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地果園肉鵝生態放養技術

2021-09-13 02:55山東省沂水縣姚店子鎮獸醫站276400吳現時
新農村(浙江) 2021年9期
關鍵詞:雛鵝鵝群墊料

山東省沂水縣姚店子鎮獸醫站(276400)吳現時

肉鵝生態放養,就是根據肉鵝的生物學特性,提供清新、舒適的生產環境,通過施行配套的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技術,保證肉鵝健康、高產、優質。生態放養給肉鵝提供了自由活動覓食和飲水的廣闊空間,可充分釋放天性,提高肉鵝養殖效益。同時,肉鵝也有助清除田間雜草,排泄的糞便又能有效提高林地果園肥力,促進林地果園增產、增收,值得推廣。

1.育雛舍的搭建與檢修

肉鵝林地放養,夜間休息不需要高標準的鵝舍。根據實際情況,可建造簡單棚舍,也可改建、翻修閑置空房用作鵝舍。但雛鵝必須采用育雛舍內育雛飼養。

地面平養育雛,育雛舍高2米,四周墻面留窗,窗戶面積與地面比為1∶10~15。要求水泥地面,平坦。每間育雛舍可用木板或塑料隔網分成6~8個育雛間,每個育雛間面積控制在15~20平方米,可容納3周齡內雛鵝100只。育雛舍前設置寬度3.5~6米的運動場。運動場前或一側開挖水浴池,大小以1∶10比例(即10只鵝1平方米水面),水深0.8~1米,池底鋪設塑料薄膜防滲漏,留放水口,便于換水;水池四周要有45度左右的坡度,便于雛鵝水浴后上岸站立休息。寒冷季節,育雛舍內要有火爐或暖氣等供溫設施。使用塑料薄膜大棚內網上育雛時,棚高2米左右,以飼養人員進棚后不碰頭為宜。

育雛舍使用前應徹底修補門窗、墻壁、地面,供溫、通風、照明等設施,滅鼠并堵塞鼠洞,確保育雛安全不出問題。

2.育雛方式與育雛準備

(1)育雛方式目前,雛鵝的育雛方式主要有自溫育雛和給溫育雛兩種。

①自溫育雛。氣溫暖和季節,小群或農家少量育雛時,利用雛鵝自身熱量相互取暖,大多采用籮筐、紙箱、草囤等育雛工具,鋪上柔軟墊料,放入雛鵝后,上蓋保溫物品,通過增減覆蓋物和墊料厚度調節溫度。

該法雖然簡便,但費時費力,易造成雛鵝受涼扎堆,壓死壓傷。

②給溫育雛。通過人為控制育雛舍溫度,為雛鵝提供相對穩定的室溫環境,創造適合雛鵝生長發育的“小環境”,以提高育雛成活率。一般有下列幾種方式。

一是地面平養育雛。利用鋪有新鮮柔軟稻草、麥秸或鋸末、刨花、稻殼等墊料的地面培育雛鵝。使用紅外線燈供溫,投資少,雖較經濟,最簡單,但因雛鵝直接與墊料和糞便接觸,環境衛生較難控制,容易染病。一般又可分為一次性墊料育雛和更換墊料育雛等方式。如果使用一次性墊料育雛,初次墊料鋪設厚度一般為8~10厘米,隨著飼養時間延長,墊料被糞便污染后可及時加鋪一層4~5厘米厚的新墊料,直至育雛結束。更換墊料育雛是將雛鵝飼養在鋪有5~6厘米厚的清潔干燥墊料上,當墊料被污染后,及時更換新墊料。

二是地下煙道育雛。建造地下煙道,地面升溫緩和、平穩,造價較低。進雛前3天地面鋪設3~5厘米后墊料,開始生火預熱,達到21℃左右,即可進雛。缺點是濕度小,1周齡后應注意通過舍內噴霧、地面灑水、引入水蒸氣等方式提高濕度,保持濕度在65%左右。

