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三種意識”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與建議

2021-09-14 20:55左秋明劉鍇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8期
關鍵詞:公民教育設想思想政治教育

左秋明 劉鍇

摘? 要: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之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為適應大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而設置的重要課程,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法治觀和道德觀,最終成為“現代合格公民”,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本文正是基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實踐教學改革,結合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立足教育教學改革,從課程教學的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做出有益嘗試。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教學改革;設想;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143-03

一、“現代合格公民”應具備的三種意識

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公民是個法律概念?!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同時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1]。

與臣民意識相對,公民意識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F代公民的概念是隨著近現代民主概念的產生和發展而發展起來的?,F代社會的政治和民主制度也會隨著公民概念和理念的不斷發展而日趨發展并完善?,F代合格公民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必備基礎要素之一,缺乏了這個要素,現代法治社會建設就缺少了根基?,F代合格公民應具備以下三種意識:

1.責任意識

西方的責任觀念具有深刻的行為學意義。責任(responsibility)來自responsible(“有責任的”)這個詞,而這個詞的前詞綴則是respond(“反應”“行為”)。只有當一個人做出一種行為時,才會產生責任,這是對責任的最好解釋。因為,“行為”與“責任”緊密相關,沒有“行為”,則沒有“責任”。從法律的意義上來看更是如此,法律意義上的責任觀念最具有解釋能力。責任總是與人的行為分不開的,刑法學上的犯罪構成理論可為人們解釋責任提供最好的視角。根據刑法學上的犯罪構成理論,犯罪的客觀方面要求行為人客觀上必須實施了某一犯罪行為,犯罪行為是構成犯罪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沒有行為則無法成立犯罪。有了行為,還需要主體具有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行為主體從行為的性質上認清自己行為的實質及后果,并能實際控制自己行為的實際發生,這樣行為主體才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于是法律規定了與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相關的主體年齡。所謂成年和未成年主要是從法律意義上而言的。成年意味著“責任自負”,讓大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即責任意識,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重要目標任務之一。是否具有責任意識是大學生是否“長大”“成熟”的重要標志。大學生介于成年和未成年或準成年之間,對成年的意義并不了解,總把自己固定在孩子狀態,不明白“成年”意味著“責任自負”。這是許多未成年犯罪發生的心理學原因。責任是與公民密切聯系的一個概念,離開責任便無法談公民?!冬F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責任”的解釋為:(1)責任為“分內應做好的事”;(2)責任為“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2]。此處的“分內應做好的事”即現代法律意義上的“法律義務”。從這一解釋可知,責任首先是人類文明和人類意識發展的產物,而義務又包含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都與行為密切相關,有行為才有責任。

現實中的事實則是現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責任意識模糊不清、淡薄甚至缺失的嚴峻現象。作為對現代公民進行思想教育最好方式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就應該擔任起這一重任。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初步建立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是現代合格公民最基本的素養之一。

2. 道德意識

道德是人類特有的現象,它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之一,特別是人類社會出現以后,道德問題就更加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社會現象。沒有道德,人們將不能稱之為人,更不能成為現代公民。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就其實質而言,這種文明是一種不同于西方科技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道德文明。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理應是道德文明的執行者和實踐者,但由于新生代生長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群體所呈現出來的事實則是存在著道德觀念的普遍弱化甚至道德的滑坡。作為新生代大學生,更加關注的是自己的法律權利,對自己的法律義務認識則明顯不夠?,F實生活中出現的“依法缺德”群體更是表明了這種現象的現實性。在這種情形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應把道德意識作為一種重要的獨立的理論體系“灌輸”給學生。

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版本已經幾次修訂,但仍未看到此方面的改進和變化,更為重要的是,現行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仍然實行“平面說教”的平鋪直敘的做法[3],嚴重缺乏一種有效載體來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這種有效載體就是案例教學法。無論是教材中“道德”板塊或是“法律板塊”都應嚴厲禁止“平面說教”的做法,因為大學生對這種說教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神經疲勞”和“視覺疲憊”,不僅無益于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而且還會產生一種“逆效應”——逆反心理,嚴重影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授課效果,無法實現課程設計的最初目的。

