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高校聯盟發展現狀及啟示
——以陜西省“長安聯盟”為例

2021-09-14 12:38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跨校長安發展

張 興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西安 710055)

高校聯盟是指高校之間通過資源共享和項目合作,為實現高校學術水平的提高、管理成本的降低,共同解決高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契約而建立起來的松散型網絡組織[1]。高校聯盟源于19世紀中葉的美國,我國高校聯盟的建立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1994年,廣州、上海、武漢三座城市分別組建了各城的首個區域高校聯盟,開啟了高校聯盟中國化發展的序幕。2009年,我國首批“985工程”中九所頂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了九校聯盟(C9)。2017年5月,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和西安郵電大學五所高校整合各自優勢資源,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相互促進”原則成立長安聯盟[2],區域高校聯盟在陜西再添實踐成果。本文以長安聯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該聯盟的組織結構、合作內容和保障機制,期望為聯盟高校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培養全面復合人才提供一些建議。

一、長安聯盟的發展概況

長安聯盟成員高校尋求多種合作途徑,逐步提升資源共享的寬度和廣度。如下表所示,聯盟內五所高校專業涵蓋廣,各高校專業優勢與特色鮮明,有利于資源的互補及新興交叉學科的醞釀與發展。

長安聯盟成員學校學科專業建設情況

聯盟自規劃成立至今共經歷兩個階段,分別為籌劃醞釀階段以及摸索前進階段。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為籌劃醞釀階段: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以及西安郵電大學新校區臨近,師生交流廣泛,專業互補特色鮮明。2015年末,三校商議由競爭轉向合作,長安聯盟的雛形就此形成。經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廳積極促成,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積極響應,長安聯盟發展壯大。2017年5月開始長安聯盟進入摸索前進階段:5月17日,五校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至此長安聯盟正式成立。長安聯盟堅持走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道路,助力陜西省追趕超越,促進陜西省“四個一流”建設,實現陜西省由教育大省到教育強省的偉大跨越。但因各校在戰略定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保障體系等方面存在差異,聯盟發展進度遠低于預期。五校聯盟的組織關系仍較為松散,在聯盟實際的管理運行中,核心部門創新能力的激發、校際合作深度廣度的拓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聯盟綜合影響力及品牌效應的發展和提升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二、長安聯盟的組織結構

與我國大多數高校聯盟類似,長安聯盟目前尚未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聯盟的發展進行綜合規劃,聯盟運行采用輪值主席制度,時限為一年,各成員高校分別擔任輪值主席單位,該校校長則當選成為該屆的輪值主席,輪值主席負責對聯盟發展的重大決策進行商議決定。秘書處設在輪值高校的教務部門,由教務部門負責人擔任秘書長,主要負責聯盟日常運行的管理、內外部關系的協調維護等各項具體事務,例如組織“長安聯盟高校學生工作論壇”、學術講座等各項跨校交流活動。各校的相關部門也會根據需要舉行會議,以保證聯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長安聯盟至今也并未開通相關管理網站,各校主要通過其官網或教務部門的網站進行信息和活動的發布。目前尚無專項經費供聯盟使用,組織協辦“長安聯盟”高校學生工作論壇活動的資金來源也由輪值主席單位高校來負擔,其他活動大都由活動發起高校自行負擔。

三、長安聯盟的合作內容

長安聯盟的建立為五校10萬余名學生在教學方面提供了更多資源,在學術方面創造了更多機會,在科研方面發掘了更多思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凝聚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F從聯合培養、協同創新、師資互聘、資源開放四個維度,對長安聯盟的發展現狀進行梳理,試圖從中找出發展中的亮點和不足,提出借鑒經驗及提升方案。

(一)聯合培養

聯合培養意在利用高?,F有專業的特色及優勢,在保證本校教學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有余力為他校學生提供跨??鐚I學習的機會。長安聯盟高校目前主要通過跨校修讀通識教育選修課以及跨校輔修專業進行合作。

聯盟發展時間尚短,且聯盟遵從“小而精、有特點”的合作理念,跨校選修課目前尚未五?;ネ?。講授跨校選修課的任課教師將獲得與本校講授課程相同的工作量認定,課程所獲學分也可獲得本校認定。各校在跨校選修課的開設數量以及可選課人數上呈平穩上升趨勢,但仍難以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選修課程也并沒有做到延續和貫通,學生的培養效果無法得到縱向體現。