三是網上平養育雛。離地面40~60厘米高處,用木條、鋼管等搭設支架,架設網床和圍網,塑料網網眼可采用1.2厘米左右,育雛時再鋪上一層網眼大小約0.5厘米的塑料網,育雛期前3天,可在網床上鋪設塑料編織袋、報紙等,調教開食。網上平養育雛的優點是不用墊料,雛鵝排泄物能直接落入網下,可明顯減少球蟲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

四是籠養育雛。這種方式是將雛鵝飼養在籠中,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60~65只,采用煤爐或機械自動調節溫度,雛鵝生長較快,成活率、整齊度較高。

(2)育雛準備主要是計劃安排、飼料、藥物、籠舍準備等。

①安排育雛計劃。育雛計劃主要包括育雛時間和育雛數量等,根據種蛋來源和放養條件,環境氣候、飼草及青綠飼料生產、飼養技術水平等情況,特別要考慮當地肉鵝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綜合確定。

②育雛設施、飼料、藥物準備。進雛前育雛舍,工具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備足墊料(網上育雛準備麻袋片、塑料布等),充分曬干。按肉鵝營養標準,配制好雛鵝飼料。備好常用藥物,如高錳酸鉀、福爾馬林、葡萄糖、多維素等。

③育雛舍檢修、清掃與消毒。育雛鵝舍進雛前必須進行全面檢修。檢查屋頂、門窗、墻壁是否漏風、漏雨、有無鼠洞等,并作及時修理。進雛前,清除雛鵝舍周圍雜物,徹底清掃、消毒。清除育雛舍地面、網床、網眼中的殘留糞污、羽毛和飼料殘渣,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洗,晾干后鋪設墊料,放好食槽、飲水器等。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21克,放入瓷盤,再加入福爾馬林(40%甲醛溶液)42毫升,密閉門窗熏蒸1~2天后,打開門窗,徹底通風。

④育雛舍預熱。育雛舍消毒后,尤其是寒冷季節,必須提前1~2天進行預熱,使舍內溫度達到30℃。無論是地面育雛還是網床、籠養育雛,無論使用電熱、鍋爐暖氣、煤爐、地炕等供暖加溫方式,都要測定舍內各點的溫度是否均衡并達到育雛要求?;鹂患訙貢r,還要檢查炕面有無漏煙。為減少加熱空間,節省資源,可把育雛舍的一側或兩側用塑料布暫時隔離,只把育雛舍的中間當做最初的育雛區,待雛鵝逐漸長大需要擴群時,再逐漸向兩側擴大。

(3)接雛與運輸主要是選好雛鵝,做好安全運輸等工作。

①雛鵝選擇。雛鵝必須來自健康無病、高產的優良種用鵝群。健康雛鵝,羽毛蓬松有光澤;腳掌潤澤,無脫水現象;握手中感覺飽滿、有掙脫欲望,手握頸部提起時雙腳快速收縮;卵黃吸收良好,臍帶完全脫落,臍部周圍無紅腫、無血斑;無糊肛、無白??;清點數量無誤。

②雛鵝運輸。雛鵝出殼后,可分批運送,以縮短在孵化室內的停留時間。待轉運的雛鵝,應裝在專用運雛箱內,使用保溫性能良好的運雛車在12小時內安全、及時運到育雛舍。夏季炎熱、多雨,要備好遮陽、擋雨篷布,冬季和早春注意防寒。運輸過程中,隨時檢查雛鵝情況,防止悶死。

3.雛鵝培育

(1)育雛環境控制主要做好溫、濕調控工作。

①溫度。適宜、均衡的育雛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關鍵。育雛舍內供溫原則:小群稍高,大群稍低;弱雛稍高,強雛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陰冷天稍高,晴暖天稍低。一般情況下,0~5日齡雛鵝育雛溫度以27℃~29℃為 宜;5日齡后,每5天下降2℃~3℃,20日齡后保持在18℃。晝夜溫差不超過2℃~3℃,要特別注意凌晨時段、寒潮氣候、雨雪天氣時保持育雛舍內溫度適宜且均衡,不可忽高忽低。育雛溫度是否合適,可看雛鵝表現。如雛鵝軀體蜷縮,叫聲嘰嘰,喜歡扎堆并靠近熱源,說明舍內溫度偏低;如張口氣喘,遠離熱源,靠近門窗,飲水增加,說明舍內溫度偏高。

