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小學生農業勞動課程的研究

2021-10-09 07:16王雨林王欣宇王思嘉邱纓淇駱艷洲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鄉村振興

王雨林 王欣宇 王思嘉 邱纓淇 駱艷洲

摘 要:為響應國家政策,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本文以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為例,利用實地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小學農業勞動課程的開展模式,總結該模式實施的經驗,為想要開展勞動教育的中小學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生; 勞動教育; 農業;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63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003-002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將“立德樹人,五育并舉”[1]納入了素質教育的框架。勞動教育作為“五育”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重要奠基。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同背景的中小學應當基于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勞動教育方式,大力開展勞動教育課程,樹立中小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達到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的目的。

從教學方式來看,勞動教育具有多樣性,不同的開展形式可以帶來不同的教學成果,各個中小學可以基于其特有辦學背景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于是,如何選擇恰當的勞動教育形式成為了每個中小學必須回答的問題。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憑借其地處農村的天然優勢,開展了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建設性完成了智慧農田基地的建設,搭建了“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勞動教育平臺,并以此為基礎,不斷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下面以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為例,介紹活動開展的背景、實踐的過程以及成果。

一、背景與價值

1.從宏觀背景上看,勞動教育政策的不斷推出,旨在促進中小學的勞動教育改革,培養中小學生的勞動能力,同時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對于未來人格的發展有著戰略意義。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陸續推出,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成為了焦點。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3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應當將勞動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敝卣f明了勞動教育對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意義。為全方位落實《意見》對于中小學生的要求,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具體的內容和目標: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這標志著我國勞動教育的推進進入了新篇章,同時也對各校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從現實需要來看,農村中小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缺乏應有認識和實踐。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要點,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農村中小學生在鄉村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鄉村重要的人力資源,能為鄉村的未來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對鄉村振興的長效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促進農村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懂農愛農的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但目前,由于“撤點并?!闭遊2]的實施、農村空心化程度的加深等因素,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學生進入城鎮學校就讀,逐漸脫離了農業勞動的環境,即使是留在農村的中小學生也對農業勞動十分陌生,很少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去,再加上農村教育自身就有一定的滯后性,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難以建立,教師隊伍的缺乏,這些都割裂了農村中學生與勞動的聯系,對農村中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進而威脅著人才振興的長效發展,對鄉村振興的真正實現造成負面影響。

3.從價值意義方面上看,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增強學生三農情感,培養鄉村振興新農人。

近年來黨和國家著力于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而其中的核心內容則是勞動教育質量的提升。農事教育作為勞動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需求。農事勞動不僅對中國文化素質有著孕育作用,對國民價值觀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中小學開展農事勞動教育,可以有效樹立中小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形成對勞動教育良好的認知,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形成“五育并舉”的新局面。在學校開展的實踐基地勞動教學,是新時代鄉村勞動教育的嘗試,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農業勞動技能,了解最基本的農事勞動知識,而且在中小學時期進行農事勞動教學,還可以帶給學生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三農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此外,中小學生農事教育有利于培養其鄉村情懷,激發他們未來為三農服務的事業心,為鄉村振興培養了新農人。

二、實踐與探索

1.關于農事勞動教育現狀的調查

為了更好構建農事勞動教育體系,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對中小學農事勞動教育現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并總結了以下的問題:

(1)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缺乏資金支持?;A設施對于勞動教育的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是否能夠提供相應的勞動場所是勞動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雖然不少中小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開展農事教育課程,但總是在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不足、勞動場地限制、勞動形式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使勞動教育的最終效果大打折扣。

(2)在勞動素養方面難以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如何評價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果始終是一個難題。首先是意識層面的問題,不少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勞動教育僅僅是一種課外活動,這種活動不如正式課程那樣重要。所以不少老師和學生不重視評價體系,學校方面也沒有對相關評價體系做出相關規定,這就很容易導致老師學生對于勞動教育課程評價敷衍了事。其次就是勞動教育評價的內容難以確定,勞動教育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很難有清晰的測量標準,勞動教育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生活能力的影響往往體現在日常生活和行為中。但是這種行為是很難進行考察和標準化評價的,倘若沒有適當的評價體系,勞動教育的成果就難以得到體現,后續的勞動教育就無法得到改善和提高。

(3)在研究層面缺乏對于農事勞動教學的研究。根據中國知網檢索(以“中小學勞動教育”為主題),發現截止2020年12月22日,學術期刊共有471篇,且2019年和2020年發表數量呈現蓬勃式增長。然而當檢索“中小學農業教學”時,相關文章僅僅只有5篇,且時間跨越較長。學術界對于農事勞動教育的研究甚少,難以對已經進行或者想要進行農事勞動教育的中小學提供可靠的參考經驗和新思路。

