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高職課堂教學改革

2021-09-12 04:03胡博巍
廣西教育·C版 2021年4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標準

【摘 要】本文闡述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構建與實踐背景以及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路徑:加強課程建設“五度”標準與其他關聯指標的融合,推進質量發展;加強教學能力大賽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育的結合,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典型案例等。

【關鍵詞】課程建設 “五度”標準 課堂教學改革 優質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054-03

課堂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內容,決定著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教育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了“課堂革命”典型案例和課堂教學改革成果是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開展與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雙高”建設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改革,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務。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在長期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構建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以符合度、完整度、滿意度、創新度、達成度五個維度為方向,持續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構建與實踐背景

(一)高職課堂教學現狀

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參差不齊

師資隊伍數量無法滿足快速擴張的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同時,相當多的專業教師缺乏具體企業工作實踐經驗,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偏弱。持有與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任課教師緊缺,不能滿足高等職業教育實踐實習指導要求,在對學生實習、創業、就業的指導方面存在薄弱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理念思路、組織設計和手段方法等方面與企業實戰融合程度深淺不一,課堂教學能力參差不齊。

2.對以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標準引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視不夠

各高等職業院校在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和“雙高”建設實踐過程中,教師隊伍整體上對“標準鏈”的研究探索不夠深入,對“標準”制訂、執行、監督、評估和反饋等環節認識不到位,對教學質量標準引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視度不夠高。

(二)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構建

近年來,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以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為契機,以發展性評價為價值導向,在長期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構建了包含教師發展“五特”(Special)、專業建設“五力”(Power)、學生成長“五到”(Achievement)、課程建設“五度”(Dimension)、學校發展“五重”(Emphasize)的SPADE質量診斷模型,模型共設立100余個診斷點,近500個觀測點,實現了診改工作“六有”:有謀、有我、有章、有法、有數、有效,有力推動了學校內涵發展。其中,課程建設“五度”是SPADE質量診斷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有五個維度:符合度、完整度、滿意度、創新度、達成度。其中,符合度指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教學標準、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符合崗位需求;完整度指課程團隊完整、教學方案完整;滿意度指學生滿意度、教師滿意度、企業滿意度、社會滿意度;創新度指建設模式創新、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創新、考核方式創新;達成度包含規劃達成、質量達成、成效達成。

(三)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實踐

學校根據《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精神,不斷吸取實踐經驗,完善優化課程建設“五度”標準內涵,以標準先行推進關鍵改革,突破瓶頸,努力打造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和品牌,帶動學校職業教育教學大改革。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實踐過程中,以符合度、完整度、滿意度、創新度、達成度五個維度為方向,在課程建設中積極踐行知行合一、理實一體,優化課程教學體系的同時,重視課堂教學環境,樹立課堂教學典型,緊抓課堂教學質量,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打造職業教育教學的課堂教學成果。

二、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成效

課程建設“五度”標準,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的課堂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隨著課程建設“五度”的不斷推進實施,學校在課堂教學環境建設、課堂教學技術設備引進及應用、教師隊伍教學能力提升、校企共建課堂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提升信息化教學條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指引下,學校廣泛鼓勵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加強教學技術設備的引進,完善信息化教學課堂的管理機制,打造良好的信息化課堂教學環境,營造信息化教學氛圍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二)三級教學能力大賽機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注重信息化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指導下,成立三級教學能力大賽機制,每年度開展教學能力比賽,內容涵蓋課程標準、教案、精彩一課課堂實錄、混合式教學和微課賽項等。結合“三全育人”建設項目,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賽項等活動。規范三級教學能力大賽機制,落實課程建設“五度”標準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三)校企合作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針對課程建設“五度”標準要求,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著力課堂改革,以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等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引進企業、行業各領域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請他們走進課堂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參與課堂教學理論內容講授和演示,參與課堂教學實踐環節。推動校企合作掛牌成立產業學院,行業企業全程參與課堂教學,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三、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存在的不足

(一)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制訂探索不足

SPADE質量診斷模型包含教師、專業、學生、課程、學校五個層面,這五個層面的標準內涵相互交集關聯,相輔相成,不完全是獨立的個體,課程是其層面之一。當前,學校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指導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與SPADE質量診斷模型其他關聯指標的內涵及相互之間的聯系,仍需在今后的不斷深化建設改革中加以進一步探索改進,使五個層面之間更加緊密結合,不斷推進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教學能力大賽反哺推進課堂改革不足

