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臨床心理特點及護理特點

2021-09-17 01:52張強
醫學概論 2021年6期
關鍵詞:血液病心理特點老年

張強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臨床心理特點,探討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2004年5~12月收治的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137例,對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結果 ?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臨床心理表現為焦慮、懷疑和僥幸、悲觀和絕望、坦然和求生。結論 對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以心理護理為重點,全方位的個體化護理,可以減輕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礙,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老年;血液病;心理特點;護理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惡性血液病占較大比例,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國內外許多研究均發現癌癥的發生、發展及預后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通過心理行為干預,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質量。本文對137例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進一步探討和完善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并提出護理對策。

1 ?臨床資料

137例均為我科2004年5~12月住院患者。男70例(51.09%),女67例(48.91%);平均年齡62.64歲(50~86歲),其中:50~59歲63例(45.99%),60~69歲52例(37.96%),70~86歲22例(16.06%)。本組血液病患者中白血病38例(27.74%),多發性骨髓瘤27例(19.71%),惡性淋巴瘤29例(21.17%),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13例(9.49%),再生障礙性貧血9例(6.57%),過敏性紫癜10例(7.30%),其他11例(8.03%)。

2 ?老年惡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表現

2.1 ?焦慮和恐懼 ?一經初診為惡性血液病,往往給患者和家屬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由于醫學知識的缺乏和社會對此類疾病的觀念,患者初期表現為焦慮緊張、驚恐不安、行為失控等恐懼心理狀態。以至于患者出現食欲不振、睡眠不良、血壓波動、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等。同時由于輸血、化療的嘔吐、脫發等副作用以及病友的痛苦或死亡的影響等造成的心理負擔,將自己陷入死神即將來臨和極度恐懼狀態之中。

2.2 ?懷疑和僥幸 ?患者常因發熱、反復鼻出血,或者嚴重的貧血入院。因此,在焦慮和恐懼的同時,患者不相信會患如此絕癥,對診斷持懷疑態度,甚至抱有僥幸心理,而希望僅僅是感冒、勞累等原因。

2.3 ?悲觀和絕望 ?多數患者難以接受這一診斷,但一經確診,其心理上的支撐和期望徹底破滅,就背上了“不治之癥”的思想包袱。表現為情緒低落,整日抑郁寡歡,沉默少語,不愿與正常人接觸。加之治療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患者會產生強烈的憂傷和悲觀厭世甚至絕望的心理。這一時期的患者往往拒絕接受治療和易于發生意外事件。

對于病情反復、長期臥床的重癥患者,經過長期的藥物治療、數次化療、放療,效果仍不明顯,甚至越來越差,其心理狀況尤為令人擔憂。伴隨著時間延長和身體免疫力的下降,各種并發癥,如感染、出血、發熱、低蛋白血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其心理承受能力也達到了極限,對治療完全失去了信心。此時患者往往對家屬和醫務人員語言行為產生敵對心理,臨床表現為不與醫務人員合作,拒絕治療,因此也是意外頻發時期。

2.4 ?坦然和求生 ?部分患者性格豁達開朗,心理素質好,加之與身邊病友的交流,對所患疾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因此有坦然面對,并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對這一部分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也更具信心,也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3 ?討論

由于老年人閱歷豐富,易于溝通,因此心理護理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3.1 ?基本心理護理

3.1.1 ?保持良好的情緒 ?情緒的好壞能影響病情的發展。焦慮、緊張、恐懼、絕望等情緒能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促使癌細胞快速增殖,從而使病情惡化。相反,積極快樂的情緒能使機體免疫力增強,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發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對于疑似病例,不輕易做出診斷,不能向患者透露病情,或者流露出暗示的表情。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應適當確切,避免引起或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對已確診的患者應以熱情、體貼、和藹、充滿信心的語言和態度接待患者,給患者以深切的同情和安慰,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喚起患者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3.1.2 ?開展病情知識護理教育 ?由于患者對血液病缺乏了解甚至有片面認識,加強對患者相關知識的教育十分重要。應向患者講解血液病特點、治療過程和方法,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對自己的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并相信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此病是能夠治愈的,從而增加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穩定其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3.2 ?個體心理護理

3.2.1 ?突出個體心理護理 ?護理工作不僅僅是護理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物質等方面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信仰、習慣和個性,正視人生價值觀和自然規律。

3.2.2 ?制定治療計劃時的心理調適 ?處于不同病程中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對病情不了解的患者(如剛患病不久),常常懷疑、猜測而引起焦慮,此時不應把病情全盤向患者說出,應給患者一定的時間,使他們看到同室的患者緩解、康復,從而認定此病是可治愈的;對較了解病情的患者,對于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及死亡的威脅而精神抑郁,隨著治療的進行、病情的好轉,患者感到了希望,恐懼感逐漸消失。但病情的反復,往往使患者又陷入了焦慮、絕望的心態中。所以應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多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

3.2.3 ?實施治療計劃時的心理支持 ?因為白血病的治療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要對患者說明各種治療手段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如期完成治療計劃。另外,鑒于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差,即使患者對治療有了充分準備,但若化療中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并超過了患者的想像和忍受能力,就應及時給予心理支持和對證治療。培養患者積極向上、戰勝疾病的樂觀情緒。

3.3 ?心理護理與臨床其他護理相結合 ?對惡性血液病患者來說,治療的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減輕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通過患者、患者家屬與醫護密切配合,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處理,使患者能得到系統完整的治療,以取得最佳療效。

總之,血液病患者心理上往往經歷由不知、懷疑、否認到無可奈何認可的過程,表現為對病情由關心轉為隨意、不過問病情變化和治療用藥。因此,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各個階段的心理,用同情、勸導、啟發、鼓勵、安慰等方式與患者交流,幫助和指導患者分析和面對現實,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恐懼、抑郁和絕望,增強其生活的勇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歡
血液病心理特點老年
關于山區高中班主任專業能力訪談
敘事關懷護理對惡性血液病患者治療初期的影響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MICM分型在白血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