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策略研究

2021-09-23 00:49吳秀琴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1年25期
關鍵詞:低碳城市城市規劃發展

吳秀琴

摘 要: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資源配置的最重要手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新時期低碳理念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利用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發展方式、促進城市功能合理、改善城市結構問題的一次嘗試,也是傳統城市規劃進行深刻變革的必然結果?;诖?,本文就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策略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低碳城市;城市規劃;發展

1 低碳城市發展概述

低碳經濟最早出現于2003年的英國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其中提出低碳經濟是利用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經濟產出,它是創造更高生產生活標準、更優生產生活質量的機會和途徑,為先進技術的發展、使用與輸出創造機遇,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新的商機。低碳經濟概念一經出現就得到人們的快速響應,以此為基礎出現低碳城市、低碳社會等概念。因為城市排放溫室氣體的量在全世界總量中占據的比例高達80%左右,所以城市低碳化發展得到更多關注。

2 我國城市發展存在問題

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后邁入了快車道,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GDP更是超過100萬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帶來了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聚集帶來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等日趨嚴重。城市內居民的生產生活與各種資源和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由于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不受限制的無序擴張,導致城市用地布局失衡,城市中心過于密集,缺乏必要的綠地和休閑場地,人口和產業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呈現加劇態勢。2020年以來的新冠病毒肆虐,在大城市尤其是人口密集區域發生快速的感染傳播,就是與目前城市生活密集和環境惡化有不可避免的關系。

3 基于低碳城市理論下的城市規劃策略

3.1 低碳城市空間布局策略

3.1.1 低碳城市空間結構

城市空間結構決定著碳排放的方式,二者具有非常緊密的相互聯系,城市人口分布特征與空間結構是否合理決定了降低碳排放的可能性。長期以來很多城市空間布局“攤大餅”式發展,造成了局部城市地區建設密集人口密度過大,城市“熱島”效應凸顯。一是要遏制這種無序的城市擴張,減低熱島效應帶來的能源消耗,并提高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二是要持續疏散人口和建設規模,引入“田園城市”理念,將綠廊、風廊、視線通廊融入城市之中,合理劃分和間隔不同功能區域。在城市空間結構上,通過對本地區的地域特點、產業特色、氣候溫度、生活習慣等多個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因地制宜的確定城市的空間結構,制定不同的低碳建設措施,確保措施能夠結合實際。

3.1.2 低碳城市用地規劃

要合理制定城市土地用地規劃和開發強度,合理劃分城市基本農田、城市用地開發、生態環?!叭龡l紅線”,在全域范圍內結合區域的山水林田特征,做好各功能區域的規模和范圍的劃定。將生產生活用地合理配置,減少人們在不同功能之間穿插帶來的交通擁擠、鐘擺式工作、教育醫療與居住地脫節等現象,大大減少布局不合理帶來的高碳排放生活。并且不斷優化已規劃或在建區域的各項功能,比如說在居住區中設置一些小型的辦公和商務用地,讓部分區內人口實現區內工作,減少通勤能量消耗。還可以在工業區中布局餐飲、酒吧和臨時幼兒園等,讓工作者需要的工作、照顧孩子、休閑娛樂等功能在園區內就能滿足,為工作者帶來實際的便利和舒適。通過區域功能混合和滿足需求為主導的功能提升,不斷糾正原來區域功能布局不合理或者分區僵化的狀況。

3.2 低碳城市交通體系策略

建設低碳的城市交通體系,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城市的道路排放。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和產銷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汽車生活帶給現代城市生活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堵塞、能源消耗、尾氣污染、城市交通安全等諸多問題。有關環保機構研究表明,近幾年在我國全面爆發的霧霾問題與我國道路車輛過多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減低城市道路的碳排放量,減少環境和尾氣污染,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就顯得越來越迫在眉睫。

3.2.1 低碳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道路系統規劃要注意通行效率,在大城市內建設便捷快速的貫穿各中心的快速干道,使城市主要車流可以在各區域之間快速通達,減少擁堵和資源浪費。在大城市外圍建設不進入的過境快速通道,減少過境車輛和物流運輸車輛對城市內部交通流量的影響。在中小城市的主要居住商業區,可以適當的提高道路等級配置,減少干道長度,增加支道。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地區的經濟活躍度和人口密度,在密集的地區多加支道,實現主干道的合理分配,形成多層級多規格滿足不同交通需求的低碳城市道路體系。

3.2.2 綠色城市交通系統

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有大運量需求的大學城、工業園區、衛星城、商業辦公區等地區也在導入BRT等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實現跨區域之間的人口點對點的大容量迅速送達。構建低碳城市交通,還需要培養人們低碳生活的習慣。道路碳排放的增加,跟現在人們生活富足普遍購買私家車有很大的關系,城市道路網的增加無法滿足汽車增加的速度,這讓城市道路網不堪重負,城市交通擁堵成為必然。要加大鼓勵人們綠色出行的力度,號召人們減少或有限制的開行汽車。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結合城市綠地、公園、廣場等規劃建設以自行車道和散步道為主的“城市慢道”。按照“五分鐘生活圈”、“十五分鐘生活圈”的要求,在城市合理布局各項生活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控制各類設施的服務半徑,讓市民可以利用自行車、步行的方式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時也要注重交通環境的美化和安全性,結合道路綠化形成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設施安全的慢道系統。

3.3 低碳城市產業結構策略

據國家統計局報告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戶籍城鎮化率為44.38%,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聚集,城鎮化率依然有繼續提高的趨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對城市的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城市綠化等公共設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因此,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上,必須把運用低碳城市理念作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以求得城市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合理調整城市原有的產業結構。城市產業結構要在滿足不斷涌入的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以實現低碳化為目標,保障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提升,鼓勵和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要提倡清潔化、減量化和高效化生產,不斷淘汰落后產能,強化對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實現環境保護和產業效益的相互平衡。結合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能、地源熱泵、新能源汽車、城市垃圾發電、中水回用等新型產業,既滿足城市人口就業也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進行研究,提出了資源利用、交通體系、產業結構等方面的規劃策略,創建了一個新的更具活力的城市有機體系,以低碳理念重新塑造城市,讓城市經濟、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為為特征,使城市的發展和運轉在新原則下形成平衡、和諧的狀態,從而使城市環境和面貌更加舒適宜人,使城市生活更加低碳經濟,也具有不斷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高彥.城市綠地系統在低碳城市建設中的作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11):158-160.

[2]李豪,付林林.綜述我國城市環境保護機制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0(6):158-159.

[3]蔣晶容.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理念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經濟師,2019(11):159+161.

猜你喜歡
低碳城市城市規劃發展
區域發展篇
咸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與治理路線圖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電子商務對上海低碳城市建設的影響
《城市規劃評價及其方法:歐洲理論家與中國學者的前沿性研究》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對我國當前城市規劃中公共參與的思考
低碳城市建設視角下城市新區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