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農業學習研究:機會、組織與保障

2021-09-15 05:41馬頌歌
成人教育 2021年9期
關鍵詞:農民培訓農業

王 雨,馬頌歌

(上海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上海 200234)

農業學習是各類有目的地增進學習者農業知識、技能,提高農業素養和常識的活動。農業學習在國家發展和城鎮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中指出,“要加強農業科研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著力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1]這為我國農業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體現了國家對農業學習的重視。

從世界范圍看,諸多發達國家的農業學習和培訓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美國最具代表性。經歷兩個多世紀的發展,美國已擁有完備的農業教育模式和推廣機制,制定了一系列法案保障農業學習和培訓工作順利進行。我國農業學習要加快發展,緊跟世界潮流,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本研究以美國農業學習為切入點,通過梳理美國農業教育模式,從學習機會、組織形式和保障機制三個方面分析美國農業學習,并針對聯合涉農企業成立學習合作社、鼓勵退役軍人返鄉從農和創新“互聯網+”農業學習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集教育、科研和推廣于一體的農業教育模式

美國農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為農業學習穩步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叭灰惑w”中“三位”是指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個方面,“一體”是指以“贈地學院”[2]為中心點,將教育、科研和推廣有機結合。在贈地學院的組織協調下,“農業教育機制、科研機制和推廣機制相互滲透、融為一體”。[3]

美國“三位一體”的農業教育模式是在贈地學院這一重要的實體機構上形成的,贈地學院對美國農業教育有重要影響,對美國整體教育形式的改變也具有重要作用。贈地學院是《莫雷爾法案》規定的州政府用售賣或拍賣土地所得收入建立的農業院?;蛟鲈O的農工學院。贈地學院創立之前,美國農業教育缺乏組織機構和教育場所,教育普及度低,農業專業人才匱乏。贈地學院創辦之后實現了農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一體化,培養了大批農業專業人才,提升了普通農民的務農意識和水平。

美國農業教育初期,課程內容單一,課堂教學中難以解答學生和農民的問題,亟須加強農業科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此,美國政府規定各州建立農業試驗站,研究本州農業課題、農業技術原理及應用。各州立試驗站的創辦極大拓展了贈地學院的職能,將教育與科研聯系在一起,提升了美國農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了實用型農業人才,極大地解決了農民的現實問題。

20世紀初,美國農業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迅速,農業研究成果豐碩,但農村地區的青少年和農民文化水平仍舊偏低,難以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需要教育和科研向廣大農村地區傾斜,將農業知識和技術成果惠及農民。1914年,美國農業部和各州贈地學院合作建立了一批農業推廣站,委派專業人員負責組織、管理和實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農業推廣人員或借助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介將農業知識傳播給農民,或進入農場開展田間教學,進行實地指導,面對面解決農民生產難題。農業推廣站實現了科研成果普惠農民的愿景,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提升了農村青少年的文化水平。

在“三位一體”模式的運作過程中,贈地學院起到關鍵的橋梁作用,將教育、科研與推廣三個方面緊密連接。在教育方面,贈地學院直接面向農民招生,開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幫助更多農民接受高等教育;在科研方面,贈地學院肩負起美國農業技術研發重任,將科研項目重點放在解決農業實際問題上;在推廣方面,贈地學院不僅培養專門的農技人才從事農業推廣工作,還為農業推廣站制定推廣計劃,促使研究成果準確迅速地傳播給農場主和農民?!翱蒲泻屯茝V的對接,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率,減少了重復科研的浪費,同時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

