更加依托生活,學生更加悅心創作,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 習作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中,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了這樣的描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這四個核心素養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是唯一或主要屬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個性。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習作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從多年的教學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村小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會選擇范文東拼西湊,習作內容較為空洞,缺乏一定的文采,我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并不能夠感受到小作者的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失去了文章的生動性和閱讀感。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呢?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能夠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生活化素材基地、鍛煉生活化觀察能力、創新生活化教學模式,促使小學生從主觀意識角度出發,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進而增強小學生的語文作文創作興趣,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創作能力,全面增強學生的作文創作水平。

一、創設生活化素材基地

要想幫助農村小學生提升語文作文能力,增強語文作文認知,教師就要從根本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著手,讓小學生具備與時俱進的語文學科思維,迎合當前復雜且多樣的語文教學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積累生活化素材的能力,幫助小學生認識到生活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和價值性。對于處在農村的小學生來說,雖然有許多參加勞動的機會,但是他們的思想認知和眼界范疇相對固化和狹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素材基地,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幫助學生多元化觀察生活,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之中,有效搜集寫作素材,將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真實存在的人、真實看到的景記錄下來,作為習作素材積累的內容。

例如,農村地區小學生會有許多參加勞動的機會,但沒有老師的悉心指導,依然不知道該從哪里下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農村學校一般校園面積廣闊,所以,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開辟屬于自己班級的“迷你田園”,種植各類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詢問長輩,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特點,種植方法以及生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既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又搜集整理了各種資料,為寫作積累下第一手資料。其次,勞動時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勞動經驗和勞動的場景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再者,教師組織學生定時對“迷你田園”進行日記和周記活動,積累下自己的“素材庫”,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綜合技能。

二、鍛煉生活化觀察能力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語文作文能力,教師就要在實踐教學中,充分鍛煉學生生活化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培養作文思維、樹立作文意識,進而針對所觀察到的人、事、物進行系統性總結,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科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使小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之中,充分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意識,進而為作文創作積累寫作經驗、鍛煉寫作技能。

例如,教師根據農村小學生的思想認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迷你田園”中種植韭菜和小麥,這兩種植物對于不熟悉它們的人來說很容易傻傻分不清。即使認識他們的農村孩子也不清楚要從哪些方面觀察,這就需要老師的專業指導。老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寫作的方向,更好地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

比如韭菜和小麥就可以這樣來區分:

從形狀上看,麥苗葉面有絨毛,而韭菜的葉子要長些,而且葉面光滑。

從葉數上看,麥苗的葉子數量會多一些,而韭菜的相對少些。

從長度上看,韭菜葉子往往較長些,而麥苗的葉子則較短些。

從厚度上看,韭菜較厚些,麥苗葉子較薄些。

從朝向上看,韭菜葉子都是朝上頂尖生長,而麥苗葉子則向外四周散開。

從根上來看,麥苗的根多為白細的須根,且比較容易拔動,而韭菜的根則是粗褐色的,根系更深,不易拔出。

從味道上品嘗,韭菜的味道更為強烈,且有辛辣之味道。

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自然有樣學樣,學會了觀察。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打破了讓學生困在教室里,絞盡腦汁組織文字的形式,讓學生不但走進真實的田園生活,身臨其境感受體驗種植的過程,而且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學會了如何觀察,如何記錄,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習作任務。

三、創新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創新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生活化教學思維,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作文創作水平。因此,教師若想教好習作,就要一改往日的“灌輸式”教學法,要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這樣學生在進行習作時才能有所依托,寫出或華美、或樸素、或動人的文章。將生活與習作結合,充分利用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特點,習作課堂就會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學生也會有更大的興趣參與到習作學習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習作能力和水平。同時,將生活素材與習作教學融合,更能體現出學生在習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彰顯他們的個性。

例如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內容是學習寫日記。日記可以寫些什么內容呢?農村的孩子生活單調,在習作上題材老套,內容空洞,無法達到習作的訓練要求。但是,有了“迷你田園”就不一樣了,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到“迷你田園”里去玩耍、去勞作、去學習。用日記去記錄一天中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寫日記的興趣一定會很高。寫的多了,練得多了,還愁學生害怕習作嗎?以生活為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寫作經驗,增強學生的作文創作能力,教學就能推進得更加順暢。全面提高農村地區小學生的作文整體水平,踐行生活化教學的模式的教學理念必不可少。

總之,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讓小學生依托生活,悅心創作;充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作文創作思維、作文布局能力、作文情感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充分運用“生活化”內容增添語文作文創作水平,提升語文寫作能力,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47.

猜你喜歡
習作教學農村小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學生習作難題之解決策略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