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易地扶貧搬遷點學生學困成因及應對策略

2021-09-22 15:06王作祿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社會環境學校管理藝術教育

王作祿

摘要:易地搬遷點學生因為社會、家庭、學校、個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了很多學生成為學困生,在學校學不懂,留不住,廣泛存在輟學風險,給學校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結合實地走訪調查,研究分析,學校教育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教育改革,實現易搬學生安置的目的和意義,留住學生,開辟發展的教育思路。

關鍵詞:控輟保學;社會環境;家庭監管;學校管理;德育教育;藝術教育

前日,從學校獲悉,某易地扶貧搬遷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出現了很多學困生,學??剌z保學工作開展難度相當大。為了找到該部分學生學困成因,以突破學校教學管理的不足,改變學生不想入學就讀,入學后又留不住的現狀,組織人力對該部分學生進行入戶走訪、交流談心。我所在的小組一共走訪了學困學生38人,綜合對他們走訪談心的情況,我認為造成易地扶貧搬遷點學生學困的原因有如下幾類。

社會環境因素:學生在易地搬遷之前所處的是縣域內相對較偏僻、較貧困的山區,存在家庭經濟困難,上學條件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基礎差,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易地扶貧搬遷過后,這類學生聚集居住到了一起,又形成了一個惡性大環境,他們逃學都比以前有伴了,逃學了也找得到玩的了,更大程度的給該部分學生的上學帶來了困難。再加上來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走進了一個新的學?;虬嗉?,本就學習困難的學生,在這里更加突顯了其學習上的弱點,成績落后成了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這部分學生大多是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的單親家庭,一部分是父母重組婚姻的家庭,還有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輩監護或者是叔伯姑姨等親友監護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的監管不力,甚至很多家長對學生入學讀書本身就不在意,在他們的心中,只要孩子能吃飽穿暖,順利長大就行了,能不能讀好書不重要。特別是女學生,還存在家長準備為學生尋找婆家,包辦婚姻。走訪到一個年齡14歲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女生,由于父母離異后,親生父親將其賣給別人,后經警方協助才得以挽救,隨母親跟隨繼父生活,前面的變故導致學生不相信身邊的人,經常離家出走到姨媽家,姨媽又極力的想撮合其做自己的兒媳。由于姨媽對她相對較好,學生竟產生了要與表哥結婚的想法,母親和繼父都勸說不了。學校的老師到家里走訪,想通過勸返復學、心理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她竟用自殺的辦法來反抗。我感覺這樣的事例簡直觸目驚心。

學校管理因素:由于易搬人口大幅度增加,易搬點學校融入了太多的易搬學生,導致學校存在大班額、學位緊張等現象,加之易搬點學校都是為滿足易搬人群而新建的,各方面都是新組建,老師之間配合、磨合都還不到位,各方面的管理都存在一些疏漏。學校社團活動、體藝教育等方面都還沒有正常開展,學困生在學校文化學習跟不上,社團活動、體藝教育又無法開展,自然就在學校找不到存在感,也就會對學校生活產生厭倦,從而走向社會,成為輟學的重大風險。

學生個人因素:學生個人的因素主要表現為學習基礎差、學習態度不好、學習習慣不良。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沒有學習成就感。對自己的學習生涯存有隨波逐流,任其發展的觀點,沒有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也從不給自己定什么發展目標。就把上學讀書當作是完成任務而已,沒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針對上述各種成因,根據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想要改變易搬學生的教育現狀。我認為要從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自強、自立、感恩、奮進”的德育教育,有力促進“德育”和“智育”相結合,針對我們面對的特殊教育群體,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中滲透“自強、自立、感恩、奮進”的德育教育。改變我們學生及家長的不重視教育、依賴政府、不積極生存的現狀。根據遷入學生知識基礎差,對知識學習厭倦,學校以少先隊為陣地,成立音樂、體育、美術等多個學科的不同社團組織,吸納廣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通過在學習、發現的過程中學會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培訓學生的全方面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不會感到學校教學活動的枯燥乏味。加強德育教育和藝術教育的同時,合理兼顧知識文化的傳授,發展學生智力,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和班級文化布置緊緊抓住“自強、自立、感恩、奮進”的德育主線,以音樂、體育、美術和書法的教育為載體,為學生打造校園的特色風貌、辦學理念,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勤奮學習,報效祖國。充分利用班會向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并加大學生行為規范和衛生習慣督查力度。

以豐富的德育教育促進智育教育的發展,把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取向結合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切實喚醒學生的發展潛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有可能改變當前實際問題。

學校要配強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學科教師團隊,成立相應的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社團活動,開辟藝術教育的空間,讓藝術教育成為特色,樹立品牌。全體老師參加,語文教師為主線,以書法教育和社團活動的方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帶動詩詞教育,全面推動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和傳承。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機制,不要緊盯學生文化成績,多渠道、多思路對學生施展教育影響,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來正確引領易搬安置點學生。給學生搭建學習、成長、發展的新路子,廣開發展路,藝術培養人。讓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文化知識,還能有玩的,有學的,玩中學,學中玩。

總之,易地扶貧搬遷點的教育絕不能簡單地繼承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必須在安置易地搬遷學生的教育上有所行動,有所變化,才能讓易搬點學生搬得出來,住得下來,學得到東西,改變得到生活。只有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易地搬遷的作用,打贏全國脫貧攻堅戰,并取得長久的戰斗成果。

猜你喜歡
社會環境學校管理藝術教育
環境教育與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向
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嘗試
從《無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觀意識
誠樸決策管理學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