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態PPT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實踐

2021-10-10 23:27胡麗娜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1年22期
關鍵詞:語境模態支架

胡麗娜

(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上海 201805)

所謂多模態是指包括聽覺、視覺、觸覺方面的語言、圖像、聲音和動作等用以交際和意義建構的符號資源。多模態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成為多模態話語的積極多元識讀(Multiliteracy)參與者,引導他們感悟揣摩語言文字、圖像等各種符號資源是如何相互作用來構建和表達意義的。多模態PPT即集多種模態于一體的PPT,不同于初期的文字敘述為主,而是融合了語言、文字、圖片、圖表、聲音、影片等模態,是具有多模態性的展示方式。

1 理論與依據

多模態是國外學者于20世紀末期發起的一種新的分析理論。在多模態理論提出以前,學者們就提出過利用多種媒介參與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的大背景下,使用多模態PPT教學成為了英語教學的主流。

1.1 理論基礎

對于多模態PPT的定義,理論界給出了不同的界定。胡壯麟(2010)認為“多模態PPT資源主要有視覺和聽覺兩種模態組成”。宋潔琳(2010)認為,“多模態PPT演示教學是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把包含兩種及以上符號的系統資源,制作PPT課件供課堂教學演示的教學模式”。

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語言學習者擁有自己的多模態符號個人偏好以及優勢感官通道:有的學生偏好視覺模態符號,對于文字的字體、大小、顏色和空間布局等非常敏感;有的學生偏好聽覺模態符號,如輔以輕快的音樂和動感的節奏,則語言學習非常有效;有的學生偏好觸覺模態符號,他們喜歡在觸摸和操作模型、道具、頭飾等有形實物中學習。大部分兒童都是兩種或多種模態符號的混合使用者?!罢Z言的意義如果通過融合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模態呈現給學習者, 學習者能夠再現和保持所習得的語言信息率將達到85%?!倍嗄B領域的相關研究亦表明,多模態內容由于節省人力、物力以及提升記憶效果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手段,能夠較好地提高語言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1.2 政策依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提出,“新課程應逐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實踐中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明確指出:“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多媒體的開發和利用是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中提到“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2 操作與方法

多模態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包含著人類通過感官跟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方式。在使用多模態 PPT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習內容、資源的互動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創建和更新學習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中。學生也不再是傳統單一的聽,而是通過多模態PPT和學習內容、資源發生互動,這是任何教育情境中最基本的交互,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2.1 視聽組合,創設逼真語境

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離不開具體的情境,特別是兒童更需要緊密聯系其生活經驗的語言場景來支撐語言學習。在多模態PPT中,教師運用視頻、圖片、文字、音頻等呈現語境,從視覺、聽覺、觸覺方面給予學生多重體驗,盡量還原學生生活,創設更加逼真的語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使學生自課堂開始就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以及能夠完成任務的自信。同時,學生在語境中學習,也容易激發情感,達成文化與情感目標,促進跨文化意識形成,培養文化品格。

2.2 “以動輔靜”,動態建構“支架”

這里“以動輔靜”指的是利用多模態PPT將靜態的語言支架,分層次、有步驟、多種形式地逐步動態呈現。兒童的表達模式遵循由簡單的機械模仿躍升為“感知—理解—朗讀—探究—內化—自主運用”的規律。教師在進行英語語篇教學時通過多模態PPT先呈現完整語段請學生感知、理解,接著去掉關鍵詞保留語言框架,再到僅呈現關鍵詞請學生思考探究,動態幫助學生逐漸內化語言,形成語言支架,達成語用,提高語言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3 精設版面,強化視覺刺激

多模態課件通過調控字體風格及其大小、合理布局空間、巧妙選擇和設置各種顏色、繪制豐富多彩的圖形、選用切題的音樂、動畫、視頻、直觀呈現模型道具、靈活鏈接各種頁面設計和網絡資源等多種符號資源,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語言學習過程。教師應該對每張PPT都進行慎重的編輯,包括PPT內容的選擇,文字、圖片、音視頻出現的先后順序,重點知識的字體和顏色、資源在PPT上的空間布局,均需要經過考慮,力求呈現最優設計,強化視覺體驗。

