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數學本質 回歸真實課堂

2021-09-30 23:01劉雪芳
下一代 2021年5期
關鍵詞:數學本質回歸課改

劉雪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我們在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效率。因此老師們便各顯神通,在課堂上注入鮮活、靈動的元素,課程改革以來,很多老師都在追求詩意的課堂、火熱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但我認為課改絕對不是一個“花瓶”,我們不能癡迷于“花花綠綠”課堂場景設計,更應該注重飽含豐富營養數學問題的設計。畢竟數學知識是嚴謹的,邏輯性強的一門學科,真實、樸實才是我們數學課堂的最高境界,因此我們在努力調動孩子學習熱情的前提下,更要科學地把握知識的命脈,注重數學本質? 回歸真實課堂。

關鍵詞:課改 ; 數學本質 ;回歸 ;真實課堂

課改,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和生命涌動的舞臺。讓“冰冷”的數學課堂“火熱”起來,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在數學課堂“風景”越來越美麗的時候,我們千萬別只顧“觀賞美景”而步入了“歧途”。如今有的課花樣百出,活動操作一個接一個,看似高潮迭起,實則“華而不實”;有些只見動手,不見思維;各個環節看似 “井然有序”,但卻缺少數學思想的邏輯聯系;學生情緒看似高昂,卻缺少了冷靜的思考與理性的分析。畢竟數學知識是嚴謹的,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此我們要做到數學問題多一點,思考感悟應多一點,思維交流應多一點,學生學習、運用數學的能力提高一點。扎扎實實地從形式表象追溯到知識本質,求真,是科學的生命,同樣是課程改革的生命。我們一線教師在課改道路上,要學會正確取精棄糟,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的精華,準確把握數學的命脈,注重數學本質? 回歸真實課堂。從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一、丟失了數學本質的原因

(一)誤以為熱鬧的課堂才是“課改”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新的理念指導,眾多的新模式,不少老師欣喜若狂,爭相模仿。于是,不計成本地花大量的時間去制作課件;盲目地、形式化地設計小組合作等……課堂上多姿多彩,熱鬧非凡,課改成了一張張虛多實少的“花架子”。曾聽一位老師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幅美麗的畫面:鳥語花香、小橋、河流,一些大白鵝在河里嬉戲,這時優美的音樂響起,教師伴隨著動聽的音樂唱起了《春天在哪里》,還邊唱邊舞,學生也隨著一起盡情歡唱。接著老師問:“大家喜歡小動物嗎?”生:“喜歡!”師:“好!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動物王國?!比缓箅娔X播放動畫片。接著讓學生觀察畫面并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紛紛積極發言:生1:“我發現橋下面有水!”生2:“我看見小河里有魚?!鄙?sub>3:“樹下有5只兔子在跑?!鄙?sub>4:“幾只小雞在吃蟲子?!鄙骸畮追昼娺^去了,本該體現的數學信息卻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學生一直糾纏于音畫的非數學信息之中。這種熱鬧絢麗的課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建構又有多大好處呢?其實形式熱鬧的課堂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活躍,靜靜的課堂中也有活躍的思維,甚至表面的安靜更能蘊育激烈的思維,迸發火熱的思考,這才是數學課堂應有的獨特魅力。

(二)課堂上十分牽強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少老師片面地理解“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上不論教什么內容都十分牽強地挖掘所謂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甚至不顧背離了數學的問題屬性,導致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味”掩蓋了“數學味”。曾聽過一位老師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他原本的設計意圖是想通過出示生活中的“森林覆蓋率”來引出“百分數”這個新課內容的。出乎大家所料的是他先播放前不久在他們學校附近火燒山的場面,大家看得“大汗淋漓”之時,老師花了好長時間,神情凝重地進行“用火”安全的思想教育。接著又播放他們學校師生共同為火燒山后一起植樹的畫面,再次對學生進行“愛護化草樹木,保護綠色”的思想教育。上課已經過去十多分鐘了,“峰回路轉”還沒有出現與本節課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像這樣,縱然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雖然是滲透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但這樣偏離數學主題越來越遠了,老師把數學課上成了德育課。其實課堂上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要能激趣,更要恰當好處地蘊涵將要學習的數學內容、數學信息;要十分微妙地使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在合適的生活素材中,毫無痕跡中得以滲透,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內容科學地整合起來,體現數學課堂的魅力。