二、為青年、農民、女性和軍人提供農業學習機會

學習機會,亦稱為“受教育機會”。瑞典教育家托爾斯頓·胡森認為,“機會”[5]可由五種變量測定:學校外部的物質因素、學校物質設施、家庭環境中的心理因素、學校環境中的心理因素以及以教學條件為指標的學習機會。因此,學習機會可以被看作是學習者是否具備一定條件去學習某一特定的內容或學習怎樣解決某一個特定的問題。國外學者在研究中多把學習機會看作是學習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有利的學習條件”[6]和資源,具體包括學習場所、學習時間、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和方法以及“輔助教育設施資源”[7]等。對于農業學習來說,學習機會是指參加能增加農業知識、提高農業技能和素養的活動的機會,包括獲得準入資格的機會、提升學歷水平的機會、參與實踐討論的機會。在美國,農業學習機會全面覆蓋各類群體,不僅具有教育功能,還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功能?;谌后w特征、占比數量和人力資本角度,美國農業學習機會主要覆蓋四類群體:青少年、初農和農場主、女性生產者和退役軍人。美國政府重點關注了這幾類群體,并為他們提供學習資源和機會。從年齡維度看,青少年是得到政府關注最多的群體;從性別維度看,女性群體比男性群體獲得更多關注;從職業維度看,退伍軍人和初農、農場主獲得關注最多。

青少年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由“人力資本收益函數”[8]可知,勞動力市場的收益是個人積累的人力資本存量的函數,一系列正的凈投資會在生命周期內產生不斷增長的盈利能力?!叭肆Y本貶值—補償理論”[9]認為,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精力和記憶力等都明顯衰退,導致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逐漸下降。年齡越大,人力資本的回報率就越小,故必要的人力投資也會相應減少;年齡越小,人力投資得到的回報越多,投資動力也就越大。作為國家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青少年獲得大量的教育投資和學習機會,例如4H(head,heart,hands and health)俱樂部、美國未來農民組織(FFA)和全國農學網絡(National Farm to School Network)等都是為青少年學習農業知識而設立的。以4H教育為例,一百多年來,4H一直是美國最大的青年發展組織,為青少年提供農業教育和培訓,具有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4H教育組織面向城市、郊區和農村5—19歲的青少年開展教學活動,青少年可通過課內和課外計劃參與農業學習,學習場所包括學校、社區俱樂部和4H營地,學習內容涉及農業理論知識和領導力、技能知識。目前,美國約有9萬個4H學習俱樂部,由50萬名志愿者和3 500名4H專業人員組成教育團隊,為近600萬青少年提供服務幫助。

初農和農場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美國農業部將初農定義為“任何經營農場或進行農業活動不到十年的人,都是一名剛開始經營的農民或農場主”。[10]據農業統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在2017年農業普查中,“27%的農民被歸類為新的生產者,平均年齡為46.3歲”。[11]作為農業生產中最大的群體組織,初農和農場主在農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所獲學習機會和資源也最為豐富:首先,借助高等院校進行學習。隨著農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美國逐步形成了“州立農學院—縣級農業推廣中心—市級農業推廣站—農場主和農民”的教育培訓體系??h、市級農業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對農民和農場主進行調查訪談,了解并幫助農場主解決農場經營問題,及時掌握農場主的學習需求,并將農業生產中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各州農學院。美國的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農村舉辦培訓班,利用冬季和農閑時節組織青年農民進行培訓,為成年農民舉辦繼續教育班,農民既能獲得農技知識又能取得學歷。其次,通過農協組織進行學習。各類農民協會組織由農場主和農民自愿發起成立,通過定期出版期刊、舉辦講座和研討班等形式開展農業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包括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經營、營銷服務和風險防控等。2018年,美國農業部成立了一個新的團隊,專注為初農和農場主服務,該團隊由美國農業部四個機構——農業服務機構、自然資源保護服務機構、風險管理機構和農村發展機構的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內容涉及農業生產、銷售運營、風險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等。

