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研究進展綜述

2021-10-09 01:16紀浩杰金祥伽紅凱王克敏
天津農業科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研究綜述發展模式運行機制

紀浩杰 金祥 伽紅凱 王克敏

摘??? 要:煙葉產業綜合體是在農業綜合體的基礎上提出的新概念,是探索煙葉轉型升級、穩定核心煙區和煙農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新模式,是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本文回顧了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歷程,并與農業綜合體和田園綜合體的概念進行辨析,從已有研究中提煉出主要的基礎理論,進一步對綜合體的發展模式、組織運行模式進行歸納總結,為煙葉產業綜合體今后的實踐和推廣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經驗參考。最后,本文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研究視角提出現有研究的不足以及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煙葉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運行機制;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327; F326.1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9.007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bacco Industry Complex

JI Haojie1, JIN Xiang2, QIE Hongkai3, WANG Kemin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2.Guizhou Branch of China Tobacco Corporation,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3.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 Tobacco industry complex is a new concept put forward based on agricultural complex. It is a new path and new mode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bacco, stabilize the core tobacco area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obacco farmer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bacco industry complex, analyzeed the concepts of agricultural complex and pastoral complex, extracted the main basic theory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furth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of the complex, which provided a solid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experienc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tobacco industry complex.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from the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

Key words: tobacco industry complex; development model; oper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review

我國煙葉產區70%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1],對煙區而言,煙葉產業仍然是煙區農民增收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前我國煙草行業存在管控形式逐漸嚴峻、庫存高企以及供需兩側結構性失衡等問題[2],為推動煙草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煙區與煙農,促進煙草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貴州省煙草局于2020年提出煙葉產業綜合體的新概念。煙葉產業綜合體是以種煙面積千畝以上的核心煙區為單位,以煙葉生產為主導,融合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配套產業,形成要素互動、產業互補的多功能、復合型、創新型的農業產業聚集區。當前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全國各地都在以試點的形式探索,關于綜合體建設方面的理論研究還不足,對實踐的經驗總結也較為匱乏。因此,本文將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對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內涵、理論基礎、發展模式以及運行模式進行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1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內涵

煙葉產業綜合體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于2020年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各地都在以試點形式探索,經驗總結還不足。因此,理清其發展脈絡,對于準確理解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1.1 相關概念的提出

產業綜合體(Industry Complex)最早在發達國家的地區和相對封閉經濟系統的研究中涉及。1959年美國區域科學家艾薩德(Isard)首次提出,產業綜合體是發生于特定區位內的一組工業活動,這些活動在技術、生產和分配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聯系從而帶來節約[3]。最初產業綜合體的形成主要依賴于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從而帶動區域發展;而現代產業綜合體則是動態開放的系統[4],是全球價值鏈的某一環節在特定區域發生產業集聚的表現形式。張馨月和姜文藝[5]認為產業綜合體是一種以特定的產業集群為依托,以完整的產業鏈為核心,以完善的產業配套為支撐,以完備的生活配套為保障,能夠實現產業自我聚集、自我發展的新型園區空間模式??梢?,學者們普遍認為產業綜合體的重點在于產業集聚,是產業集聚后形成的一種空間組織形式。產業綜合體的概念起源于工業,隨后在不同的領域進行了豐富和發展,衍生出不同的形態,但是現有的關于產業綜合體的研究中各位學者大都自行定義,目前產業綜合體還沒有一致的概念界定。

2010年以來,我國部分專家學者從農業領域開始研究,對產業綜合體進行探索,先后引申出農業綜合體、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其中陳劍平院士是該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2012年提出現代農業綜合體的概念,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可,他認為農業綜合體是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核心和主體,以生產要素整合、全產業鏈整合、功能價值整合、城鄉空間整合為支撐和動力,通過多方合作,建設集農業改革新特區、農業產業新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區、農民居住新社區、農業生態涵養區、農業服務經濟區等于一體的,以農業現代化支撐新型城鎮化的具有多種綜合性功能的區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新平臺[6]。鄧秀新[7]提出現代農業綜合體是由產業集聚而成,與國外學者定義的內涵相一致,同時進行延伸,認為其具有的三點特性,即多功能性、復合性和創新性。到2017年,田園綜合體的概念才開始出現,而且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并在中央一號文件提及,具體表述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因此,學者們圍繞田園綜合體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認為田園綜合體是對現代農業綜合體的一種延伸,其兼具農業綜合體與旅游綜合體的特點,將旅游的功能融合到農業中來,開創出的一個新的綜合體形式[8]。

