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環境教育體系構建與詮釋

2021-09-14 12:32塔興春蔡玉秋施玉瑩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環境保護意識環境

塔興春,蔡玉秋,施玉瑩

(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30)

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的物質來源。從1949年我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改革開始,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生產力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生產技術不斷變革,但也仍存在以損害生態環境、大量消耗生態資源為基礎的發展狀況。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而加強環境教育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重中之重。 我國的環境教育發展起步較晚,1973年全國環保會議首次提出了環保教育的構想,此后環境教育的內容才開始在中小學教育大綱中有所體現,全國環境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促進了環境教育的發展,隨后國家教委下發的《全國環境教育行動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教育的地位及作用,要求高等院校以及中專院校應逐步將環境保護列為必修課,并在高等院校中非環保專業開設環保選修課或必修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亟須建立更加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進一步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生態環境

從生物和它的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將那些影響生命活動的環境因素定義為生態環境,比如水、光、空氣等,這些要素并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聚集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所以也可以說生態環境是生物群體組成的所有生態因素的一個總稱[1]。

(二)環境教育

美國在1970年的《環境教育法》中將環境教育定義為:處理人與其周圍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關系的教育過程,其關系包括人口、保護、交通、技術和城市以及對整個人文環境的區域規劃。我國的專家學者認為,環境教育是利用多種教育方法,將環境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受教育者,以改變損害環境的價值觀,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采取有效的行動保護和改善環境。

本文的環境教育不僅指作為一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培養,也包括就環境問題、環境意識、人與環境的關系、保護環境、解決環境問題、樹立正確的環境觀等一系列問題的全民再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主要手段和方面。

綜上所述,從環境、環境教育基本概念來看,環境、環境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在環境教育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全方位考量。

二、我國高等院?,F階段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教育在大學生中普及程度很低

由于我國對于環境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或受教育資源所限,大學生受到環境教育的程度較低,在教學改革和學生考核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將學生的環境意識作為重點內容來考察,并且在多數高校,環境教育也沒有作為獨立的教學課程。高校中從事環境教育的工作者多為兼職教師,沒有進行系統全面的環境教育課程培訓。據統計,我國高校中環境專業的學生人數在全體高校學生人數中的比例不足1%,開設環境專業的高校中,擁有優秀教師隊伍和完善授課條件的高校僅為極少數,應該繼續在教學研究、教育經費和管理辦法等方面對環境教育的普及提供支持,以便更好地普及非環境專業大學生的環境教育[2]。

(二)重視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應用

目前,雖然部分高校已經開展了環境教育,但是多數只強調環保理論,長期以來授課內容趨于一致,知識內容更新緩慢,課堂教學枯燥煩瑣,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性低,脫離實際需要,目前教師進行環境教育主要以講授法為主,缺乏與現代教學相結合的手段,授課內容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有待增強。

(三)環境教育不能同其他專業相結合

目前,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環保的理念。然而,作為高等教育卻沒能夠將環境教育與其他非環境專業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環境教育仍然獨立于專業教學之外。長此以往,非環境專業學生會產生“環境教育無用論”“環境保護與己無關”等心態,造成學生對“環境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對于非環境專業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產生嚴重阻礙。

三、環境教育在環境保護與建設中的地位

(一)環境教育是樹立環境意識的基礎

沒有生態環境教育,就無法樹立環境意識,導致合理利用生態資源以及保護生態環境難以實現。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增強環保意識和豐富環保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社會公眾中形成環境保護的習慣,這也是我國公民素質提升的重要體現。

(二)環境教育是貫徹環境、資源法規的有力保證

進行切實有效的環境教育,旨在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環境保護法的權威性,使公眾掌握生態環境保護的正確途徑,并利用環境保護法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武器。

(三)環境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

法律發揮作用離不開教育的配合,需要以普及教育為基礎,逐步增強人民的環境意識,提高環保素質,使人們在生活中能夠以法律為準繩,自覺并正確地保護生態環境。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對公眾進行大規模的環境教育,從中小學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生態環境保護課程要貫穿始終,成為學生們的必修課,使用各種宣傳工具使環保教育得以廣泛傳播,并長期堅持下去[3]。

四、高等院校環境教育的經驗借鑒與體系構建

(一)日本高等院校環境教育經驗

日本開展環境教育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日本的高校中,處于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到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這對于提高我國環境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首先,采取先進的環境教育理念和方法。日本的高校教師將環境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方法相結合,號召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都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采用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和完備的實驗設備,使學生自主地對環境進行探索,提高對環境的認識。