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最能體現課堂教學能力。學校根據三級教學能力機制,組織了校級教學能力大賽,按照大賽機制擇優遴選教師團隊及作品推薦參與自治區級和國家級的大賽。但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指導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仍然存在與教師教學能力培育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

(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課程改革實施不足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要求學校在課程開發、教材開發、師資引進、實踐教學等方面與行業企業深入合作,校企合作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在當前課程建設“五度”標準指導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仍顯不足,尤其在“課程思政”方面特別明顯。

四、課程建設“五度”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路徑

(一)加強課程建設“五度”標準與其他關聯指標的融合,推進質量提升

SPADE質量診斷模型是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指標體系,共有100余個診斷點,近500個觀測點。要求課程與教師、專業、學生、學校四個層面緊密相連,建立不可分割的關系。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指導下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共同擬定課程理論與實踐環節、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教材等,都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服務于課堂教學全過程。這些具體內容的實施,需同時與SPADE質量診斷模型的教師發展“五特”、專業建設“五力”、學生成長“五到”、學校發展“五重”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改革的各項實施需形成一套有據可依、有章可行、有跡可循的改革路徑。進一步探索SPADE質量診斷模型課程建設“五度”標準與其他關聯指標的內涵,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指標體系,促進有機融合,推進質量建設。

(二)加強教學能力大賽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育的結合,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教師個人或團隊教學能力的提升,對課堂教學改革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學能力大賽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能力水平,但也需要與教師培育緊密結合以提高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成效。

1.打破目前只注重“遴選”結果的局面,引導教師積累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能力大賽校級機制,主要以“遴選”為目的,向自治區級和國家級的賽事推薦參賽作品。學校鼓勵教師參加教學能力大賽,“以賽促教”,其初衷是通過參加教師能力比賽激勵教師個人或教師團隊不斷學習、拓展和提升教學能力,這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與對策。但在校級遴選階段,教師的主觀意識在于“參賽”,只關心是否能通過“遴選”獲得向自治區級和國家級的賽事推薦參賽的名額,對“以賽促教”方面不夠重視,有違學校設立比賽的初衷。需從思想意識上引導教師注重課堂教學資源,重視課堂教學經驗交流及學習,打破只注重“遴選”結果的意識局限,積極主動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

2.提高培育意識,“遴選”“培育”形成推動反補關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課程建設“五度”標準指導下,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育,培育的內容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實力、課堂教學知識點的選取、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手段創新等。在成熟的“遴選”機制前提下,注重培育環節,提高培育意識,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轉向以“培育”方式補缺、補漏、補短,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能力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課堂教學改革重要路徑與對策之一。課程建設“五度”標準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在加強行業企業參與課堂教學具體內容建設的同時,應突破常規化的合作方式,深入探尋共研共育“課程思政”的合作思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1.思政教師融入課程建設團隊

在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下,進一步發揮思政教師的作用,重視安排思政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與行業企業、專業教師共同制訂與課程相關的標準、制度,共同開發教學資源等。重視思政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環節,在活動過程中言傳身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重視思政教師與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和行業企業引進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提高“課程思政”的時效性。

2.校、行、企共研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深層次的產教融合為基礎,學校切實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優秀企業文化相融合,開展課堂教學。行業企業注重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業文化,在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培養基礎上,重視加強研究、歸納、提煉對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和職業行為等方面的要求。校、行、企共同研究培養思想政治立場堅定、愛崗敬業的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培養品學兼優的一線技能型人才。

3.校企共育“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典型案例

以行業企業的崗位、人才需求為共育源動力,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行校企深度合作的職業認知、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加強實踐教學。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力量,依托行業企業生產及合作項目,把思想政治貫穿工作過程。共育校企“雙師制”的師資團隊,打造“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典型案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馬成東,張麗.智慧職教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課堂革命的路徑與對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6).

[2]李洪波.基于產教融合的職教課堂改革實踐與研究[J].職業,2020(5).

[3]王建,朱寧波.大學課堂教學革命:內涵、原因與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33).

[4]李艾琳.課程“三度”建設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20(52).

注:廣西職業教育第一批專業發展研究基地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智慧商科立體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8〕37號)

【作者簡介】胡博?。?983—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

(責編 黃桂嬋)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基于CBET模型教學效果調查
公安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民間舞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方式研究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