國家煙草局在2018年提出在全國部分省份開展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建設,探索打造“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煙草行業助力鄉村振興典范。中國煙葉公司在《2020年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中正式提出:煙區產業綜合體是指在煙葉種植區域,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托煙草全產業鏈,集聚優質土地資源,利用已建基礎設施,建立以煙為主、多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一產穩步向二、三產擴展,帶動煙葉產區產業振興、農民富裕。2020年全國建設51個“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示范引領煙區現代農業發展,更好助力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隨后,貴州省煙草局正式提出了煙葉產業綜合體這一新興模式。

1.2 相關概念的辨析

煙葉產業綜合體是將煙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綜合體,是農業綜合體的特殊表現形式,注重煙葉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且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理念、運行模式、發展目標均較為相似(見表1),是對兩類綜合體的實踐與發展。所以,總結歸納現有類似綜合體的相關研究,對于煙葉產業綜合體將來的調整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借鑒價值。

因此,煙葉產業綜合體是對農業類產業綜合體的大膽嘗試,是農業綜合體與田園綜合體的重大實踐與創新。與國外學者研究中注重“集聚”的內涵相比,農業類綜合體更加注重“綜合”的內涵,即發揮農業多功能性的基礎上,多種要素、多個主體充分融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轉變方向,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

2 相關基礎理論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系統的核心理論,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作為支撐,相關的理論包括:農業的多功能性理論、產業鏈理論、產業融合理論、產業集聚理論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等。

2.1 農業的多功能性理論

199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明確提出農業最基本功能是提供糧食和各種原料。與此同時,農業在經濟、環境、文化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功能,認識到農業多功能,也是農業向二、三產業拓展的重要理論基礎。按照農業不同功能,將農業區域分為可持續發展區、生態功能區、傳統農業區、生態脆弱區、都市農業區等。農業的多功能性在區域間存在差異,需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和利用,才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有學者認為需要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能夠推動農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實現農業的戰略意義。同時,農業具有多功能性也為農業注入新的動力,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高中國農業競爭力,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9]。

2.2 產業鏈理論

產業鏈(Industry Chain)的相關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書中將產業鏈理解為:企業在采購原材料和零配件之后,經過生產以及銷售,將產品傳遞給零售商和用戶的過程[10]。Marshall[11]進一步完善了Smith的產業鏈思想,認為產業鏈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內部的分工會擴展到不同企業之間的分工。在產業經濟學的研究中,產業鏈表示各產業之間基于特定的技術關聯和經濟關聯,同時依照特定的時空布局和邏輯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12]。產業鏈的實質是產業關聯,而產業關聯是表示各產業間的供給和需求、投入與產出的關系[13]。將產業鏈概念延伸到煙草行業,鐘術齡[14]認為煙草產業包含的產業鏈條較長,包含種植、卷煙制造、企業銷售、配套機械設備制造業、農藥化肥等物資行業,其中還包括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干預以及行業垂直管理行為,產業鏈管理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2.3 產業融合理論

最早關注農業產業融合的學者是今村奈良臣,于1994年開始涉及到農村產業融合的相關理論:要想實現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和農產品收入提高,則需要采用多種經營,在種植業和養殖業外,也要注重加工業、流通業、銷售業和旅游業,從而對其理論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六次產業化”的重要理念。植草益認為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即從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化,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的同時,使農民獲得二、三產業增值的利潤[15]。萬寶瑞[16]提出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鏈布局在農村,則產業和利益留在農村,實際上就是把能人、精明強干的勞動力留在農村,增強農村活力,使農民能獲得二、三產業的增值。此外也有學者提出在農村實現產業融合的路徑,即在農村內對一、二、三產業進行搭配、組合及優化,將產業鏈延伸和擴展,實現產業轉型,達到“1+1>2”的效果[17]。

2.4 農業產業集群理論

美國學者Porter在20世紀80年代創立產業集群理論,認為產業集群是產業內的企業、生產供應商、服務供應商以及專門領域的相關機構在地理上的一種集聚現象[18]。產業集群在不同行業具有多種表現形式,農業產業集群則是其在農業中的拓展與應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提出,農業產業集群是在農業生產基地周圍, 地理上相互鄰近, 以生產和加工農產品為對象的企業和互補機構, 由于共性或互補性聯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機整體。Hornberger等[19]基于花卉產業集群的研究,發現農業產業集群能夠促進農民增加收入。Kiminam等[20]在對奶業集群和啤酒花集群的研究中發現,農業產業集群對農民的收入和農村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影響。農業產業集群有助于形成規模經濟,達到一定的規模后專業化也有助于提高分工水平[21], 實現勞動者生產效率的提高、就業的擴大和收入的增加,最終促進農村的經濟增長[22]。

