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站趕海短視頻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2021-10-12 07:05張釗聞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使用與滿足發展策略

摘要:近年來,短視頻行業井噴式發展,以李子柒為代表的涉農短視頻創作者成功地將田園生活和鄉野美食引入大眾視野,他們所創作的短視頻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沿海地區,漁民們借助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海產資源,創作出的趕海短視頻也吸引受眾的眼球,為其帶來不同的心理和視覺體驗。本文首先分析嗶哩嗶哩彈幕網上趕海短視頻的特征,然后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分析該類視頻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最后指出趕海短視頻面臨的困境,為創作者的發展和轉型提供建議。

關鍵詞:趕海短視頻;使用與滿足;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045-03

一、引言

短視頻以時間短、內容精、主題小等特點,依托移動智能終端和社交平臺傳播,迎合了當代受眾碎片化閱讀的習慣,獲得了廣泛的受眾。在短視頻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三農”短視頻異軍突起?!叭r”短視頻是以農民為傳播主體,以農業生產、農村民居、農民生活為拍攝主題,時長在1分鐘到20分鐘,借助社交媒體傳播的短視頻類型[1]。漁業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部分沿海地區的漁民借助移動智能終端和網絡社交媒體平臺,將自己趕海捕魚等生活日常制作成短視頻,吸引了大量受眾觀看。在嗶哩嗶哩彈幕網(以下簡稱“B站”),趕海短視頻很受歡迎,該類視頻的頭部UP主(視頻創作者)“大慶趕?!睋碛?73.2萬粉絲,幾乎每期視頻的播放量都超過百萬。從受眾角度出發,分析他們在觀看趕海短視頻時獲得了哪些滿足,是探尋該類短視頻為何能取得成功的關鍵。

二、B站趕海短視頻的特征

媒介環境學派的學者麥克盧漢將媒介區分為熱媒介和冷媒介。熱媒介是清晰度較高的媒介,能夠提供豐富的信息,不需要受眾參與過多的聯想;而冷媒介是清晰度較低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不足,需要受眾加入豐富的聯想[2]。趕海短視頻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更加生動、真實的場景,在降低內容理解難度的同時,提升了用戶的感官體驗,彌補了圖文和音頻傳播形式單一的缺陷。短視頻創作者以自己出海捕魚、制作美食等海邊日常生活作為記錄內容,帶領受眾一起體驗有趣的趕海過程與他們的生活百味。本文從創作主體、內容和表現形式三個方面來探討B站趕海短視頻的特征。

(一)創作主體

傳播者位于整個傳播鏈條的首端,對內容的生產制作及傳播效果具有主導作用。受地理區位因素和個人經濟水平的影響,B站趕海短視頻的創作者分為出海捕魚的漁民和沿岸采撈海產品的漁民兩類。如“老四趕?!钡囊曨l內容以出海捕魚為主,他將自己行船出海、捕獲魚鮮、烹飪美食的過程和精彩瞬間全部記錄下來,通過簡單直白的敘事方式呈現給受眾。而“大慶趕?!眲t以逛海灘和撿海貨為核心內容進行創作,利用豐富的趕海經驗和熟練的技巧,將掘貝捉鮮的過程和漁民可愛質樸的形象傳達給受眾。趕海UP主是在海邊土生土長的漁民,能輕松辨別捕獲到的海鮮的品種,也熟知這些海洋生物的習性,他們利用這些本領做足了節目效果,經常贏得彈幕的一片歡呼,如UP主大慶在抓捕花旦蟹時能夠令其表演“臥沙”的才藝。B站上的趕海UP主是來自不同沿海地區的漁民,因其特殊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導致視頻制作的內容和方式與內陸地區大不相同。那些在漁民看來早已司空見慣的海洋生物和趕海的奇聞軼事,對于內陸的觀眾來說是陌生且新奇的,能夠激發其新的觀看欲望和情感寄托。

(二)短視頻內容

趕海短視頻呈現沿海地區漁民趕海捕魚的經歷和他們家長里短的生活景象,具有真實感、微敘事、接地氣的特點。首先,B站趕海UP主在錄制短視頻前沒有進行刻意的節目策劃和情節設定,他們僅僅是提前選定好拍攝的時間和地點。如UP主大慶在每期視頻的開頭只做簡單的開場白,之后便直接開始行動,視頻錄制過程中撿到什么樣的魚鮮,遇到什么樣的危險都是不可預知的。再如UP主老四在出海捕魚過程中多次遇到極端天氣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導致收獲一般。這種紀實性的內容增強了鏡頭的真實感,拉近了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其次,趕海短視頻主要聚焦當下發生的故事,每個短視頻都是相對獨立的內容,它們之間關聯度不高,也不存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這種單個成文的作品不經意間迎合了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而眾多的碎片在不斷拼接整合后使漁民的形象和海邊生活景象在受眾的認知中更加完整。最后,趕海短視頻具有接地氣的特點。短視頻作品與受眾的現實生活越貼近,受眾的期待就越容易滿足。趕海短視頻以趕海打魚為主線,同時UP主也記錄了很多生活小插曲,如買菜砍價、合理放生漁獲和拾取海灘垃圾等,這種樸素而又有人情味的內容符合當代大眾的審美,并向受眾傳遞了保護環境等積極正向的價值觀。