女性生產者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群體。2017年的美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全美340萬農業從業者中有120萬女性,占總農業生產者的36%,較2012年,女性農業生產者增長了27%”。[12]女性農業生產者的平均年齡比男性生產者低,初農數量占比大,由此說明未來農業生產中女性可能成為最活躍的生產力。雖然女性往往自認為是農場的經營者,但研究表明,“她們主要是根據家庭而不是農場的業務來確定其作用和影響”,[13]女性生產者在“日常決策、記錄保存或財務管理等”[14]事務中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女性農業從業者既可以通過農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進行學習,也可以在婦女委員會參與農業活動。以蒙大拿州為例,蒙大拿州農場局委員會設立婦女領導委員會,委員會定期組織本州有意向參與農業生產的女性開展農業活動。針對農村女性開展家政推廣服務,通過家庭示范、家務咨詢、指導家庭經濟等方式幫助女性學習,學習內容包括養育子女、飲食衛生和環境美化等。國家農業部還提供線上教學輔導,開設女性農業學習專欄,建設網絡學習社區作為學習平臺,滿足女性群體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退役軍人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補充力量?!叭缽臉I農民中有近40萬人為退役軍人,81%的人耕種時間達11年甚至更長”。[15]美國向來重視退役軍人的教育與培訓,頒布多項法案確保退役軍人農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鼓勵退役軍人通過學習提升就業能力,實現自身價值。退役軍人的農業教育,由美國農業部與多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實施,“部隊到農場”[16](Armed To Farm,簡稱ATF)計劃項目為其中之一。ATF計劃項目專門為退伍軍人持續提供農業培訓,由美國農業部與美國農業可持續信息中心(Appropriate Technology Transfer for Rural Areas,簡稱ATTRA)合作開展。該項目設立于2010年,期間開展過17次重點老兵培訓,培訓形式包括會議演示、工作坊活動和為期一周的培訓活動。ATF項目聘請農學專家講授課程,學習內容涉及作物種植和農業旅游、風險管理、商業規劃和營銷策略等。ATF的教育宗旨有三點:一是培訓退伍軍人及其合作伙伴經營可持續農業生產;二是建立一個由退伍軍人及其家庭成員組成的可持續農業的網絡;三是在退伍軍人開始和改進農業經營時向他們提供技術援助。除此之外,美國農民退伍軍人聯盟(Farmer Veteran Coalition)、美國未來農民組織(FFA)和各州的農業委員會都會為退役軍人提供農業課程,退伍軍人可以自主選擇農業學習場所和機構。

三、涵蓋團體、班級和個體的農業學習組織形式

美國農業學習對象涵蓋范圍廣,組織形式多樣。按照組織規模大小可分為團體式學習、班級式學習和個體學習;按照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方式可分為自主學習和交互學習。以公立學校為依托,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班級式學習,是最傳統、最正規的農業學習組織形式。

團體式學習是美國現存最早的農業學習組織形式,通常由學習者自發聚集并自費組織進行,通過聯盟、協會和俱樂部等平臺開展學習活動。典型的團體組織如美國農民協會,該協會由農、牧場主自發成立,不需要政府批準和注冊登記,“具有從下到上的特征”。[17]除此之外,美國很多地區的農民自發組織成立夜校學習社團和成人學習班,成員在社團中討論農業生產問題,分享農業生產經驗,開展農業知識競賽等。團體學習能夠靈活地協調學習者的時間和學習的場所,對于提升農業專業技能、發展地方特色農業具有很大幫助。

班級式學習是指以公立學校為依托,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農業學習活動,學習場所分為校內和校外。公立學校內部學習主體一般為學生和準備務農或就業的青壯年農民,學習方式分為“輔助職業經驗培訓(SOE)、未來美國農民培訓(FFA)、輔助農業經驗培訓(SAE)、課堂指導的農業培訓”。[18]公立學校之外的學習活動主要針對成年農民,由高中或職業院校的教師擔任臨時講師,通過“短期培訓班、巡回講習班、流動圖書館”[19]等方式向農民傳授知識。以班級為單位的農業學習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固定的學習場所和詳細的課程計劃,能夠充分發揮農業專家的主導作用,有利于經濟、有效、大面積地培養農業人才。

