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教”的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研究

2021-09-10 07:22孫新潮付盼盼
紅豆教育 2021年13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

孫新潮 付盼盼

【摘要】高職院校既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目前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缺乏專門國學師資、缺乏相關教學經驗、缺乏團隊建設等問題。在“三教”改革的政策指引下,高職院校應通過積極開展人才柔性引進、打造“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開展師資隊伍團隊化建設等途徑,全面提升國學教育師資隊伍水平和國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三教”改革;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高等教育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院校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同時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主要任務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職院校開設國學教育類通識課程,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目前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職院?;旧蠈⑷瞬排囵B目標定位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較側重于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對國學相關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某種程度上存在重專業輕通識、重技術輕人文的現象,尤其是國學教育師資隊伍與專業課程師資隊伍相較而言,顯得非常薄弱。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國學教育的效果。當前,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缺乏專門國學師資。目前高職院校國學課程師資多為兼任教師,專門的國學師資較為缺乏。一些院校在安排師資時,只要教師所學專業與中國古代文學相關,甚至是與文學、文字等專業相關,就會被安排擔任國學教育課程。此類師資由于未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在專業知識、國學修養、文化底蘊等各方面往往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學教育的需要。

2.缺乏相關教學經驗。由于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多為兼任教師或非本專業的教師,他們有其他本職工作或教學任務,往往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進行國學專業知識學習、教學方法研討、理論研究等教研活動。部分教師授課時以自己的特長和喜好為重點,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教師職后教育較少涉及國學相關內容,教師往往只能通過自學來提升教學能力,成效不太明顯。此類現象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相關教師授課時心有余而力不足,授課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3.缺乏團隊合作意識。目前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較倚重教師個人在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的作用,不太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和團隊整體作用的發揮。任課教師授課時通常只關注自己所教授課程,缺乏團隊協作意識,未能真正形成團隊合力,很難能產生重大、標志性教學成果。

三、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相關對策

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推進“三教”改革,已成為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在“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要素,無論是教材的編選、講授,還是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都需要教師來具體實施。高職院校應怎樣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國學教育質量,是目前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可嘗試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積極開展人才柔性引進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的柔性引進是一種資源互補和共享,是目前解決高職院校國學教育優秀師資力量、高素質高學歷國學教育人才短缺的一種有效舉措。高職院??梢詮钠渌咝?、國學教育培訓機構、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等機構聘請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國學教育,達到以下效果:

1.借助外聘教師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做好“傳幫帶”工作,發揮“鯰魚效應”,給現有教師隊伍帶來新思想、新理念、新學識。外聘教師可以直接面向校內教師開展培訓或講座,支持、指導校內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申請科研項目、開展教學研究改革、編寫教材等,通過加強指導,傳授經驗,使其快速進步、快速成長,從而有效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2.借助“外腦”獲得國學教育方面的發展和突破。外聘師資由于長期在相關領域從事專門工作,有專業、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講授國學課程時,外聘教師可以定期到校內為學生授課,或不定期開展國學教育講座,或利用網絡平臺線上直播授課、錄制微課,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開闊學生視野,為學校國學教育注入新活力、帶來新生機。

(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雙師”素質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國家教育政策的重點關切對象,也是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的重點與難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應探索建立學校、企業、行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落實好“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不斷提升國學師資的應用和實踐能力,使其既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真正做好學生的導師。

1.加強國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梢悦鞔_教師輪訓時間,落實教師在職提升計劃,安排相關教師到其他高校、國學教育培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書院等與國學教育有關的機構頂崗實踐、開展學習培訓。

2.提升教師國學素養??梢酝ㄟ^安排教師集體學習培訓,開展國學學術交流活動等,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提升教師傳統文化素養。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文化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校企合作培訓,培養一批善于教學、精于教學、樂于教學的理論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國學教師。

3.健全教師發展機制?!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行的“1+ X”證書制,教育部門可結合方案,將國家職業標準、教學標準等納入國學教師專業發展必修內容,完善政策機制,引導國學教師積極融入“行業圈子”“職教圈子”和“學術圈子”,使教師與國學相關專業、行業的發展保持密切聯系,在“三個圈子”中逐步成長為行業專家。

(三)加強教師團隊化建設

2018年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9年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都提到要加強教師團隊化建設,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高職院校構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結構化的師資團隊,能夠有效打破當前教師單兵作戰、缺乏團隊協作的現狀。在國學教學方面,團隊化建設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形成教學團隊。承擔國學課程教學的教師要加強合作,形成較為穩定的教學團隊。每位教師在團隊中要有相應的角色和明確的分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推進老中青教師團隊的傳、幫、帶,從而形成相對完整、新穎的知識結構。通過開展團建活動、教學技能比賽、讀書報告會、集體聽課等活動,增進團隊成員間的了解、友誼與合作,推進教師之間知識技能的優勢互補,提升凝聚力,形成團隊戰斗合力,促進教學改革與創新。

2.開展模塊化教學。教師可以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選擇若干模塊教學單元,結合學生接受知識的邏輯順序,重組課程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各自專業特點和優勢,構建分工協作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實施模塊化教學。

3.全面提升教師傳統文化素養。傳統文化素養是每一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正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一樣,要在高職院校的教師中,要形成人人學國學、人人懂國學、人人知傳統、人人有修養的良好氛圍。惟有如此,才真正能做到“三全育人”。

參考文獻:

[1]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

[2]周建松,陳正江.高職院?!叭獭备母铮罕尘?、內涵與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9)

[3]秦華偉,陳光.“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3)

[4]鄭士林,林晶.高職院校國學教育的現狀及其對策[J].德育研究,2019年7月

[5]劉志霞,李麗平,張何煦.高職院校開展國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1月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