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021-09-10 10:22林政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10期
關鍵詞:小組討論自學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

林政

摘要: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完全取材課本,教學形式干癟單調,只是一味的讓學生識記課本知識點,死記硬背眾多考點,導致這門課程成為一門純理論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學習目的完全為了應付考試,沒有深入了解到這門課程的教學意義和教學目標,知行難以合一,甚至有些學生產生了厭煩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久而久之喪失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思想與法治教學中,應該聯系時政要點,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合理巧妙的設置教學方案,讓這門課程不再脫節于時代、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就在身邊,感受到這門課程的學習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自學能力;布置課前預習;小組討論;引導聯系實際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知識規范,還要求學生能夠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實際生活和時代發展,并在實際生活中靈活的運用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并能夠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和法律知識來樹立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法律道德知識理論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授學生基本的自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摸索課程學習規律和方法,間接提高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品行。

一、布置課前預習內容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應該從學生的預習能力著手,通過布置預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并教授學生一定的預習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感受到預習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保護自我之遭遇險情有對策”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內容,更好的跟上課堂教學節奏,以及鑒于本節課涉及到日常災害事故的應對對策,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事故的基本情況,并在網上搜集災害應對對策的資料,然后進行分類整理,并跟家長進行討論。通過布置預習內容,我發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很快的跟上教師的講授節奏,并在講授中能夠主動進行提問和思考,在我的引導下逐步領悟到本節課內容的主旨,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正確的避險方式,增強保護自我的信心和勇氣。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逐漸適應學習狀態,也使學生逐漸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初中的思政類課程,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中應該把握這門課的基本發展脈絡和基本的課程特點,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科目標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教師在學習中應該逐步發揮思政課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充分發揮啟迪心靈,規范行為,引發深度思考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告別依賴,走向自立”這節課時,在這節課中我突出以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自由的探索和思考,在探索中逐漸培養自學能力,我通過用多媒體放映一段視頻案例:《家長替學生做值日》,因為是涉及到日常生活學習中的事情,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內容,我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設置主題為:“家長該不該替自己的孩子做值日以及原因?”于是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小組討論中分別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小組討論中會出現一些觀念上的差異,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觀念的理由和依據,并在討論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火花,鍛煉了學生自主分析研判問題的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小組的討論中了解到他人的想法和觀點,可以取長補短,優化自己的學習能力,并逐漸養成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聯系實際

在新課改的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往的完全理論式的教學已經行不通,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將知識理論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在日常生活實事中找到理論的歸依,并運用所學的知識深入到實際去解決實際問題和洞察社會生活的變化,使學生的思想動態能緊跟社會生活的發展,并在學習中不斷量化和審視自我的道德和法律修養。。

例如,在教授“自我新形象”這節課時,我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并能夠正確認識別人對自我的評價,并且經過不懈努力完善自我,創造自我新形象。所以我在課前讓學生先聯系基本的日常生活,收集家長和玩伴對自己的認識和新的期待,然后以此為依據并聯系自我的認識然后學生自己寫一篇認識自我的短文,然后上交給我,我在進行了批閱之后,挑出典型的篇章,進行全班的通讀,讓其他學生進行猜測,最后讓學生用紙條書寫對同桌的新形象的新期待,讓學生了解到他人對自我的評價和期待,從而可以從多角度,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自我,正確認識自我,并能正確的評價他人,本節課通過開展寫紙條以及猜謎的活動,讓學生感覺到學科的親切,并在引入生活情境過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總而言之,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是學生能夠高效高質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師能夠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應該將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教學環節中的重要部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創設科學新穎的教學情境,開展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勇敢的探索知識的奧秘,勇于思考與質疑,暢所欲言,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并解決日常的實際生活。

參考文獻:

[1]林莉娟.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自學指導方法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

[2]韓順福.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實踐感悟——淺談創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

廣西南寧橫縣新福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 南寧 530321

猜你喜歡
小組討論自學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
小組討論有效運用,凝聚素養精髓
“自能”課堂中小組討論的實施策略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高中數學課堂小組討論1+1模式教學應用
試論如何處理好歷史課堂小組討論和獨立思考的關系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