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節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心理健康及母乳喂養效果影響

2021-09-10 07:20丁洪培
醫學前沿 2021年10期
關鍵詞:初產婦母乳喂養心理健康

丁洪培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細節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心理健康及母乳喂養的效果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產婦,根據隨機分組將入選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在給予常規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還給予其心理、飲食、泌乳、母乳喂養指導及并發癥防治等產后個體化細節康復護理,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婦在開奶期間的泌乳量以及純母乳喂養成功率等方面與對照組產婦相比,各方面都達到了優越的效果,產后6周末,觀察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得到了顯著降低。(P<0.05),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應用個性化的細節護理干預,可以使初產婦加快了產后的恢復進程,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產婦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因此這一干預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具有重要應用意義。

關鍵詞:初產婦;細節護理干預;心理健康;母乳喂養;影響

引言

對女性來說,懷孕、分娩是育齡期的必經過程,相關臨床資料顯示,首次懷孕分娩的產婦由于對第一次做母親,身心比較脆弱,對于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及心理常,受能力都較低,因而容易引發產后抑郁等并發癥【1】,從而影響產后恢復及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母乳喂養,不僅有利于母嬰健康,可降低產婦患婦科病的風險,還可培養初期母子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新生兒免疫力。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生育方面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得我國純母乳喂養率顯著降低。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8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并分析細節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情緒的影響【1】,現將詳情報告如下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產科的8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初

產婦隨機平均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兩組初產婦均神志清晰、對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確、自愿接受本組研究且所有初產婦均可做到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觀察組產婦中,初產婦年齡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4士2.84)歲;對照組產婦中,初產婦年齡在23~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37士2.57)歲。比較兩組初產婦的一般資料,無明顯的對比差異,不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所有初產婦均可以進行研究對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產科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產后病情的觀察:宮縮、惡露的觀察;母乳喂養的指導: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好處;日常飲食護理:對于行剖腹產的產婦于術后6小時后方可進食流質飲食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自然分娩的予以普食;常規的檢查;指導產婦合理用藥:促進子宮宮縮幫助惡露的排除,密切關注產婦身體出現的不適,以及各項指標的變化并做好記錄【1】;出院健康教育指導。

1.2.2觀察組

觀察組初產婦在給予常規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還給予其心理、飲食、泌乳、母乳喂養指導等一系列全面的產后細節康復護理【2】。具體的護理流程敘述如下:

(1)心理護理

大多初產婦對分娩充滿了未知性,由于突然間的角色轉換往往使產婦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影響心理,產生不良情緒。在給予產婦積極的心理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積極引導鼓勵等措施,使產婦內心的訴求及感受得到滿足,為產婦提供中肯的建議并給予語言鼓勵,以此緩解其抑郁情緒的產生【3】。對于出現不良心理狀態并且表現程度較為嚴重的產婦,可采取音樂療法,通過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幫助產婦轉移注意力、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緊張等不良情緒,使其保持心情愉悅,得以更大可能的促進母嬰的身心健康發展,待產婦清醒后,令產婦采取舒適的體位,在病房播放活潑流暢、節奏感強、旋律動聽的古典音樂、輕音樂等,囑產婦盡量每天堅持聽音樂至少4次,每次至少堅持30min【4】。

(2)飲食護理

對于行剖腹產的產婦于術后6小時后方可進食流質飲食,食用食物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為主,禁食辛辣刺激飲食,保持機體營養所需【4】。對于情況穩定無明顯異常者可根據產婦自身的身體特點逐漸改為攝入普食,同時增加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從而補充流失的血液。剖宮產者禁止食用可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含糖的食物等【5】。乳量不足的應當進食雞湯、豬腳湯、鯽魚湯等食物【6】。如果產婦出現會陰部撕裂傷需服用無渣飲食,并根據自身情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

(3)疼痛護理

針對剖宮產產婦,應密切觀察產婦的切口愈合情況,對于切口出現劇烈疼痛的產婦,若排除感染后可考慮予以產婦鎮痛藥泵人以緩解其疼痛,對于合并感染者應找出感染處并給予相關處理。針對行會陰側切的產婦可指導產婦采取健側臥位,必要時可酌情給予鎮痛劑以緩解其疼痛程度【2】。宮縮常于產后3-5d逐漸緩解,此時不需給予特殊處理,對于疼痛劇烈的產婦可指導家屬為其按摩腰背部以緩解疼痛。

(4)促進泌乳和母乳喂養護理

針對產婦及家屬的特點以及文化水平,給予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結合多媒體、圖片、演示等多途徑向產婦及家屬普及母乳喂養的好處以及對嬰兒發育的影響樹立正確認知,通過手把手耐心指導產婦喂養的姿勢、技巧,通過新生兒模型的演示,從而糾正產婦喂養過程中的姿勢,掌握喂養的時間、頻率及新生兒護理方法等【5】。

(5)出院隨訪

產婦出院后做到每周定期電話隨訪至產后42天復查;并告知產婦及家屬醫院的愛嬰熱線,及時解答并解決其心理、飲食、泌乳、母乳喂養及并發癥方面的問題。

1.3觀察指標

產后1周比較兩組產婦的哺乳情況,分為純母乳,混合母乳及拒奶三種情況;通過產后抑郁量表(EPDS)調查問卷的方式,比較兩組產婦在產前1周、產后1周以及產后6周的生活質量,得分越低則表示在生理、環境、心理、獨立能力等方面的生活質量好。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經過比較,觀察組產婦在術后泌乳量以及純母乳喂養成功率等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產婦,差異較為顯著,具有臨床可比性,詳見表1。

2.2經過比較產婦于產前1周、產后1周和產后6周的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情況。于產后6周末,觀察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得到了顯著降低。見表2

3 討論

分娩常會影響初產婦的心理及生理狀態,加之初產婦在分娩后產婦身體各項技能恢復緩慢,一時難以適應角色轉換,極易產生不良情緒,因此產后輔助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改善產婦的抑郁情緒,更加利于其轉換角色。有研究表明,母乳是新生兒最好食品,母乳喂養可促進小兒生理各方面發育,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刺激子宮收縮,促進產婦早日康復。護理干預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根據產婦不同需求制定的細節護理服務,以細心的護理觀念為產婦創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幫助其減少負面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促進產后康復。

綜上所述,細節化護理干預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有著顯著效果,可有效提高初產婦母乳喂養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產婦抑郁的情緒。

參考文獻:

[1]孫瑩瑩.細節優化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6):253.

[2]劉欣.細節優化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7,13(03):47-48.

[3]孫亞蓮.細節優化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7):286-287.

[4]徐美娟.初產婦接受細節優化護理對其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3(44):28-29.

[5]狄桂平.細節優化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康復及抑郁的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5):1814-1815.

[6]朱小琴.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的臨床影響分析[J].醫療裝備,2015,2(10):170-180.

猜你喜歡
初產婦母乳喂養心理健康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強化母乳喂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連續細致化護理對高危妊娠初產婦不良情緒及對剖宮產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健康月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