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2021-09-22 13:24呂西格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關鍵詞:教學效率教學設計教學質量

呂西格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由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維度構成,它們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章對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設計策略進行研究,以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設計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116-02

語文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如何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經,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提高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诤诵乃仞B科學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是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前提。因此,提升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尤為重要。

一、語文教師教學觀的重建

要研究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設計策略,就要轉變教師教育理念,即向語文核心素養觀念的轉變。而在核心素養下提升語文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從“知識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此外,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觀,提倡“先學后教”“少教多學”。所謂“先學后教”,即先讓學生自學,教師針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開展教學;所謂“少教多學”,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教的內容必須是學生不懂的,還要權衡好教與學的關系。因此,教師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用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上。

二、設計教學目標

1.注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部分,是其他素養的根基,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語言的建構與應用,即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階段,首先發展的是口語,再逐漸發展書面用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語言的表達和經驗的積累,通過鼓勵學生閱讀、定期舉辦朗誦比賽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2.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深度思維”的習慣。因此,教師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看法。只教學生不懂的知識,是近年來課堂教學的一大趨勢。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聚焦核心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時做到少而精,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審美鑒賞與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感受學科之美,從而引領、指導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體會詩詞的格式音律之美,體會散文優美的意境。光體會還不夠,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模仿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行創造,這樣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4.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值得學生去欣賞和傳承。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課程組的專家精挑細選的,不同的課文蘊含不同的文化和情感。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介紹了客家和傣家的風土人情;《月球之謎》描寫了月球獨特的地貌,揭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草船借箭》表現了諸葛亮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激發了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調動了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三、設計教學內容

1.閱讀環節——鼓勵自主學習

閱讀環節是學習課文的起始環節,通過閱讀課文,學生能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課文篇章結構。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思維受到束縛,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低下。

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提倡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讓學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做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角色,對學生多加鼓勵和贊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營造閱讀氛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發散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及其思想內涵。

2.思考環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做到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課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考。教師還可以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打破“一言堂”的教學局面,實現多種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真正成為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主陣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闭Z文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要把探究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沒有思考的探究將流于形式,沒有探究的思考將成為空中樓閣。

3.表達環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在閱讀課文和進行深度思考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傾聽他人觀點的過程中,能彌補自己的不足,積累閱讀經驗,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大膽表達,以活躍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四、設計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個體性的、微觀性的、具體化的教學活動,是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和相互作用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鼓勵多元化評價,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成長記錄袋評價

傳統的結果性評價以考試為目的,以成績為主,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檔案袋評價法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符合發展性評價的要求,側重于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學生作為“學習建構者”記錄自己的學習軌跡,教師利用學生大量的真實性學習材料來評價學生,可克服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改善教與學的過程。一系列研究表明,檔案袋評價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一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閱讀,并在閱讀后將文中優美的句子和自己的閱讀感悟做成一張閱讀卡片,將這些卡片放進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2.非正式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非正式評價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評價方式更加側重于感性,能把學生的思維、情感、興趣、認知等充分調動起來。它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而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有裨益。

總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只有將核心素養培養與語文教學設計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注重審美鑒賞與創造,突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江.新課改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曹亞丹.成長記錄袋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3]計宇,李廣.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9(02).

猜你喜歡
教學效率教學設計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論花樣游泳運動員選材和初級教學模式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培養樂學情趣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探究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