其次,環境教育隨環境的變化動態調整。高校會根據不同時期環境的變化,改變課程授課內容,并很快為學生設計新的培訓計劃,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方案,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為了使學生及時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高校教師應向學生們講解環境保護的前沿研究成果,促進學生環境保護知識的與時俱進。

最后,課程結構完整,課外實踐豐富。日本高校在開展環境教育的過程中,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均包括環境教育的基礎課程,非環境專業學生也需要接受環境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綜合型人才。除了在課程中設置環境教育課程,許多高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每年度都會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環境教育的課外實踐活動,動手解決一些環境污染問題[4]。

(二)美國高等院校環境教育經驗

美國作為環境教育的先驅者,擁有科學、獨特的環境教育培訓方法,環境教育體系完整,教育思路逐漸被多個國家所效仿,其主要特點如下。

首先,重視實踐活動和資金支持。美國高校在假期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實習的機會,以滿足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需要,使學生將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環保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豐富了本專業的業務能力,又進一步積累了環保經驗。同時,美國對高校的投資較大,為高校教師參與環境教育的進修提供條件。

其次,注重本科階段的環境教育。美國高校對于本科教學尤為重視,本科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未來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習受到美國各高校的充分關注,在課程設置上,高校提供了豐富的環境保護方面的選修課程供學生們學習,幫助學生們掌握環保知識,增強對環境保護及其他各學科的學習興趣。

最后,課程體系相對靈活。美國高校的課程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與要求,必修課的課程數目較少,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環境教育方面選修課的學習,并且在授課的形式上,尤為重視學生們的課堂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與同學交流自己對于環保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對于環保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通過對比日本、美國與中國高等院校的環境教育情況可以發現,中國高等院校的環境教育程度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而主要的問題在于我國的高等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以至于環境教育的推進和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急需結合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構建高等院校環境教育體系,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環境教育的整體水準,使各項改革工作有的放矢[5]。

(三)高等院校環境教育體系構建

關于環境教育體系構建方面的研究,在理論上還處于空缺狀態,筆者試圖構建和完善高等院?!碍h境教育”體系,高等院?!碍h境教育體系”如下圖所示:

從環境、環境教育基本概念來看,環境、環境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在選擇指標的時候就要兼顧多個方面,進行多個角度的考量,這里主要分三個層次。

一級指標包括國家的重視程度、教育主體、教育功能的考評以及評價方法的采用。二級要素層包括環境教育法、政府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建立專項、環境教育主體、課程大綱、教學計劃、師資隊伍、教學手段、對經濟的貢獻、社會責任感、對環境的關注和責任意識等。評價方法一般可采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五、完善高等院校環境教育體系的對策

(一)推進環境教育立法

首先,必須在強制性的基礎上進行環境教育的普及,將環境教育列入國家法律,保障環境教育的順利普及。其次,除了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方法和形式外,還需要財政部、教育部對環境教育進行專項資金支持,以滿足環境教育發展的資金需要。最后,各地方政府也需要進行環境教育立法的宣傳,用法律制度來約束、來規范,將最新的指導精神傳達到各地的高等院校,定期組織環境教育教師隊伍培訓,學習環境教育的前沿知識。

(二)制定院校環境教育規劃

高等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時,環境意識教育應為教育環節的關鍵。目前,高等院校對環境教育的重視力度不足,沒有將環境教育與其他基礎教育保持協同發展,導致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強。高校應號召學生關注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問題,并在課程中將環境教育與其他基礎課程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環境意識。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社會實踐積極發展第二課堂教學,通過實地調研、案例研究、知識比賽以及課外討論等方式,深化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獨立解決生活中的環保問題,在充分學習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方案。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知識體系、能力、意識、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將環境教育列為高校非環境專業的必修課

針對當今非環境專業大學生環境意識淡薄,環境保護專業知識匱乏等現象,有必要在非環境專業大學生中進行環境教學活動,將環境教育列為必修課程。環境教育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對增強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高校課程中已明確添加環境教育的相關課程,甚至有些國家將生態環境進行立法,把環境教育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學生進行傳授。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增強公眾的環境意識是環境教育的最終目標。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在非環境專業大學生中開展環境教育是實現全面增強環保意識、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環境教育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高校要在提升環境學科的專業水平的基礎上,重視非環境專業學生的環境教育工作,使環境教育成為全體高校學生的必修課,逐漸實現全民環保意識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歡
環境保護意識環境
環境保護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