②濕度。剛出殼雛鵝,最好保持濕度在60%~65%,1周 齡 后 保 持 在65%~70%。飲水器加水不要太滿,防止外溢;濕墊料要及時更換;加強舍內通風換氣;寒冷季節,晴暖天氣中午通風前,應先提高舍溫2℃~3℃。

(2)潮口與開食雛鵝開食前第一次飲水稱“潮口”,潮口水要清潔衛生,可飲用0.05%高錳酸鉀水;長途運輸時間較長者,可飲用5%~10%葡萄糖水,或飲用0.5%復合維生素液,以清理胃腸,排出胎糞。

出 殼 后24~30小 時內,已經潮口的雛鵝要及時開食。開食的前2天,可直接用米飯或經清水浸泡過的碎米做開食料,直接撒在鋪好的麻袋片、塑料布上,讓雛鵝自由啄食5~8分鐘、半飽即可,每隔2~3小時喂飼一次,待所有雛鵝學會采食后,可直接改用食槽或料盤等飼喂雛鵝全價配合飼料。也可自配全價飼料(參考配方):玉米45%,統糠15%,麩 皮10%,豆 粕22%,優質魚粉4%,骨粉1.5%,貝殼粉1.6%,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添加劑0.5%,食鹽0.4%。3日齡開始,補充切碎新鮮、幼嫩青菜葉、萵苣葉,先精后青,少喂勤添。

飼喂雛鵝要定時、定量,精青結合,先飲后喂,少喂勤添,每次喂八成飽。每次喂料結束,清理污染、殘存飼料,用4%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料盤。

(3)分群從開食后第2天起,飼養人員應仔細觀察雛鵝采食、飲水情況,并進行第2次分群;及時淘汰殘雛、癱雛、病雛;過小、過弱、食欲不振、行動遲緩的雛鵝,應隔離單獨飼養,以防強壯的更強,弱小的更弱。

一般,一個育雛間為一群。分群時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育雛地面(網面)1~5日齡鵝20~25只,6~10日齡 鵝15~20只,11~15日齡鵝12~15只。育雛密度過大,雛鵝容易扎堆,一旦舍內溫度低時易出現壓傷、壓死現象,要注意及時趕堆分散。等到雛鵝8日齡和15日齡時,結合飼養密度調整,還可進行第3次、第4次分群。

按照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關政策文件和行動部署,尤其是2015年底《關于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下發后,中國石油集團在總結前期各項改革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完成了以下幾項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4)飲水與洗浴雛鵝潮口開食后,即可使用飲水器自由飲水。保證飲水清潔、足量,一般使用深井水,氣溫低時可飲用溫水。2周齡后的雛鵝,可改用水盆飲水,但水盆上應罩上竹制或金屬、塑料柵網,讓雛鵝能伸頭進去飲水,但不能跳進水盆戲水,以保證水質。

7日齡后的雛鵝,可選擇晴暖無風天氣開始“放水”洗浴,夏季還可提前到5日齡,冬季適當推遲。初次放水,水浴池內放淺水,慢慢驅趕雛鵝走近水浴池,讓其試探性下水、戲水、洗浴,每次5分鐘,隨雛鵝日齡增長逐漸延長放水時間。

(5)衛生與防疫育雛舍門口要設立消毒池或消毒腳墊,并經常更換或噴灑消毒液;育雛舍內不能養有成年鵝,外人不可隨意進出;晴暖天氣可進行帶鵝消毒。

雛鵝出殼后24小時內應在孵化室內注射小鵝瘟疫苗。沒有接種小鵝瘟疫苗的雛鵝,運輸到育雛舍后要及時補種,每羽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1~2周后再接種1次;或皮下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0.5毫升,或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