2.5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細分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層面。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上,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在發展中協調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自然屬性,同時關注人文環境,人文資源,人文生態問題,解決好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實現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在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綜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基礎,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的指導下設計其運行機制和運行模式,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功能與價值,把握好發展方向和目標,建立高效穩定的運營機制,從而實現均衡快速發展。

3 關于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模式研究

學者們對于農業類綜合體具體的發展模式研究較為豐富,各類農業綜合體的建設模式和內涵不盡相同,從而在實踐中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從不同視角對綜合體的類型細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其發展的本質特征。

3.1 主要類型的劃分

學者們主要從空間范圍、產業融合程度和資源特性等視角對農業類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模式進行歸納總結,把握不同類型下綜合體的特征,能夠為煙葉綜合體的發展定位提供一定的參考模板。

3.1.1 按空間范圍分類 邱樂豐等[23]從不同的建設范圍出發,認為農業綜合體可以分為四種模式,分別是“一村一體”模式、“一園一體”模式、“一企一體”模式以及“一業一體”模式?!耙淮逡惑w”的內涵是:依靠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計劃,同步建設的農業綜合體模式,“村”的范圍可以是單個或多個村莊、也可以是更大范圍的鄉鎮或社區等?!耙粓@一體”的內涵是:以原有園區為基礎, 將政策、科技、投入、市場等各種要素整合,合力推進農業園區轉變為現代農業綜合體?!耙黄笠惑w”的內涵是:依靠一個或多個的企業、合作社來建設綜合體的方式,能夠克服要素投入尤其是資金投入不足等障礙, 促進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規模經營、科技應用以及機制創新?!耙粯I一體”的內涵是:利用地區主導產業的優勢建設綜合體的一種模式。主導產業的類型能夠影響農業綜合體的體系構建,以及綜合體的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因此通過對主導產業的調整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3.1.2 按主導產業及“三產”融合程度分類 鄭健壯[24]結合主導產業類型和三產融合的程度綜合分析,將田園綜合體分為農林類、農產類、文旅類和綜合類等4類田園綜合體。農林類綜合體是指通過技術升級和市場推廣,將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做大做強的綜合體。農產類綜合體是依據特色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的一種模式,通過延伸產業鏈,由一產的農業種植到深度加工,實現農產品增值。文旅類綜合體即是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帶動一系列相關服務業發展,是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的一類綜合體。綜合類是指兼有農林類、農產類、文旅類等多樣性的綜合體,一般規模較大,功能相對齊全。

3.1.3 按資源的特性和整合分類 龐瑋和白凱[25] 按鄉村資源特性及其整合程度,將綜合體劃分為優勢農業主導模式、文化創意帶動模式、自然資源引領模式和市場需求拉動模式。優勢農業主導模式,是一種發揮地區主導農業產業的優勢的基礎上,以產業鏈為核心, 完善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從而形成產業園區的模式,有利于推進集約化、標準化和規?;?,這種建設模式是綜合體較為常見的類型;文化創意帶動模式是一種從民俗文化的特色出發,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帶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屬于農旅型綜合體;自然資源引領模式是一種指以自然資源優勢為發展動力,以農旅、文創等為核心的休閑農業集聚模式。市場需求拉動模式是一種依賴區位交通和消費需求拉動,發揮自然特色和生態優勢為基礎的綜合體發展模式,屬于生活型綜合體。

綜合來看,目前綜合體的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靈活性較高,所以各地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各綜合體在實踐中因地制宜,發揮當地資源和優勢,衍生出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模式[25]。已有的研究從空間范圍、產業融合程度和資源特性等角度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發展模式,對于未來的綜合體的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在綜合體的建設中,要依據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空間范圍,以自然資源為基礎且整合其他資源和要素,發揮現代特色農業的主導作用,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這也是綜合體成功的重要條件。