個體學習是相對于團體式學習和班級式學習等群體性學習的另一種學習形式,是學習者基于自身學習需求,以獲得農業知識為根本目的所進行的農業學習活動。個體學習通常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差異化和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當前,美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系統AGNET”,[20]覆蓋46個州,連通美國農業部、州農業署、農學院和涉農企業、機構,學習者通過手機、電視或計算機等終端平臺,便可共享網絡中的信息資源。在美國,“家庭農場經營者80%的學習是在線學習”,[21]主要接受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學習者可在政府、農學院、推廣中心和社區等官方網站上獲取學習資源。

四、涉及政策和資金的農業學習保障機制

1.農業學習政策保障機制

美國農業學習政策的支持體系完善且系統,早期的《莫雷爾法案》為美國工農階層進行農業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構建了科學有效的政策引導體系?!豆娣ò浮?、《史密斯—利弗法案》和《史密斯—休斯法案》等一系列法規相繼頒布,幫助美國通過法律的形式強制規定各州政府對農業教育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并逐步確立了美國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22]進入21世紀,美國《農業法》更加關注農業學習和培訓。2002年,農業法特意增加了對青年農民學習的補貼計劃。2012年,美國農業法草案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重要議題進行審議,并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措施方面進行了細化。2013年,美國農業法案提出一系列措施強化農場主的培育,包括:強化農民教育和培訓,提升初農和農場主的從業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村和農業對初農的吸引力;完善農業補貼,讓初農和農場主得到更多實惠;增加農業專項貸款,滿足初農和農場主的資金需求。[23]2018年,農業法案繼續對農業教育和學習提供強制性資金,“支持農業教育、輔導和技術援助”。[24]美國政府頒布的各項法律政策推動了農業學習制度化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美國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化,保障了農業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

2.農業學習資金保障機制

美國農業學習經費來源主要有四個:聯邦政府、州政府、私人(公司)和公益性組織。在農業學習培訓方面,2002年,美國聯邦政府農業法增加了對初入農業領域的青年農民相關經濟補貼計劃,將四分之一的教育經費作為專項補助,用于幫助新農牧場主、農業雇工的培養和發展。2013年,美國農業法案規定,“截至2018年,提供8 500萬美元用于美國初農和農場主的培訓”。[25]2019年美國農業部發放1 620萬美元的贈款用于支持農民和牧場主培訓、推廣和技術援助。在開展農業項目方面,2002年,美國“一次性撥款800萬美元支持青年農業組織”[26]開展活動。2009—2012年,美國政府共投入7 500萬美元實施青年農民和大農場主發展計劃項目(The Beginning Farmer and Rancher Development Program,簡稱BFRDP計劃),旨在提升初農和農場主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2018年的農業法案“提出為特種作物創新項目(Specialty Crop Research Initiative, SCRI)提供每年1億美元的撥款”,[27]便于為特種作物耕種者提供服務。目前,美國每年劃撥1億美元作為支持農民和農場主的教育、培訓、推廣及指導服務的專項資金,確保各培訓機構和學習組織順利開展農業教育,保障農業學習穩步進行。

五、啟示與建議

當前,我國農業學習成效顯著,但涉農企業在農業學習中的作用并未凸顯,退役軍人返鄉從事農業生產的數量仍舊偏低,農業學習模式缺乏創新。針對以上問題,基于美國農業學習機會、組織形式和保障機制的研究,我國開展農業學習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聯合涉農企業成立學習合作社,推動鄉村特色農業發展