4.育成肉鵝的放養管理

(1)放養場地肉鵝生態放養時,一般要求場地內要有充足的牧草,可選擇閑置荒地、果園、林間草地、河流灘涂、湖邊沼澤地等較為適宜;稻田、麥田收獲后也可作為肉鵝放養牧地。但干旱地區的荒漠型草場,不適合肉鵝放養。

(2)放牧飼養主要注意放牧時間、抓好水浴、輪牧、飼喂等工作。

①放牧時間。雛鵝10~15日齡,選擇晴暖、無風天氣,中午開始放牧,夏季5~6日齡即可開始放牧。初放時,可把雛鵝趕至運動場外的草地上放牧,20~30分鐘;以后逐漸延長放牧時間,并由近及遠,選擇雜草茂盛、幼嫩的牧地,開始時每天可放牧8~10小時,以后早出晚歸,只要露水一干即可放牧14~16小時;炎熱天氣,正午時段避開烈日暴曬,趕回舍中休息;寒冷大風天氣、陰雨天氣停止放牧。

②放水洗浴。放牧鵝群歸牧后可趕至水塘戲水洗浴,每次洗浴30分鐘,上岸休息并梳理羽毛40分鐘后再放牧,以后自由洗浴、游泳,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長骨、長肉、長羽毛,增強體質,清潔羽毛,提高適應力和抗病力。

(3)調教訓練為便于放牧管理,讓鵝群聽從放牧人員指揮,需從雛鵝開始進行調教。飼養管理人員在每次補飼喂食、出行放牧、收牧回舍時,可分別給鵝群發出既不相同又相對固定的指揮信號,如吹哨、擊敲料盆、大聲呼喊等,以形成條件反射。

另外,可從鵝群中挑選1只機靈、大膽、健壯公鵝當“頭鵝”,并在其背部涂上帶色油漆,或在脖頸上掛上鈴鐺,放牧過程中,只要能穩住“頭鵝”,就能保證鵝群在一個固定的牧地安心吃草、專心覓食。

(4)補飼喂食肉鵝生長發育快,需要營養多,只放牧吃草不能滿足育肥需要,放牧后還要適當補飼精料。30~50日齡每天補飼3次;50~70日齡每天補飼2次。

補飼量,中小型品種肉鵝每天100~150克,大型品種肉鵝每天150~200克,上市前15天體重仍較小的肉鵝還要強化補飼,每天200~250克。補飼料參考配方:玉米45%、菜粕21%、麩 皮19%、統 糠10%、骨粉1%、魚粉3.7%、食鹽0.3%。

5.肉鵝的出欄與要求

(1)出欄時間大型品種肉鵝12周齡,中小型肉鵝品種10周齡左右,體重基本達到峰值,羽毛豐滿,此時出欄屠宰最經濟。飼養肉鵝的目的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佳出欄時間還要考慮市場行情等多種情況。

一般5月底開始育雛的肉鵝,生態放養70天到8月10日前后,正是肉鵝大量上市旺季,價格往往較低。如果繼續放養到國慶、中秋,由于此時牧草開始成熟,營養豐富,延后40~50天上市,飼養成本也不會增加過多,但銷售價格往往上漲較多;如果能在8月20日前后再進行一次活體拔毛,還可增加額外收入。

(2)出欄要求影響肉鵝銷售價格的因素很多,其中體重、健康狀況、均勻度、羽毛生長發育情況及清潔度、肥瘦等是最重要的指標。出欄前,要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果肉鵝羽毛不潔,品相較差,可在出售前3~5天,每天讓鵝群在清水中充分洗浴,同時保持鵝舍內墊料干燥、清潔。

猜你喜歡
雛鵝鵝群墊料
被鵝追
淺析鵝發酵床養殖模式
木屑墊料和牛糞墊料對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響
打鵝
雛鵝水中毒的綜合防治
淺談雛鵝養殖關鍵技術措施
淺談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的診斷與防治
放鵝娃
雛鵝育雛前的準備工作與育雛方法
雞舍墊料管理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