3.2 具體實踐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主要類型的劃分,煙葉產業綜合體在不同的劃分標準下,都對應特定的發展模式。從空間范圍看,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模式與“一業一體”相近,煙葉產業綜合體屬于在區域主導產業——煙葉產業的基礎上衍生出的農業綜合體,該主導產業能帶動關聯產業發展、提升項目整體價值、實現區域價值和地方優勢等,對于區域的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3]。從主導產業及“三產”融合程度來看,煙葉產業綜合體與農林類綜合體模式相近,即充分發揮當地煙葉特色,做大做強煙葉產業的綜合體。從資源的特性和整合來看,煙葉產業綜合體與優勢農業主導模式相近,即發揮煙葉種植條件優勢和地方特色等條件,以煙葉產業為主導, 從產業鏈的不同環節著手,形成具有特色的煙葉產業綜合體,打造出獨特的競爭力。因此,在不同劃分標準下綜合體表現出的特性,與其“以煙為主、產業配套、多業融合”的原則相一致,即圍繞煙葉主業,積極探索煙地輪作接茬,發展煙糧、煙飼、煙蔬、煙藥等烤煙+多元產業組合,使煙葉與其他產業進行橫向協作、配套融合,提高土地產出率;探索種養加、產供銷等環節一體化發展,在煙葉種植的基礎上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品增值,從而產業綜合體內的煙農也能更多分享利益鏈條上的收益,增加收益。

因此,從不同的角度對發展模式的主要類型進行劃分,有助于厘清綜合體的發展特性和發展機制,雖然已有的分類標準下還不能涵蓋所有的發展模式,但是實踐中具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均已涉及。各分類標準下,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均存在很好的對應關系,對應模式的特征和發展路徑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4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運行模式

煙葉產業綜合體的運行模式遵循“政府主導、煙草推動、合作社主體、多方共建”的原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煙葉產業綜合體的運行模式只能是一種固定范式,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正如在已有實踐中的運行模式和機制則存在較多差異。已有研究中出現的運行模式的類型較為豐富,因此本文將對綜合體運行模式的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征進行分析,探討其內在運行邏輯,為今后煙葉產業綜合體運行模式更為高效的設計提供了經驗基礎。

4.1 主要類型

農業類綜合體項目在實踐中衍生出“村集體+公司+家庭農場”、“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政府+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政府+企業+村民”、“政府+企業+合作社”、“政府+村委會+村民”等多種組織運行模式,在多種模式中,不同參與主體的功能和定位不同,即使同一主體在不同的模式中也會存在差異,帶來其內部的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的差異。因此,本文將對其中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著重分析,同時深入探討這些模式中農戶的利益分配機制。

從以上3種模式具體實踐來看,綜合體中各主體的功能明確,大多按照產業鏈環節進行劃分,準確把握各種模式中各主體的特點,發揮其優勢,形成高效合理的組織運行模式。同時,組織運行模式與利益分配機制密切相連,成功的實踐中,各綜合體都有完整的利益聯結機制,注重促進農戶多元增收。

4.2 基本特征

煙葉產業綜合體組織運行模式由其參與主體相互聯結,相互作用產生,其最基本特征由參與主體發揮的功能所決定。因此,本文將對不同經營主體的功能進行分析,主要對關注于政府、村集體、企業和合作社等模式中最為常見的主體。

4.2.1 政府具有引領作用,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 陳劍平[6]認為政府在綜合體建設中必不可少,尤其是農業綜合體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現代農業綜合體具有正外部性和公共產品屬性,離不開政府的正確引導,以及政府能夠提供投入資金上的支持和一定的優惠政策,在農業綜合體的起步和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綜合體具有系統性特征,運行中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共同保障綜合體的發展,因此政府在農業綜合體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非常突出。姚翔宇[27]認為政府主要扮演引導者角色,在運行體系中重點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統籌區域整體發展規劃和建設方向,做好公共服務配套,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劉凌云[28]認為政府既能夠引導資金向綜合體傾斜,也能夠制定相應政策,解決市場投資主體的融資難和建設用地指標短缺的現實需求,為綜合體的發展減少阻力,提供更多的支持。

4.2.2 村集體承擔組織協調職責,幫助農民實現合作化 煙葉產業綜合體往往都是由村集體出面組織協調,并成立專業合作社,推動土地流轉或土地入股,村兩委班子在綜合體運營中具有價值。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發展農民合作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制度基礎。以村級集體為平臺,農戶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入組織,成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會員,是重塑集體經濟功能的具體實現形式,更是聯合我國數以億計的小農,使之融入現代農業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