二、注重數學本質,回歸真實課堂

(一)發揚傳統教學優勢進行革新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緊鑼密鼓地實施, 面對一套又一套的修訂了再修訂的教材,對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究已成為新一輪教改關注的焦點。教學界流派紛呈,熱點問題層出不窮,我們不禁眼花繚亂甚至隨波逐流去追求教學時髦,便徹底屏棄了傳統教學觀念與方法,一種過于激進、不切實際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在少數教師中產生與存在。我認為“改革創新教學”是優化數學教學的方式和途徑,不要忽略“承舊”以“創新”,只有 “適合的自己”才是最好的。我們應冷靜地思考如今的教學需要怎樣的革新?要革掉什么?又要繼承和保留什么?傳統教學曾為我們培養了多少人才,怎么可能會沒有結晶的沉淀呢?因此我們應當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的精華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才不會偏離軌道。記得上次北師版編寫組來我們縣進行教材培訓,在學習會上?,專家展示了風格完全不同兩節課的課堂實錄,都是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第一節課是一位年長教師進行完全傳統式的教學過程,首先是復習兩三位數的讀法,然后說出讀法;然后是四五位數的讀法,接著又總結讀法;最后是多位數讀法,又歸納讀法……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比較平淡卻十分扎實,學生掌握得好但相對學得乏味。第二節課是一位年輕教師執教的,她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讀多位數,然后匯報,因為教師沒有指導,孩子們的讀法五花八門,但此時老師并沒有及時去點撥引導,而是繼續去“張揚學生的個性”,半節課下來都是學生在“發表”自己“獨特”的讀法?!斑€有別的讀法嗎?誰再來試一試?”學生誤以為老師挺喜歡這樣別出心裁的讀法,一直到下課教師也沒有去歸納正確的讀數方法。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課孩子是“快樂”了,但基本的數學知識又掌握得如何呢?所以當時培訓專家現場發問:“在座的各位老師你會喜歡哪節課?為什么?”我當時馬上站起來說:“我會喜歡第三節課!”大家很納悶,我說:“我會把傳統的教法與革新的教法進行互補滲透,取其兩者之長,棄其兩者之短,既有豐富精彩的過程又有扎實科學的知識歸納,整合成在發揚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再進行革新的第三節課,我相信孩子們一樣會學得很開心,教學效果也肯定更好!”全場掌聲四起,我相信大家的掌聲是在贊同我的想法,在課改路上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好傳統教法的精髓,讓數學課堂閃爍智慧的光華。

(二)科學創設情境,形成知識技能

數學來源于生活,有些知識點,學生的學習要與一定的情境聯系起來才學得更容易,學得扎實,在真實有效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因此我們在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時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只有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作為支撐物啟動教學,才能讓學生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的目的,從中深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品嘗運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例如我教學《植樹問題》理解“間隔”含義的時候,課初直接出示我縣學生十分熟悉的 “五指石”旅游景點,很自然地引出“五指四間隔”的現象,再進一步結合實際讓學生明確“間隔數與棵數”的關系,讓學生在簡單有效的情境中很快就建構了新知識。為了讓所學的知識形成實用的技能,在課堂訓練環節中我設計了“神州6號”航天員與地面指揮中心每間隔2小時通話一次,以及劉翔跨欄賽等大家關心的生活素材進行相應問題練習的設計,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基本知識技能學得很扎實,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和應用過程,不應該只停留在對數學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的灌輸與記憶。要善于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及思維訓練因素挖掘出來,把許多有價值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參與中,通過操作與實踐,由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完成知識的發展過程和“獲取”過程。教師再按照思維活動過程的規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優化他們的數學思維品質。如教學“解決問題”時,要組織學生審題、作線段圖、寫數量關系式、寫檢驗過程等,培養他們分析、推理、驗證等思考方法?!案拍睢鳖愋偷慕虒W,要創設具體的實例讓學生去感受、發現再歸納。如學習《什么是面積》一課,我先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大量的物體和圖形的“面”,再總結出“面積”的含義,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有關“定理、公式”的教學,要滲透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等思想。如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我先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采用“剪拼”“對比”等學習方法去發現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其中有價值的是在推倒過程中領悟了公式發現的根由,遵循了學生的思維途徑和思維規律,長期訓練便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更好地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注重歸納、梳理數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

數學本色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其知識結構具有條理性、邏輯性和嚴密性。因此當學生學習完某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教師要幫助他們把握知識內在的聯系,注重歸納、梳理數學知識,形成整體性的“認知框架”。也就是將所學知識納入原來的認知結構上“生根發芽”,為以后此類問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幫助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后,一定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對整個學習、探究活動進行反思與評價,歸納與總結,內化所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例如我教學比較復雜的《 求平均數》一課時,在學生經歷了“求平均數”的知識形成過程以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歸納出求比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總數量÷份數=平均數”,教師要板書讓學生熟記下來。當學生接受、理解了其中各部分間的關系以后,在以后解決此類問題的時候他們便有綱可依,計算方法還能引導學生去找到解決問題的必須條件,更方便快捷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對比較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再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點,讓學生頭腦中有關“平均數”方面的知識脈絡更豐富更清晰,有利于幫助學生更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五)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展現數學魅力

數學課堂上在幫助學生學會新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更好地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失去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例如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認識鐘表》后,布置學生在家自己設置早上起床的鬧鐘時間,設計自己在家的生活、學習作息時間等。又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的練習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生活情境辨析題(1)“一個水池平均水深1.3米,小華身高1.50米,他不會游泳,他下去戲水安全嗎?”引導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去辨析,十分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2)“某公司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假如你去應聘這家公司,要考慮到哪些情況?”這樣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分析問題,才不會輕易上當,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從而更加良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結束語

課改走過幾年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被各種充滿教育新理念的創新模式打破,給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源泉。但同時我們更應該透過多姿多彩,熱鬧非凡的課堂現象看到數學教學的本質。課堂上生龍活虎,卻丟失了數學教育的本質,丟失了數學課堂的本色,這不是我們課改的初衷和追求。因此我們在大膽地進行課程改革進程中,教師要實實在在地教;學生要扎扎實實地學,挺起“數學的脊梁”,注重數學本質? 回歸真實課堂。為我們的數學基礎教育健康持續地發展盡一分自己的微薄之力。

猜你喜歡
數學本質回歸課改
緊扣數學本質 豐富學習方式
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回顧反思”策略探析
數學教學要注重數學的本質
抓住問題本質滲透歸納類比數學思想
基于“茶文化”背景對中職旅游專業課改的思考
淺談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