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調研報告

2021-10-02 02:24陳菊楊曉燕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中等職業學校

陳菊 楊曉燕

摘要:為有效落實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研制滿足江蘇實際需求的教學指導方案,以問題為導向,對全省中職學校語文教師開展調查研究。主要從課標內容理解和教學實施情況兩大方面,找準新課標要求下語文教學的痛點和堵點,并從教學實施與管理、教師業務能力提升、主題教研活動推進、保障機制等層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教學調研;語文課程標準;中等職業學校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7C-0009-05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已一年有余,課堂一直積極響應落實,但由于面臨著一個復雜的系統而舉步維艱。新課標實施需要一種引導性智慧,即確立實事求是的改革方法論,聚焦課堂現場的中微觀研究,建構系統配套的支持性體系[1]。根據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指導方案研制工作部署,2021年3月至5月期間,語文學科研制組面向全省廣大中職學校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調研,了解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搜集教師在課標理解和實施層面產生的困惑,把握文化課教學的保障機制和教師能力提升需求,為語文新課標落地提供對策和建議。

一、調研方法

(一)問題設計

研制組按照制定方案、搭建問題框架、確立調研對象和方法、開展調研工作、分析調研數據、撰寫調研報告的思路展開工作,其中搭建問題框架是調研工作的核心部分。針對調研目的,科學劃分研究模塊,按照“課程標準—目標設計—教學實施—評價體系—保障條件”的支持性體系劃分5個問題維度,以此細化分解為17個問題指向,并從新課標中提取43個高頻詞匯作為問題關鍵詞,整合成12個訪談問題和35個在線選擇題。問題框架具體如表1。

(二)調研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對象為全省13個設區市218所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師(含行政雙肩挑的語文老師)。訪談樣本量65人,每設區市遴選5名語文教師參加訪談視頻會議。教師來自5所學校,職稱覆蓋初、中、高三級,其中省教學大賽參賽者和校級以上骨干教師各1名。問卷調查樣本總量為2460,樣本兼顧職稱結構、城鄉差別,教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如圖1、圖2。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問卷法是根據調研目標,設計調查問卷,廣泛聯系全省中職學校開展問卷調研,通過問卷星進行數據分析。訪談法由研制組成員制訂采訪提綱,通過騰訊會議App,將65位語文教師分6組開展在線訪談,整理錄音記錄,分類轉化、判斷推論,生成調研結果。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新課標廣受關注,教研培訓未覆蓋

1.新課標培訓尚未實現全覆蓋。教師參訓方面,有909位教師參加過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語文出版社組織的課標培訓(包括觀看學習錄制的培訓視頻),1089位教師參加過學校組織的關于新課標的培訓或教研,參訓比例達到81%。376位教師未參加過新課標培訓,僅聽說過新課標;86位教師(約10%)表示不知新課標頒布一事。新課標校本教研方面,所在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集體教研學習交流1次以上的達到94%,6%的教師表示學校從未組織過教師集體教研學習交流。

2.對新課標理解趨于一致。大多數教師認為,與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有以下重要突破和補充更新:明確了語文課程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作用;在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同時,新課標進一步提出語文課程的性質,即綜合性、實踐性,尤其強調了“真實情境”中的自主言語實踐的重要性;新課標提出了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即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部分,明確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2],學業質量標準是以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新課標設置了基礎、職業、拓展三個模塊,課程內容以專題形式出現,共有15個專題。其中75.81%的教師認為新課標提出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重大突破。

3.實施新課標遇到的困難較集中?!皩W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成為首要難點,課程實施和課程內容分列第二和第三。51.79%的教師嘗試依據新課標進行教學資源的自主設計與實踐,但成效一般;部分教師認為自主研發教學資源方面的能力不足。

(二)學習目標設計難在專題,堵在單元

調研數據顯示,2.11%、14.51%、49.7%的教師在提煉單元學習目標方面的教學行為分別是“從來沒有”“很少嘗試”和“思考過落實少”,提煉語文單元整體目標時,52.8%的教師認為“不清楚單元整體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作用”,50.24%的教師表示“難度在于教材選文缺乏共通性”,39.15%的教師認為“教材及教參未明晰單元教學內容”,24.35%的教師將難點歸為自身橫向統合能力不足等主觀因素。設計單元整體教學,78.86%的教師關注單元內容是否能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資源,關注學習情境和任務的設計;77.56%和65.02%的教師關注單元文體特點和選文主題,偏向傳統教學設計;24.8%的教師表示習慣于用網絡搜索現成案例,應付日常教學任務。

(三)專題教學實施困難,教師認知存在偏差

對新課標提出的15個專題學習內容,80.28%的教師表示“比較清楚”;在“是否認同專題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內容組織的綜合性、學習實踐的情境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這個問題上,95.28%的教師持肯定態度,認為以專題為單位組織教學內容,更利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問及語文專題教學實踐,15.37%的教師表示“還未嘗試”;已有專題教學經驗的教師群體中,86.1%的教師認為“有較大難度”。值得注意的是,訪談中教師將專題教學誤解為“專題研究”,解構了問卷調查中的兩個調查結果——“比較清楚”專題學習內容,肯定專題學習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把中職的專題教學與普通高中的研究性學習相提并論,對類型教學的認知模糊不清。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標準中等職業學校
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之我見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長短課”的必要性與實施建議
培養學生的生活素養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研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改變課堂從目標制定開始
尊重,讓語文教學更有效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