4.2.3 企業是經營主體,具有資金技術優勢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周敏[29]認為企業能夠將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思維等城市生產要素引入田園綜合體,并整合多方要素、搭建服務平臺,負責土地流轉、資本引進、地產開發及運營等多個環節。陳劍平[6]認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優勢在于其資金技術優勢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彌補小農和合作社經營的短板,能夠推進集約化生產經營,能夠承擔經營主體的角色。也有學者認為如果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可能會導致企業優先考慮其資本收益,而忽視農民利益和社會生態效益[26],而農民合作社作為主體則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合作組織代表所有成員的利益,保護農民的利益不被資本擠壓。柴攀峰和李珍[26]認為企業出資入股農民合作社,不僅為項目建設提供大量資金,還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專業技術,進而彌補農民合作社的不足。

4.2.4 合作社是連接各經營主體的重要平臺,是產業綜合體的主要載體 肖春生[30]認為煙農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煙葉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隨著勞動力逐漸外流,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經營的勞動力大度減少,所以促進留在農村的農戶經營規模擴大,經營面積擴大需要雇傭更多勞動力,在農村勞動力供給不足,而用工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煙農希望在經營中降低成本,參加合作社動力增強,因為合作社能夠提供整個生產環節所需的機械和技術服務,能夠降低煙農獨立經營的成本。另一方面,煙草行業對加大了對煙葉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降低自然災害的風險,也能提高生產率,因此煙葉生產力水平得到提升,與此同時,生產關系應該發生調整,規?;?、組織化更強的農業合作社是更為優越的選擇,有助于煙農進一步增收。

合作社是產業綜合體的主要載體。姚翔宇[26]認為農民合作社是綜合體內部產業的主要載體,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配套的各種服務,也能夠高效對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合作社的性質要求其協調各方的利益分配,尤其注重對小農利益分配,在綜合體中發揮重要的載體作用。合作社還具有“平臺效應”。如恩施州雷家坪煙農專業合作社不僅承擔資產管理的職責,還為煙農與企業之間搭建了溝通的平臺,較好地發揮了“平臺效應”,將本地農業經營主體全面納入合作社,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好服務,在資金、資源等方面聚集力量,在發展方向、利益分配等方面民主決策[31]。由此可見,合作社具有多種天然優勢,在產業綜合體中存在具有其必然性,合作社是連接各經營主體的重要平臺,是產業綜合體的主要載體。

綜合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征來看,各綜合體的運行模式和參與主體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同一參與主體的功能定位相近,而且大多按照產業鏈環節進行劃分,能夠充分發揮各主體的特點和優勢,形成高效合理的組織運行模式。煙葉產業綜合體的運行涉及到政府、企業、村集體、合作社、煙農等多個經營主體,具體的運行機制與“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較為相近,在實踐中只要把握好各主體的功能定位,各地可以依據不同的現實情況,衍生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組織模式。

5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目前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的煙區試點都在不斷實踐,存在較大差異。各地應準確定位其發展優勢,探索與其實際自然資源、社會文化、區位條件以及經濟水平相適應的煙葉產業綜合體,從而設計出相應的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根據已有研究從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內涵著手,對其理論基礎、產業發展模式和組織運行模式等方面進行文獻梳理,為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但是現有研究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完善。

首先,從研究方法來看,現有研究主要是以特定模式的經驗總結為主,實踐性較強,而相關理論研究不足,從而影響其可信度和推廣價值;此外現有文獻與極少采用具體的量化指標[32]和模型方法,難以準確衡量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具體發展狀況,缺少說服力。

其次,從研究內容來看,學者們較多關注發展模式和組織運行模式,但是較少關注資源集聚模式,包括土地流轉模式、資金籌集渠道、勞動力集聚方式和科技融入機制,而這些都是煙葉產業綜合體穩定運行必不少的環節,實踐中各種問題不斷地涌現,這也需要學者們進一步探究;此外,對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已有研究還鮮有學者從綜合體的運行效果、推廣和應用價值等角度進行評估,而這是煙葉產業綜合體從試點向全國推廣的重要基礎,是今后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最后,從研究視角來看,多數研究從政府、企業、合作社等角度分析,而從煙區、煙農角度來分析的研究較少,煙葉產業綜合體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對于實現煙區發展和煙農增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也是將來煙葉產業綜合體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方面。

參考文獻:

[1] 韓非, 劉建利, 蔣詩棟. 煙葉產業扶貧的實踐與實效[J]. 中國煙草學報, 2018, 24(2): 111-116.

