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思政課實證性教學實現路徑探究

2021-10-11 20:57劉鵬
新課程·上旬 2021年36期
關鍵詞:哲學案例核心

劉鵬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概括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這些核心素養需要學生通過思政課的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現實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少教師苦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匱乏,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中,筆者發現,實證性教學是高中思政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抓手。

何謂“實證性教學”,至今學術界尚無統一定論?!皩嵶C”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實際的證據。實證性教學,我們則可以將其理解為:在教學中貫徹實證研究的思想,立足真實的情境,深入社會進行調查分析,掌握若干第一手資料,對書本內容進行考察、辨析、驗證、補充和創造,以期實現教與學轉變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

一、實證導入:營造培養核心素養之境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內容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加之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內容多,要求學生長期將大量課余時間用于思政課真實案例的搜集、整理,不是很現實。在此背景下,若是教師仍一味地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講授思政課理論,更是難以激起學生參與政治課堂的積極性、參與性,這就使得核心素養的培養很難在政治課堂上落地生根。如何破解上述困境,首先,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知道每節課學生最終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然后思考這些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哪些真實案例密切聯系,在這里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包括學生所在班級的、學校的、本地區的實際)和宏觀時事背景(國內的和國際的實際),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選擇恰當的案例,加工成真實的情景,最后思考以這些實證性案例為載體,學生通過何種方式和途徑能最終獲取并理解這些理論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又能培養學生哪些核心素養以及如何培養這些素養。

筆者曾給高二學生上過一節“意識的作用”的校際公開課,面對完全陌生的學生,而且上的是哲學新授課,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我首先通過網絡搜集了大量關于該校的材料,并先后3次對該校進行了實地走訪,最終在眾多的素材中,我選擇從該校的特色——府學文化基地出發,以“府學文化”為切入點,因為府學文化屬于辯證唯物論的“意識范疇”,該校在優秀府學文化的指導下也一步步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因此,我以一段介紹該校府學文化的宣傳短片開始新課,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所了解的府學文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所有的府學文化都是正確的嗎?不同性質的府學文化的作用是否相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科學精神這一核心素養在課堂上不知不覺就落了地。

二、實證推進:做實培養核心素養之功

通過實證性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在做實、做細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引入實證性教學案例后,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關鍵。

筆者在執教“哲學開篇課”的過程中,面對沒有任何哲學基礎的高二新生,為了讓學生理解“哲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一知識點時,我設置了以下任務:

1.用簡短的語言對自己的高一生活做個總結,另外,最終你為什么會選擇文科?

2.你打算怎樣度過高二這一學年?

幾乎所有與大家分享答案的學生,都能全面地總結自己的高一生活,也能一分為二地分析自己選擇文科的原因,這時我順勢總結,能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就堅持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的觀點;在回答第2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談到不能好高騖遠,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去制定目標,這體現了辯證唯物論里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也有的學生談到要直面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我說這體現了唯物辯證發展觀的知識……通過以上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盡管自己現在還不理解什么是哲學,但在實際生活中,自己已經在運用哲學思維看待和解決問題了,哲學離我們一定也不遙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反思自我、理性看待問題的能力,統籌規劃的習慣,在看似不著痕跡的引導中得以提升。

三、實證回歸:踐行培養核心素養之意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在面對生活中一些真實問題時能將理論運用于現實,從而圓滿甚至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這種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過實質性教學也可以逐漸培養和逐步強化。

猜你喜歡
哲學案例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