目前,五校中僅有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了跨校輔修專業。自2002年起,該??缧]o修專業便在全省范圍內招收學有余力的高校統招本??粕M行學習??缧]o修共開設五門外語類專業,其中英語、日語專業為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項目,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為陜西省“一流專業”培育項目。完成學習且成績合格者將獲得陜西省教育廳頒發的“陜西省高等學??缧]o修專業證書”[3]。以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2019年該院共有24名學生報名跨校輔修專業的學習,遠遠超過該學院在長安聯盟成立前的報名數據。

聯盟的建立加強了各成員學校間的聯系,但截至目前,聯盟中僅有一所高校開設跨校輔修專業,且該項目對聯盟內高校學生也并未給予任何例如師資或學費等方面的支持,聯盟合作優勢體現得并不明顯。

(二)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4]。

目前,聯盟五校均已與其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在科學前沿、產業行業、區域發展、文化傳承四個方向設立多個協同創新中心,致力于在地質能源開發、電子信息研究、傳統文化與區域文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協同發展,為解決技術難題和加速發展創新作出突出貢獻。聯盟雖然鼓勵本校優勢、特色學科推免生報讀聯盟其他高校碩士研究生,接收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聯盟高校的推免生,以此鞏固聯盟間各高校的聯系[5],但因聯盟各校優勢學科差異明顯,至今尚未建立以長安聯盟成員高校為合作主體的協同創新中心。針對此痛點,長安聯盟可在區域發展和文化傳承方面進行嘗試。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例,陜西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研究和推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五所高校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五??筛鶕陨硭L促進“一帶一路”綜合建設,著重在教育科學、數字經濟、尖端科技等方面與沿線各國相互學習交流,在解決民族爭端、處理宗教問題、對抗恐怖主義、智庫建設方面提供對策咨詢。讓沿線國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國以及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發展實際,為溝通“一帶一路”建設搭建互信互助共享的橋梁,同時也能借此增強長安聯盟的綜合影響力。

(三)師資互聘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在整體教學科研效果的優劣以及學生的發展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長安聯盟鼓勵聯盟內高校教師在人事關系不變更的前提下進行師資流動,為陜西省高教事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陜西師范大學,其入選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自定)”代表了我國目前在中文和中國文學領域的發展前沿。西安郵電大學以理工學科見長,學生在文學寫作方面略有遜色。兩校以長安聯盟為契機,在師資聘用方面達成合作意向。陜師大委派文學專業教師至西郵進行文學基本理論、文學寫作等課程的講授。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精力投入程度是影響跨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真正達到師資互聘在教學方面的效果,必須采取措施鼓勵教學水平高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主動投入到跨校教學的行列之中。為激勵教師投入度的提升,高??赏ㄟ^授予榮譽稱號、提供資金補貼等方式為教師提供精神及物質獎勵。

校際間的科研合作已屢見不鮮,高校通過師資的流動實現強強聯合,在特定學科進行深入探索,力求在目標領域中有所突破,并根據國家需求及社會趨勢推動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6]。例如,西北大學與西安財經大學在統計學科方面進行密切交流,展開深入合作,力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重大項目方面取得成果。

長安聯盟在教師流動教學及科研領域仍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五所高校應互為支撐并形成合力,尊重發展差異,找準發展共性,努力打造出一批基礎扎實、特色鮮明的精品課程。在前沿熱點問題上不斷加強科研攻關取得標志性成果,不斷增強長安聯盟軟實力,提升長安聯盟品牌形象。

(四)資源開放

開放共享作為提升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已成為開展合作的重要前提。五所高校作為長安聯盟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應以現有資源為基礎,強化和提升資源整合能力以及為師生服務的意識,積極推進圖書資料、學術講座、學科競賽、在線課程、實驗室等資源開放,范圍囊括教學科研、醫療健康、就業創業等諸多方面。通過資源共享鞏固聯盟深入合作,以達到設立聯盟的目的和初衷。