3 實踐與案例

多模態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包含著人類通過感官跟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方式。在使用多模態 PPT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習內容、資源的互動更多地體現在教師創建和更新學習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中。學生也不再是傳統單一的聽,而是通過多模態PPT和學習內容、資源發生互動,這是任何教育情境中最基本的交互,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3.1 巧融文化創語境,激活生活經驗

語境創設在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學生在語境中“體驗”學習,效率更高,也更容易進行知識遷移,達成語用。教師運用多模態PPT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境,可以增加學生的認同感。

如教學牛津英語上海版5AM3U1Aroundthecity時,教師分析教材后結合學生的家鄉“NX”設計了兩個話題:Places in NX,A visitto NX。NX,江南歷史文化名鎮。教師拍攝NX的照片和視頻做成影片用多模態PPT展示,激活學生生活經驗,創設真實語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語境中感受家鄉的美,激發對家鄉的自豪感,形成文化意識,培養文化品格。

3.2 精編文本助語用,動態構建支架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每個教學步驟中PPT應當展現的文本都進行分層處理,精心編輯,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語言支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觀方面的語言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牛津英語上海版4AM3U1 In our school P2nd。學習第一語段時呈現完整文本(如圖1),師生通過問答提取關鍵信息,梳理出關鍵詞,從而初步形成文本支架(如圖2)。

圖1

圖2

學習第二語段時只呈現關鍵詞和文本支架(圖3),學生根據關鍵詞和文本支架嘗試復述第二語段。至此學生在多模態PPT的幫助下逐漸內化文本支架。

圖3

第三、四語段則沒有文本支架和關鍵詞,學生自主提煉關鍵詞并運用文本支架進行語用輸出。最后學生們能根據已經內化的文本支架自主選擇學校任意場所進行介紹,爭做校園小導游,達成語用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聽、說、讀方面的語言能力也得到提升(圖4)。

圖4

3.3 視聽組合激情感,提升課堂質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教師在 PPT中恰到好處的穿插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視頻,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達成情感文化目標。

4 結論與思考

4.1 多模態PPT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內驅

作為非母語,英語語言學習的確比較困難,學生因此會興致缺缺。但多模態PPT教學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模態資源,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符合小學生好奇、求知欲強的心理年齡特征。學生在聽錄音、看視頻、模仿錄音、說對話、表演課本劇的過程當中自然習得語言。富有趣味的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更加聚精會神,也更加樂于動腦筋思考,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4.2 多模態PPT教學有助于養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多模態PPT課件中融合了與單元話題相關的音、視頻和語篇,學生通過聽錄音、觀視頻、讀語段、說話題,提高了聽、說、讀、寫、觀的語言能力;多模態PPT創設的語境有助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培養思維品質,并養成跨文化意識,形成文化品格;動態文本支架建構的過程教會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落實素養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手段,文化意識在語言學習中逐漸滲透,思維品質培養貫穿語言學習的始終。

4.3 多模態PPT教學有助于建立多維英語學習系統

多模態PPT教學為教師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多模態PPT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模態認知。學生通過多模態課件,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文本、圖形、動畫、靜態影像、動態影像、聲音媒體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習熱情。這些交互互補最終形成以課堂為中心、多模態PPT為載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多維立體互動學習系統,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總之,在信息化科技教學的大背景下,使用多模態PPT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推動教學步驟,優化教學環節展示,刺激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提高學生聽、說、讀、觀方面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升英語課堂品質。

猜你喜歡
語境模態支架
支架≠治愈,隨意停藥危害大
給支架念個懸浮咒
前門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設計與制造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國內多模態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跟蹤導練(三)2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電力系統低頻振蕩模態識別
由單個模態構造對稱簡支梁的抗彎剛度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進設計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