[2] 王澤宗. 關于深化煙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J]. 中國煙草學報, 2019, 25(4): 113-117.

[3] ISARD W. Location and space-economic[M]. Cambridge: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Wiley,New York, 1956: 10.

[4] 李孟君. 產業綜合體研究綜述[J]. 商場現代化, 2011(16): 83-84.

[5] 張馨月, 姜文藝. 我國新時期新型產業園區發展趨勢與空間設計策略初探[J]. 城市建筑, 2020, 17(1): 64-67, 71.

[6] 陳劍平, 吳永華. 以現代農業綜合體建設加快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J]. 農業科技管理, 2014(5): 1-4.

[7] 鄧秀新. 現代農業與農業發展[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 1-4.

[8] 段遠方. 田園綜合體規劃研究——以安徽省舒城縣洪廟鄉和平村為例[D]. 合肥: 安徽農業大學, 2018.

[9] 尹成杰. 農業多功能性與推進現代農業建設[J]. 中國農村經濟, 2007(7): 4-9.

[10]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8-25.

[11]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20.

[12] 丁俊發. 世界因供應鏈而變[J]. 中國流通經濟, 2015, 29(8): 1-5.

[13] 朱俊峰. 中國煙草產業發展研究[D]. 長春: 吉林農業大學, 2008.

[14] 鐘術齡. 中國煙葉產業鏈組織模式評價與優化研究[D].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15] 植草益. 信息通訊業的產業融合[J]. 中國工業經濟, 2001(2): 24-27.

[16] 萬寶瑞. 我國農業三產融合沿革及其現實意義[J]. 農業經濟問題, 2019(8): 4-8.

[17] 史堯露. 農民權益保護視角下田園綜合體建設研究——以浙江安吉魯家村為例[D]. 蘇州: 蘇州科技大學, 2019.

[18] 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 76(6): 77-90.

[19] HORNBERGER K, NDIRITU N, PONCE-BRITO L, et al. Kenya's cut flower cluster[D]. Cambridge,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007.

[20] KIMINAMI L, KIMINAMI A. Agricultural clusters in China[C]// Contributed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August16-22, 2009.

[21] 黃海平, 龔新蜀, 黃寶連. 基于專業化分工的農業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研究——以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為例[J]. 農業經濟問題, 2010, 31(4): 64-69.

[22] BRASIER K J, GOETZ S, SMITH L A, et al. Small farm clusters and pathways to rural community sustainability[J]. Community Development, 2007, 38(3): 8-22.

[23] 邱樂豐, 方豪, 陳劍平, 等. 現代農業綜合體: 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態[J]. 浙江經濟, 2014(16): 56-57.

[24] 鄭健壯. 田園綜合體:基本內涵、主要類型及建設內容[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8): 205-212.

[25] 龐瑋, 白凱. 田園綜合體的內涵與建設模式[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 46(6): 20-27.

[26] 柴攀峰, 李珍. 村社融合視角下田園綜合體建設研究——基于浙江“田園魯家”綜合體的案例分析[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20(6): 88-94.

[27] 姚翔宇. 村域視角下田園綜合體的解析與空間營建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19.

[28] 劉凌云, 陶德凱, 楊晨. 田園綜合體規劃協同路徑研究[J]. 規劃師, 2018, 34(8): 12-17.

[29] 周敏. 新型城鄉關系下田園綜合體價值內涵與運行機制[J]. 規劃師, 2018, 34(8): 5-11.

[30] 肖春生, 肖漢乾. 湖南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J]. 中國煙草學報, 2013, 19(1): 53-59.

[31] 張光輝, 咼亞平, 蒲元瀛, 等. 現代煙草農業煙葉生產組織模式創新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39(7): 4330-4332, 4336.

[32] 胡向東, 王晨, 王鑫, 等.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 2018(2): 86-93.

收稿日期:2021-06-09

基金項目:貴州省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模式探索與應用項目(2020XM15);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19ZDA117)

作者簡介:紀浩杰(1999—),男,江蘇如皋人,在讀碩士生,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方面研究。

通訊作者簡介:金祥(1981—),男,黔南福泉人,高級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及煙葉生產技術與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歡
研究綜述發展模式運行機制
網上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評析
減刑、假釋工作運行機制之重構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檢察權透明運行機制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