為實現圖書資料、電子資源共享,聯盟各高校圖書館多次召開長安聯盟高校館際交流會。會議以圖書館全面合作的內容及方式為討論重點并最終達成共識。但因時間、技術等客觀因素,師生進行跨校圖書資源共享尚未實現,但是此舉必將會推動聯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能力的全面提升。陜西師范大學自加入長安聯盟以來,逐步放開參與學術講座的限制,“曲江講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論壇”以及“教育書院教授講會”、本科生(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等一系列特色教育品牌對聯盟研究生敞開了大門。除陜西師范大學外,聯盟內其余四所高校也根據需求嘗試進行資源整合,對于以下項目各校已進行初步探討,或將形成新的合作趨勢。例如,西北大學與西安外國語大學有意在經濟學科進行合作,以經濟學理論為研究重點,增強雙方在經濟領域的學科實力。西安外國語大學與西北政法大學協商共建通識學院,以語言、法律學科資源為基礎培養知法懂法擁有國際視野的綜合素質人才。西安郵電大學也以自身電信專業為錨點,吸引聯盟內其他高校加強實驗室資源的共建共享,提升資源的利用率,為科學研究提供實驗數據,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四、長安聯盟的發展啟示

長安聯盟結合各高校特點,從發展細節入手,尋找合作方向,整合現有資源,節省開發時間,避免資金重復投入,為聯盟內師生提供更多學習交流機會,對開闊學生眼界,提升教師水平,強化高校聯系,促進區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聯盟目前處于摸索前進時期,難免出現問題。例如,合作高校對聯盟的重視力度不足,致使出現管理方式陳舊、宣傳力度不強等問題。各高校雖然在多方面進行合作,但始終不夠深入,未觸及到核心地帶,聯盟難以獲得現實成果。聯盟信息傳輸的通道也尚未完全貫通,高校難以及時準確獲知師生需求。為促進長安聯盟快速長效發展,筆者提出如下四點建議。

(一)挖掘聯盟發展深度,切實促進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縱觀長安聯盟的發展進程,各校相關職能部門在實際運行中聯系較少,組織關系較為松散,致使聯盟發展難以達到內外聯動的目標效果。高校內部對聯盟長遠建設的重視程度也略顯不足,學生作為聯盟的直接參與者與評價者,了解聯盟信息的渠道不夠通暢。聯盟雖然已在通識課程、教學科研、會議講座、師資聘用等多方面達成合作共識,但是合作大都不夠深入,有名無實,教育資源也并未真正“流動”起來。長安聯盟的管理人員皆是兼職,管理人員的本職工作的工作量已經飽和,無暇兼顧聯盟的發展,且聯盟管理作為附加工作,管理人員也并未得到額外的獎勵,這使得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下降,導致聯盟事務及信息無法很好地做到上傳下達,責任很難落實到人。為了使聯盟真正“落地”,各高??蛇x擇第三方機構對于聯盟進行日常管理或設專人對聯盟進行專職管理。相關職能部門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摒棄固化運作模式,創新管理方式,加強各校之間的實際聯系,推動校車、實驗室等配套項目的完善,加速學科建設以及新興熱點交叉學科的設立。聯盟可以通過設立網站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對聯盟內學生進行統一管理;學生也可通過該網站了解信息、反饋問題;其他相關人員也可通過網站及時獲得聯盟新聞和數據,有利于打造聯盟品牌,提升聯盟知名度。

(二)拓寬聯盟合作廣度,促進普職教育融通正向發展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輸送大量技能人才,職業教育的聲譽在國家、社會和職業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觀。長安聯盟作為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摘除職業教育“有色眼鏡”的排頭兵,應主動歡迎以職業大學、“雙高計劃”院校為代表的職業院校加入其中,雙方密切分工,共謀發展。普通高校在理論知識、科學研究方面進行攻關,職業院校在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方面提供支持。普通高校與職業院??蓪熧Y流動作為試點進行雙向合作:職業院校教師可至聯盟內普通高校進行再深造,普通高校教師也可從職業院校教師處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便利條件。高職高專學生可通過申請輔修專業、參加跨校輔修課程等方式在普通高校進行課程學習,考核合格后獲得相應證書,提升其綜合競爭力;普通高校學生也可進入職業院校實訓基地進行實訓操作,避免教育資源因重復建設形成的浪費。職業院校憑借實訓場地等資源的出借也可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為學校的后續建設提供補充。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必然會對聯盟成員積極性的調動帶來積極影響,因此利益分配機制的建立也勢在必行。面對此形勢,利益分配應遵循按勞分配的規則。高校對聯盟的投入程度越高,該高校也就能獲得更多高校聯盟的發展成果,以此激勵高校投身于高校聯盟的建設當中,激發高職院校深化改革,為各校的后續深入合作提供不竭動力。

