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及相關優化探究

2021-09-10 07:02陳家貴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16期
關鍵詞:優化信息化探究

陳家貴

摘要: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課程改革日益推進的大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信息技術,結合科學、有效的手段,打造出更具創新性、高效性的數學課堂,讓每一名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都能夠在課堂中得到極大的提升,已成為廣大教學者探索的重點。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地跟上信息化教學的時代潮流,為數學課堂帶來全新的生機。本文從多個角度提出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措施,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策略;優化;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無疑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多個方面都帶來了顯著的影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還能夠讓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更具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幫助教師對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更高效地突破,可以說是一舉多得。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打造更為高效的信息化教學課堂。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是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讓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且目前的數學考試中綜合性題型、生活化題型的占比日益增多,教師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更為豐富、直觀的教學情境,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另外,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這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情境展開創設,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意義與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通過一些圖像、音頻,為學生展現這樣的一個故事:三只小豬想讓豬爸爸買甘蔗給他們吃,最小的小豬一定要吃到最多的根數,最大的小豬自認為懂事地說:“我只吃一根,但要吃到最長的?!?,排第二的小豬則說:“我的根數要比大哥多,長度要比弟弟的長一些?!必i爸爸于是買了三根長度一樣的甘蔗,將第一根均分兩段,給了老大一段,將第二根均分六段,給了老三三段,將第三根均分四段,給了老二兩段,因此所有的小豬都覺得爸爸最偏愛自己。同學們,你們覺得豬爸爸分得合理嗎?學了新知識后我們再來看看。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數學知識都被生活化、多媒體化,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地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為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課堂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開展教學活動,促進自主探究

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目前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學工作者的肯定與實踐。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尚未發育完全,在理解知識的時候更多運用的是形象思維,而數學中的許多定律、概念又較為抽象,教師如果不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設計出更為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一些具備自主探究價值的數學問題多媒體化,讓學生根據直觀形象的畫面,展開自主探究環節,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與成就感。

例如,教師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如金字塔、衣架、粽子、煤堆等等,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的實物原型入手,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點與性質。接著,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與三角形有關的探究活動,將每一名學生分組,并讓同學們擺弄、扭動提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木架,讓學生展開小組觀察,主要可從“它的形狀會變嗎?”“它有什么特點?”等幾個問題入手,小組在得出結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發現的數學規律描述出來。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都會被調動起來,而且學生也能夠體會到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成就感,可謂一舉多得。

三、搭建網絡平臺,提升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搭建多種適宜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學習機會,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另外,由于數學學習是一個需要長期鞏固練習的過程,教師搭建網絡學習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數學知識練習鞏固的資料,讓學生用現代化的學習手段完成數學知識練習,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讓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階。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微信群為學生布置復習、預習的任務,也可以運用微信群為學生傳送一些數學學習的資料。教師也可以將新課的相關資料和預習內容放在微信公眾號上,并讓學生在新課開始前先進行瀏覽,對所學的知識能有個基本的印象,再帶著問題進入第二天的學習環節,在學習結束后,教師也可以利用公眾號為學生發布一些練習題目,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

四、創新教學評價,優化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采用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即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的作業進行講評,并就容易出錯的點進行強調,這樣的教學手段雖然能夠將作業中的錯誤基本講評到,但不利于對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也容易對學生造成枯燥的感受。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評價方式展開一定的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后,將部分同學的作業利用投影儀展現給同學們觀看,并讓同學舉手發言,這道題的錯誤在哪?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還有更好的解法嗎?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自己作業的問題展開更清楚的評析,有利于學生自主反思錯誤、自主總結錯誤能力的培養,在這樣廣泛的取長補短中,也可以極大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展開過程性評價,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記錄,建立“學習檔案”,其中可以包括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自主探究的作品以及學生互評的結果等等,評價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作業完成情況等等,教師在學期末可以針對這些數據進行量化處理,從而讓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夠在電子信息技術中得到更直觀的展現。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引入電子信息化教學,能夠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具有極為深刻的實踐價值。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對課堂進行優化,從而構建出更為高效的課堂,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申和濱.小學數學信息化技術運用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68-268.

[2]周櫟.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探析[J].中華少年,2019:29-29.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東門小學 341500

猜你喜歡
優化信息化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設問引導探究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