3. 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于法律及法律相關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外顯于人們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人們的法律動機及權利、義務的認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群體,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手段,也是維護正當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因此,培養和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應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任務之一。

但就目前版本而言,對于法律知識的介紹和講述還是停留在“平面化”的抽象灌輸中,缺乏真實生動的案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種法律“很遙遠”“很不真實”的感覺,學生不能從我國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深刻感受法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無法體會法律對生活的重大影響[3]。因此,學生對于法律的認知感、信任感和依靠感也就大打折扣。為此,高校必須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實際教學中增加生動、具體而又富有時代感的案例教學,讓學生親臨其境地感受現實生活中的法律現象,切身體會法律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影響,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

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占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據調查,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件發生數量總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主體范圍在不斷擴大,犯罪類型多樣化。且隨著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利用網絡實施新型犯罪的行為逐漸在“升溫”[4]。大學生群體違法犯罪現象已成為令人關注的重要社會問題。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還是由于缺乏三種意識,即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因此,培養大學生的三種意識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任務。只有具備了這三種意識,大學生才能成為新時代的現代合格公民。

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對當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當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體例不太適應教學實際?,F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仍然實行“平面說教”,缺乏有效載體來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缺乏真實生動的案例教學環節,使學生感覺道德“很空洞”、法律“很遙遠”,不能從我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偉大實踐中深刻感受道德、法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更無法體會法律對生活的影響。學生的認知感和信任感也就大打折扣。因此,無論是教材中的道德板塊或法律板塊都應禁止“平面說教”,增加生動、具體而又富有時代感的教學案例,并從學術學理研究切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現象和法律現象,切身體會道德和法律對現代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鑒于以上思考,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1. 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進行目標重新定位。事實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就應該被定位為公民教育課,目標主要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現代合格公民,而不是培養“圣人”或“君子”,“圣人”或“君子”只是公民教育的“附帶產品”和“意外之喜”。有了這樣的定位,就可避免空洞的道德說教,教師的教學也會更加具體化和可操作化,學生也更易于接受。

2. 建議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現有教材體系進行重新編訂,打破平鋪直敘的編寫體例,對現有的道德理論和法律知識進行切塊編排,并以案例形式為載體串聯所有的道德理論和法律知識,以適應專題式教學和形成性學習的要求。

3. 對教師進行專題性學術培訓,加強學術修養,把學術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以學術探究和學術研究作為上好思想政治課的切入點和重要推動力量,切實提高課堂知識的理論深度和廣度,增強思想政治課的理論魅力和學術魅力,讓課堂真正成為真理與思想放射光芒的舞臺,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育部在2018年4月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對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要求,其基本原則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強化價值引領功能;堅持全流程管理,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堅持規范化建設,健全教學工作制度、堅持增強獲得感、實現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強化科研支撐教學[5]。因此,高校在加強教師學術能力的同時還應發揮教師的團體力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應著重加強對學生責任意識、道德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為此,高校和教師首先應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進行目標的重新定位;其次,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現有教材體系進行重新編訂;最后,對教師進行專題性學術培訓,加強其學術修養,促進其把學術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如此才能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 (兩會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EB/OL]. (2018-03-2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2 2/c_1122572202_4.htm.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702.

[3]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游海洪,甘霖. 在校大學生違法犯罪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J]. 法制與社會,2015(22):153-155.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EB/OL]. (2018-04-26). http://www.moe.gov.cn/jyb_ xwfb/gzdt_gzdt/s5987/201804/t20180426_334273.html.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公民教育設想思想政治教育
光影流年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從專業憲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識教育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跟蹤導練(一)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