2.構建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培育體系

為了使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德育培養,發揮在立德樹人方面的作用,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構建了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培養體系,為勞動教育的實施和評價提供保障。具體內容如下:(1)健全“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培育組織,成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成立由學校領導、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共同組成的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成立以市、區關工委為依托的理論研究、咨詢組、協調組。(2)搭建“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培育平臺,學校充分利用關工委平臺,及時把農事勞動教育安排、實踐活動告知家長,通報學校以及班級近期的德育主題活動、假期培育活動等,讓家長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在校勞動表現,促進家校有效協調,搭建家校共育的平臺。(3)建立“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教育引領平臺,從本?!俺青l結合部”的學生家庭特點出發,用合理的農事勞動教育內容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邀請農事專家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家庭勞動教育。營造“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文化環境、開展“低年級生活勞動教育、中年級勞動創意教育、高年級農事勞作科技創新教育”;開展“勞動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節”;推出“勞動科技創新作品比賽”。(4)教師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勞動專題培訓活動,學習“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培育的理論與實踐,積極探索家庭勞動教育與學校勞動教育形成合力的新途徑。普及相關培育新理念,反饋教育信息。(5)專家引領,組織現代農業專家開展家長培訓,邀請村、社區勞技特長農技員對教師、學生勞動實踐培訓指導,聘請市教科所專家作理論培訓,選派骨干教師走出去向教育專家學習。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專家引領勞動教育活動。(6)研討交流,年級組組長收集本年級教師在“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培育方面遇到的問題,并就問題開展勞動教育課研討交流,從而確立“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培養引領主題。

3.探索出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實施路徑

(1)建設智慧農田基地。中央提出“各地區要統籌中央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砂凑找幎ńy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3]”為此學校成立特色學?!稗r事教育科技園”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分工配合,積極協調村社、鎮政府、區政府、教體局、關工委等部門參與,落實勞動基地建設各項工作,為智慧農田的基地建設提供場地,并將農事教育園劃分為:農事科技園區,農事種植區。其中農事種植區分為:教師種植區,學生種植區,并按班級劃分責任田,由各班為自己的責任地命名,建設智慧農田基地。

(2)開展特色勞動課程。開設每班每周一節勞動課,并將各個學科融合進勞動實踐,學生每周都會到農事教育園開展蔬菜的生長記錄、澆水、施肥、除草、抓蟲等日?;顒?,從中學習了解農業勞動,并與在校的課程形成互補。

(3)開展農事科技活動。開展以“春播季”、“生長季”、“采摘季”、“分享季”為主題的農事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智慧農田的勞動中認識農具,了解農耕方式,體驗勞動的艱辛,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其中智慧農田中所用的大棚、各種栽培技術、種植技術配套設施由專業的農業科技公司提供,為智慧農田的建設提供農業科技保障。

(4)聯合家長、學校、合作機構共同參與,搭建“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勞動教育平臺。學校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以及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通過這三者的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產生協同育人的整體效應。

(5)建立有效評價體系。為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考核。[4]”學校制定和開發了“四個一”農事教育評價體系:《觀音小學生活勞動課程評價表》《觀音小學創意勞動評價表》《觀音小學農事勞作評價表》《觀音小學假期社會勞動記錄表》等。并且對教師進行一期一案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一周一課時、一月一評比、一年一獎章(五一勞動獎章)的評價,與此同時,四個一的評價還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成為教師年度考核依據。

三、成果與效益

觀音小學建設性的提出了“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建立了勞動活動的操作模式,利用勞動教育課程指導具體系列農事勞動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農業實踐教育氛圍。學校將智慧農業基地按班劃分責任田,展現班級風采,組織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種植和管理農作物,使得學生們在勞動教育中得到提升,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觀音鎮中心小學教育改革效益和社會影響有如下三點:

1.加強對學生的農事勞動教育

對學生的農事勞動教育是培養新型農業人才的第一步。將農事勞動教育融入到中小學課程中去,可以合理利用學校天然的優勢—-教學場地和教學人員,從而更加科學、全面地開展農業教育活動。觀音鎮小學作為鄉村小學,很多學生的家長從事農業活動,家里大多有空閑的田地,學生們可以將在學校的實踐基地學到的科學的農業課程付諸到現實的農業活動中去,更加豐富了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加深了中小學學生的對于農業的印象。

2.有效推行“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德育體系的建構

德育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等,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堅持傳統大德育教育的基礎上,更要根據時代的特征,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觀音小學在堅持理論教育的同時,注重實踐教育,多種途徑培養學生,有利于學校更高地建設“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生產勞動中滲透德育,端正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提高社會公德,增強社會責任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們學以致用,提高農業實踐的技術能力,為新農人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傳承農耕文化和優秀的活態鄉土文化[5]

活態文化是一種現在還“活著的”、“活過的”、“非文本的”文化,具有歷史、藝術、科學與社會等多方面的價值,有著歷史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農耕文化深深地滋養著中國這片土地,也滋潤著每個人的內心。傳承農耕文化是延續的習俗,也是時代的要求。農耕文化正是活態文化的具體體現。通過農事勞動,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和探索,進而感受活態文化的育人作用。積極開展中小學生農事教育可以有效培養中小學生對于農耕文化的認識,同時也有利于農耕文化的傳承,使得活態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鄉村的勞動教育結合實踐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農業和農村方面的問題,對促進學生返鄉就業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從而使得優秀的中華農耕文化和鄉土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

四川省統籌城鄉發展研究中心項目“農業高校參與農村中小學農業勞動教育的研究——以四川農業大學和彭山區觀音鎮中心小學合作為例”(TCCXJY-2021-D36)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

[2]《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年5月29日

[3]《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

[4]《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

[5]殷世東.活態文化視角下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價值考察[J]教育研究.2019,40(03).154-159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