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下信息技術實踐教學中的立德樹人

2021-10-09 21:05陳梅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新文科立德樹人實踐教學

陳梅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型大作業是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本文從新文科人才培養要求出發,探討了新文科背景下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教學中的立德樹人元素,并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研究型大作業為例,說明了怎樣通過設置大作業題目和提交文檔以及完善各環節中的指導來落實立德樹人。本文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文科各專業中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立德樹人工作。

關鍵詞:立德樹人; 新文科; 信息技術;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131-002

一、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型大作業在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價值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1]。要求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人文社會科學之中,培養文理工兼通的新型人才,實現多學科的融合和創新。

在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型大作業在高校文科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學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信息技術知識內容多、更新快,只有使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具備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適應新文科人才培養的要求。研究型大作業需要學生打破做大作業“以課堂上學會的技術出發”的習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主提出任務目標,并學習新技術達到該目標,是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的研究型大作業設計

1.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型大作業的立德樹人功能

(1)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和科技是社會構成的重要部分,相互促進,密不可分。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六部門共同發布《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旨在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和文化關系緊密,如多媒體技術能豐富文化的表現形式,網絡技術能突破文化的時空限制等,因此,通過研究型大作業,引導學生探索信息技術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將有助于學生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2)樹立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線,也是習近平新時代科技創新思想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需要對社會現實產生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2]”

可見人民的美好生活不僅取決于科技創新,也取決于怎樣合理應用科技創新成果。在怎樣合理利用科技創新成果豐富精神生活、創新商業模式、改進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文科各專業都大有所為。研究型大作業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選題并進行作品的推廣應用分析,將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

(3)培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相統一的工作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各門課程教學中需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基本工作作風。

研究型大作業需要學生自行尋找問題,并考慮怎樣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打破常規,立足實際,通過大膽創新來解決問題,將有助于培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的工作作風。

2.基于立德樹人的大作業設計示例

根據研究型大作業的立德樹人功能,可從作業選題、提交要求兩方面落實立德樹人元素,例如筆者根據大一上學期公共必修課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結合上述立德樹人元素,設計了表一所示的研究型大作業。

三、研究型大作業立德樹人的落實途徑

為落實立德樹人,在作業介紹、中期檢查、答辯后總結等教學環節中,應對立德樹人元素進行明確說明和要求,引起學生重視,確保研究型大作業能達到立德樹人效果。

1.作業介紹時具體說明

作業介紹應從選題、創意、實現三個方面對立德樹人元素進行明確說明和要求,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

(1)選題——樹立文化自信

選題過程通過讓學生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來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樹立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2)創意——堅持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

創意過程通過確定作品創作目的以及確定怎樣通過信息技術和文化融合來達到這一目的來培養學生樹立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堅持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是本次大作業落實立德樹人的重點和難點。文科學生對堅持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理解相對膚淺,一方面絕大部分學生理解并贊同科學技術應當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對文科專業也能利用科學技術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缺乏認識。因此,作業介紹時應對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進行具體說明,如從人民的美好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兩方面出發,向學生闡釋豐富精神生活、創新商業模式、改進社會治理、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是堅持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使學生認識到文科專業在科技創新中大有所為。

(3)實現——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實現過程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微創新來培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微創新強調新穎而實用的微小改變。本次大作業為避免學生不敢創新或者為創新而創新,引入微創新概念,介紹時應向學生說明:①創新并不神秘,微小的改變就是創新;②創新需要建立在實際的基礎上。

2.中期檢查時糾正

中期檢查的目的在于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并及時發現作業中的問題,予以糾正。在作業介紹時,由于學生尚未開始大作業工作,對立德樹人某些要求理解可能會不夠到位,需要在中期檢查時著重糾正學生的下列傾向。

(1)自娛自樂型

這一類型的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內容或感興趣的內容出發進行選題創作,對作品應用領域沒有進行深入分析,選題說明中只空洞地寫具備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并未具體說明。應從文化的精神價值和經濟價值出發,引導學生從教育、旅游、消費升級、生態文明等領域深入思考,挖掘作品的應用價值。

(2)技術出發型

這一類型的學生從自己掌握的技術出發,根據自己會的技術來完成作業,并不考慮技術應用得是否恰當,比如有的微課小組將工作重點放在制作精彩的動畫上,包括文字出現、消失、圖片展示等所有環節都采用了精彩的動畫形式,但卻忽略了動畫在教學中的作用。應提醒學生根據目的合理使用技術和進行創新,而不是濫用技術。

(3)重作品輕文檔型

重作品輕文檔是學生在完成大作業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很多小組大量時間用于完成作品,到截止日期前一兩天才匆忙進行文檔撰寫。作業文檔需要學生梳理創意、分析應用價值、整理重難點、總結微創新點、列出成員具體貢獻和參考文獻,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提醒學生隨時記錄總結,高度重視文檔工作。

3.答辯后總結

答辯后的總結對學生有重要的引導效應。因此在總結中應結合作業實際情況對立德樹人元素進行強調。同時,根據文科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文科的要求,還應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生活實際,對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這一教學難點和重點再次突出強調,如介紹諾基亞忽略用戶需求錯失智能手機發展機遇、利用旅游電商平臺開發智慧旅游新模式等例子,幫助文科學生牢固樹立科學技術的人民立場,同時增強學生結課后持續學習信息技術的內動力。

四、小結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環節,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樹立的理念和培養的作風將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立德樹人工作。信息技術類課程是實踐性強且將在新文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課程,教師應深入挖掘信息技術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立德樹人元素,并在實踐環節中予以落實,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參考文獻:

[1]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新文科建設宣言》[EB/OL]. 2020-11-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2]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10(2)

[3]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4-11(3)

猜你喜歡
新文科立德樹人實踐教學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