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訓練模式在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

2021-09-22 15:06段桂芹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評估標準心理健康

段桂芹

摘要:行為訓練模式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可以適用于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本文介紹了行為訓練模式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此模式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行為訓練模式;心理健康課

心理學提出,人的心理過程是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統一。而目前的心理健康課普遍把重點放在了情感體驗上。例如,某中職心理健康教材就提出心理健康課宗旨是:“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從中看出情感體驗在目前心理健康課的重要性。這樣的課堂追求情感體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學生會有心靈感悟,但卻很難實現課堂所獲在課下的遷移。而使用行為訓練模式進行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行為的改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行為訓練模式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

行為訓練模式以行為訓練法為基礎,行為訓練法則以本世紀初美國的行為主義為其理論基礎。美國心理學家華生主張人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只要確定了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就能調整刺激,達到改變人的行為的目的。

二、行為訓練模式可以應用于心理健康課的教學

行為訓練模式目前多用于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上,也有用于異常心理的矯正上,如對孤獨癥的治療即使用行為訓練法(ABA)。心理咨詢界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行為訓練模式,而在心理健康課的教學上,行為訓練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使用。而行為訓練模式適用于用心理健康課的教學上。

1.行為改變是心理健康課重要內容之一

心理學提出,人的心理過程是知情意行的統一。行為改變與認知改變、情感體驗一樣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有的主題重點是認知改變,有的主題側重點于情感體驗,也有的主題以行為改變為教學重點。因此,不是所有心理健康課內容都以情感體驗為重點。

2.心理健康課最終目標體現在行為變化上

心理健康課最終目標是學會掌握心理調解方法,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最終目標就在行為改變上得以體現出來。而認知改變和情感體驗都是達成最終目標的過程或是階段目標。

3.行為改變會影響認知和情感的變化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個人行為的改變會帶來情感的變化,從而引發認知的改變,繼而帶來行為更大的變化。因此,行為是人心理活動的結果也是新的心理活動的起點。

行為訓練模式在以行為改變為重點的心理健康主題中,通過改變學生行為,可以更為有效的實現心理健康最終目標。

三、行為訓練模式的核心要素

行為訓練模式在不同的領域使用方法各有不同,但無論如何改變,都包括了幾個核心要素,即評估現狀、總結標準、訓練行為和評估效果。

1.評估現狀

學生對自我的心理現狀一般缺乏一個客觀的了解和認識,通過評估現狀,學生可以對自我有個科學客觀的了解,這是學生行為改變的起點。

2.總結標準

人們對自己的心理世界是十分的熟悉又十分的陌生,因為時時刻刻感受著自我心理世界而十分的熟悉,又因為對心理世界缺乏科學的認識而倍感陌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行為的標準,這一標準就成為學生改變自己行為的參照標準,學生改變自我就變得有章可循,不再茫然無知。

3.訓練行為

由一個行為轉變為另一個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進行多次的練習方可。給學生提供相關案例,帶領學生根據行為標準進行多次訓練,從而掌握其標準,行為也就容易發生改變,從而提高相關能力。

4.評估效果

學生在多次行為訓練后,再次進行評估,和最初的現狀評估進行對照,學生會感受到變化,從而增強成就感,也會增強學生行為改變的動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應用行為訓練模式的注意事項

行為訓練模式是以改變行為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使此模式更有效的應用到心理健康的教學中,提高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行為訓練應以感受意義為前提

心理健康課中以行為改變為重點的主題,都應以充分的體驗到行為改變的意義為前提,因為只有充分感受到此行為改變的重要意義,才會有行為改變的動機,也才有可能會涉及到如何改變。例如,《樹立自信》一課,學生只有充分感受到自信的魅力,他們才會有樹立自信行為的可能。因此,在行為訓練之前,學生需要先體驗,感受其行為改變的意義,做好行為改變的心理準備。

2.評估方法需要多種多樣

本模式需要學生評估現狀和行為改變的效果,其評估是確定行為改變的起點和終點,以促進行為改變為目的。由于心理的評估常常是主觀的,難以做到像評估自然科學一樣的嚴謹,因此,評估的方法需要多種多樣,以更活潑的方式為主,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梢允褂脭底址ㄟM行評估,例如10點評分,更為活潑的方式是用5顆星進行評分。也可使用隱喻法進行評估,例如通過畫圖達到評估的目的。

3.行為標準的總結應以活動為主要形式

行為標準是學生行為改變的參照榜樣,學生充分認可標準,才會參照使用,否則就失去了標準的意義。在標準總結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與體驗,這樣得出的標準,學生會完全接受,使之真正成為行為改變的參照。

4.訓練行為可以拓展到課下的作業與實踐中

除課堂的行為訓練外,可以給學生布置行為訓練的家庭作業,或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行為標準改善自我行為。這樣,學生在課堂中所掌握的行為標準,可以遷移到其日常生活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猜你喜歡
評估標準心理健康
最新出版團體標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永遠幸福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黨員標準是什么?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