(三)提升聯盟運行信度,完善評價體系跟進反饋結果

長安聯盟是需多方配合協同發展的有機結合體,公正完備的評價體系對聯盟教學質量的提升、管理方式的改進,以及各方意見的真實表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學作為高校立足的重中之重,提升教學質量就成為各高校皆要面臨的嚴峻問題。聯盟跨校教學有其獨特之處,需要教師在課程重點的選擇、時間與效益的平衡、人際關系交往配合、附加時間的把控等方面花費更多精力。為鼓勵更多有教學熱情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入跨校教學的行列中,聯盟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聽課教師和專家評教等手段綜合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讓評教真正地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工具。評價的終結預示著教學活動的結束已成為開展評價所面臨的通病,這一弊端極大地降低了評價效果。對評價結果的反饋進行追蹤,不僅能讓評價擺脫形式主義,關注和處理師生普遍反映的需求和困難,為長安聯盟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還能夠檢驗聯盟發展出現的問題是否得以解決,為制定后續發展計劃提供參考。聯盟還應引入良性競爭機制,由全體師生、教學督導以及第三方機構以年為限對各校在聯盟發展的資源投入、管理水平、品牌打造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各方面投入較少的高校進行督促整頓,讓各高校在動態博弈中增強凝聚力,共同加強對聯盟的管理。聯盟還應設立準入制度,鼓勵和歡迎各高校加入,為聯盟內各高校創建“雙一流”增強競爭優勢。

(四)增強聯盟建設效度,加強產學研結合助區域經濟騰飛

良好的外部環境是高校聯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政府和企業的鼎力相助對推動產學研結合,促進區域社會整體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長安聯盟應善于利用外部抓手,主動加強與政府及企業的聯系。推動政府制定保障聯盟正常運轉、維護聯盟師生正常權益的相關性文件和政策,爭取政府在聯盟運作中更多的財政投入以解決聯盟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問題,推進聯盟的良性發展。聯盟還應主動促成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加入聯盟的日常運行,贏得企業的資金支持,對校企雙方共同關注的熱點進行科研合作,為高校提供更多符合產業實際需求的科研方向和課題,使學生的知識儲備真正轉化為實踐行動。聯盟還可通過建設科技產業園對政府以及企業的發展做出反哺。聯盟可效仿借鑒西安交大“西部創新港”建設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建設和發展科教產業園區為陜西省招商引資,配合陜西省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留住人才,財力智力共同作用,以科技進步促進經濟長遠發展。不僅如此,長安聯盟也應該“走出去”,與其他國內或國際高校聯盟建立合作關系,并以此拓寬聯盟發展視野,在學習中增強聯盟的綜合實力,提升長安聯盟的社會聲譽。通過長安聯盟以及政府、社會、企業及各方的不懈努力,為陜西省又好又快建設群策群力,提升陜西省綜合發展水平。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長安聯盟的發展實踐進行研究分析,結合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高校管理創新不足、教育國際影響較弱等現狀,從挖掘發展深度、拓寬合作廣度、提升運行信度和增強建設效度四方面,為我國區域高校聯盟發展提出健全區域高校聯盟合作機制、深化普職教育融通、強化利益分配體系及評價體系、尋求外部各方支持等建議,以期促進區域一流高校聯盟建設,推動區域的綜合發展。

猜你喜歡
跨校長安發展
我們長安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論《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跨校修讀模式
基于項目學習共同體的跨校美術教師協同發展實踐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基于產品化的概念運維跨校認證服務
陜西省高等教育數據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學揭牌高校學生有望跨校選修精品課程實現學分互認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