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理念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探究

2021-09-11 14:52田慧霞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師范生語文課程思政

田慧霞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一、“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開展課程思政的理論依據和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開展的理論依據

教育強則國家強。黨中央歷來重視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是“課程思政”理念實施最初的理論依據。為進一步使高校課程思政理念落地生根,2020 年5 月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高校各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給出了指導性和綱領性建議。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教育的論述和思想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實施課程思政的綱領性文件,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

(二)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

專業課程體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載體。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屬于專業核心技能課。一方面,它是教師教育專業中最能體現師范特色的一門課程,另一方面,它是培養師范生核心職業技能和素養的最直觀有效的一門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它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現象和規律,直接對接小學教師崗位能力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實踐的。在課程特點上,它注重講授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同時更加注重崗位教學能力的形成,理論與實踐并重。這門課程不僅傳授給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理論與方法,使他們有教書的本領,更關注對師范生的價值引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育人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品格。因此,在本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是必要的。另外,本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是可行的?!靶W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蘊涵有得天獨厚的思政資源,如師德素養、愛國精神、人文精神、文化認同、民族自信、生命教育等情感、態度價值觀、職業操守等豐富的育人內容。這門課程不僅對師范生產生直接的思政影響,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還能間接影響到師范生走向教學工作崗位后面向的小學生,因此,其在“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等方面的教學作用和影響是深遠的。

二、“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思政建設的途徑

(一)教學目標要清晰融入思政目標元素

目標是行動的先導。為確保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教學目標首先要準確而全面。要改變傳統上注重知識、能力教學目標而輕視素養、思政目標的表述。本課程思政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既不生硬地拔高,又要切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根據課程內容和育人要求,本課程的思政目標可以表述為:能夠樹立教書與育人并重的理念導向;具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教學實踐中能夠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學習、觀摩優秀教師典型案例,感受高尚的師德師風,有堅定從事語文教育事業的理想信念、職業信仰和職業情操。

(二)教學內容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語文課程是對母語文化的學習和繼承,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優勢。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語文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情特點,將教學論與語文課程是實際相結合,在理論學習、文本解讀、案例分析、模擬講課的過程中,自然滲透和融入課程思政內內容。

“新課標”是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導向,它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四條基本理念。這四條理念一方面為本課程第三章“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等后續章節的講授和訓練提供理論指導。同時,四條理念樹立了素質教育觀、新的課程觀、教學觀、知識觀和評價觀,自然滲透了人本主義、合作、創新和民族自信等思政內容。這四條基本理念的內涵和實施方略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點和“牛鼻子”。通過本章節的學習,既可以提高師范生的理論素養,又可以強化他們“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的職業情感和“立德樹人”的育人水平。但是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大部分??茖哟螌W生文化基礎差,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并且“00 后”大學生對于顯性的思政內容接受較為被動,自覺運用思政的傳統的理論說教和灌輸較為排斥。教學中,可以通過格言名言、榜樣價值引領、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見表1:“語文課程基本理念”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過程)

(表1:“語文課程基本理念”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過程)

(三)教學模式中積極創新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創新教學理念和課堂模式,采用課前教學預設、收集材料,課中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課后回顧總結、多元評價,課外拓展延伸、提升素養的教學流程。整個教學過程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情境創設為載體利用信息技術,充分整合網絡資源,自然滲透課程思政,培養學生教師角色意識,具有獻身小學教育事業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師德品質。提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習環境之間的多維互動,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又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從教學設計層面將課程思政教育落到實處,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1.課前準備階段

利用云班課app 創建云班課、邀請學生加入班課、在班課的活動平臺發布調查問卷、發布學習任務、提出學習要求,推送“名師教學課堂實錄”、微課視頻等資源,發送老百曉網站、人教網小學語文網站、云集備課網網站鏈接。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做好知識儲備。教師通過了解學生課前學習的反饋,根據學生特點,進一步安排課堂實施內容。在師生互動中落實課程思政中的人本思想。

2.課堂實施

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出任務;之后借助案例分析,達到示范引領,讓學生活學活用;為了訓練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分組協作,進行實戰演練。演練結束后,在手機客戶端發起搶答、搖一搖選人、頭腦風暴等活動,讓學生互評、自評。教師從教學內容、課堂組織、教學手段和方法、教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點評。通過落實正確的學生觀,幫助學生形成小學語文教學能力,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實踐教學能力。

3.課后提升

課后,學生回放課堂講課實錄,結合同學點評和教師的總評,撰寫教學反思;通過拓展訓練,積極參與第二課堂中的教學技能比賽活動,使教學能力得到螺旋式提升。

三、結語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既有理論性又兼具實踐性特點的專業核心課程,對培養未來小學教師職業能力和素養非常重要。高校教師理應根據語文教學特點和高校育人特點,自覺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種好責任田,守好一段渠,為基礎教育培養更夠勝任本職工作的小學教師。

猜你喜歡
師范生語文課程思政
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敘事語境建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