發展鄉村特色農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路徑選擇。農業農村部辦公廳《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到,要“聚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8]鄉村特色農業是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支撐點,是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鄉村特色農業是“以地區資源稟賦為基礎,以效益為原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向市場供給具有差異性和競爭力農業產品及服務的現代化農業”。[29]發展多種類型的特色農業離不開政府和涉農企業的支持與幫助。涉農企業是“針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研發以及服務等方面”[30]采取一系列措施的企業,在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組織農民生產勞作和保護生態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涉農企業帶動農民發展特色農業,要求當地農民高組織化,因此,企業應該聯合當地農民成立學習合作社。涉農企業借助合作社平臺發展鄉村特色農業應做到:(1)組織計劃。涉農企業要充分發揮其組織領導作用,通過參觀、示范等形式組織農民集中學習,幫助農民了解農業發展新動向,鼓勵農民學習農業新技術,帶動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脫貧致富。(2)決策制定。涉農企業在農業技術研發、服務和推廣方面具有決策權。企業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發農業生產新技術,針對生產作物種類制定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切實滿足當地特色農業發展需求。(3)信息傳遞。涉農企業通過培訓和指導完成各類農業信息的傳遞。一方面,企業通過開辦特色培訓班對農民進行教育培訓,實現農業供、產、銷的信息傳遞;另一方面,企業派農業專業人員對農民的生產和經營過程進行現場指導,對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

2.扶持退役軍人返鄉從農,助力鄉村振興

退役軍人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扶持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對于實現軍人自身價值、落實軍人再就業和提升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前退役軍人安置方式主要有政府安排工作、自主就業、退休和國家供養。國家鼓勵軍人自主就業和創業,安排戶籍所在地政府給予就業和創業軍人財政補貼和創業幫扶。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從事農業生產成為退役軍人尤其是農村籍退役軍人的職業選擇之一。軍人接受過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在農業生產中具備優勢:(1)體能優勢。軍人具有極強的身體素質和忍耐能力,能夠經受農業生產中高強度作業帶來的身體上的考驗。(2)學歷優勢。軍人在服役期間和退役后均可向組織申請提升學歷,參加學歷教育,大部分軍人退役時已擁有大專以上文憑。(3)學習習慣優勢。軍人在部隊中養成自律、認真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掌握相關農業知識技能,并將所學用于農業生產。

退役軍人返鄉從農既能解決軍人退伍后的再就業問題,又能有效實現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化,推動鄉村振興。首先,應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在職業院校增設農業專業,建立農業學習示范基地供軍人實習,為退役軍人提供農業學習機會和場所;其次,在職業規劃中引導退役軍人從事農業領域的相關工作。給予退役軍人農業就業指導幫助,尤其是農村籍軍人,具有農村生活背景,熟悉農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能夠更快地適應職業農民的生活和勞作方式;最后,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退役軍人就業幫扶。當地政府適當減免退役軍人的創業稅收,給予軍人創業貸款優惠,支持軍人返鄉自主創業,鼓勵退役軍人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實現自身價值。

3.以網絡技術為依托,創新“互聯網+”農業學習模式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2.3%,較2020年3月提升6.1個百分點”。[31]農村地區網絡普及率逐步提高,為農民的數字化學習奠定了技術基礎。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創新農業學習模式應做到以下幾點:(1)遠程教育走進課堂培訓。課堂培訓是農民學習最常規的形式,能夠幫助農民系統地學習農業知識,夯實理論基礎。將遠程教育網絡運用到課堂技能培訓,分農時、分批次組織農民參加學習。開展線上、線下農業技能輔導報告和專題講座,將新型農業理念和知識傳播到農村。(2)應用互聯網進行農業技術在線推廣。以往,農業技術通過面對面交流的形式進行推廣,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出現推廣工作效率低、推廣難度大等問題。應用互聯網技術,把先進的農業技術拍攝、制作成學習視頻,通過網絡進行傳播,能夠節約推廣時間,提升推廣速度和效率。另外,在傳統的面對面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聘請農業專家以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在線指導,提升技術推廣的專業性。(3)借助“微平臺”實現泛在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云計算等數字化手段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和學習軟件打造具有針對性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以移動端APP、微信群和網絡直播課堂等“微平臺”實現農民泛在學習。借助“微平臺”進行學習,既能滿足農民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又能提升農民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猜你喜歡
農民培訓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