(三)表現形式

在李子柒的視頻作品中,創作者通過專業的運鏡,配合不同景別的交替使用,加之對畫面色彩的極致把控,形成了唯美的視頻表達風格,呈現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相反,B站的趕海短視頻UP主沒有強大的運營團隊和先進的后期制作理念,他們不具備專業的拍攝條件和技能,主要用手機完成短視頻的錄制、拍攝和剪輯。視頻沒有經過多的修飾,主要通過同期聲畫面的方式,以海浪聲作為背景音樂,以潮漲潮落、日出日落作為背景畫面,以自己的日常經歷為主要內容,共同構筑了漁民日常生活的視覺場景。UP主阿陽在捕獲到值錢魚鮮時喜悅的樣子,在海鮮市場討價還價的情景,還有在簡陋的房屋中為孩子學費發愁時流露出的無奈表情,都被直白地記錄在短視頻中,引起受眾強烈的情感共鳴。這些視覺場景極大地提升了受眾在觀看視頻時的代入感。

三、B站趕海短視頻的使用與滿足

1974年,美國社會學家卡茨提出了“使用與滿足”的理論,把受眾成員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的動機“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3]。該理論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強調了受眾在媒介接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不同于以往以傳者為中心的傳播效果研究。B站是社交屬性極強的彈幕視頻網站,同時具有強、弱關系兩種屬性,用戶在特定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驅使下,選擇自己喜愛或需要的視頻內容,并與其他用戶進行線上互動,使自身需求得到滿足。根據麥奎爾提出的使用與滿足的四種類型,筆者將受眾對B站趕海短視頻的接觸行為歸納為四個方面的需要。

(一)心緒轉換

B站的使用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群體,他們正面臨升學、就業和工作的壓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找到釋放壓力的突破口。B站為用戶提供了海量門類的娛樂視頻,趕海短視頻便是其中之一。該類短視頻的內容和話題不具嚴肅性,也不存在教育受眾的目的,相反,趕海短視頻的趣味性、真實性和平民化視角能夠極大程度地舒緩觀者緊繃的神經。一方面,幽默質樸的UP主操著一口方言在視頻中逮魚捉蝦,并時不時地講個笑話,直接戳中受眾的笑點,使其釋放壓力。另一方面,UP主也會將剛捕獲到的海鮮為受眾仔細展示,并講解它的生活習性和烹飪方法,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這些片段配合畫面中亮麗的海景,令受眾的視覺欲望在觀看過程中得到滿足,能夠將平日生活的煩惱暫時放置一邊,感受片刻的歡樂和安逸。在觀看趕海短視頻時,受眾也可以實時發送彈幕,與其他人互動,進行情感的宣泄,這個過程提升了受眾的參與感,使其壓力再一次得到消解。

(二)人際關系

麥奎爾將電視節目的人際關系效用概括為兩種,一種是“擬態”人際關系,即觀眾對節目出場人物、主持人等所產生的一種“熟人”或“朋友”的感覺;另一種是現實人際關系,即通過談論節目內容,可以融洽家庭關系、建立社交圈子等[3]。受眾在觀看趕海短視頻時,也能實現“擬態”人際關系和現實人際關系的效用。受眾通過發送彈幕與UP主進行對話,發送如“UP你好”“出海要小心啊”等問候式的話語,或者“捉個蟶子”“看看收成”等請求式的話語對UP主進行“云關心”和“云監督”,UP主也會在作品的評論區或者下期節目中對受眾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回應,二者之間保持著親近友好的關系。

短視頻中的彈幕讓觀眾在看短視頻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有人陪伴的感覺,而他們也可以通過給別的彈幕和評論點贊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互動,這些基于弱人際關系的線上交流能夠削弱受眾之間的陌生感,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新的熟人圈子,如加入趕海粉絲微信群或私信加為好友。除此之外,受眾利用B站的轉發功能將趕海短視頻分享給微博、微信和QQ好友,在滿足自己分享欲的同時也鞏固了原來的人際關系。

(三)自我確認

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贊賞是實現馬斯洛需求最高層次“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受眾看完趕海短視頻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當自己的評論被UP主或其他用戶點贊或回復時,則會因為自己的想法和言語受到認可,從而獲得滿足感。受眾的評論內容往往包含對趕海短視頻新的期待,如“多拍拍海景”“抓貓眼螺玩”等請求,這樣的期待如果被UP主采納,那么受眾的自我實現需求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同時,在謀得他人認同過程中,受眾也確認了自己的觀點與大部分人的意見保持一致,消除了被孤立的恐懼心理。

(四)環境監視

在任何時期,人們都需要關注所處環境變動的信息,及時把握外界的變化,以指導自己的行為。新媒體語境下,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對信息的需求也更加分眾化。B站的趕海短視頻中有著這樣或那樣能夠滿足受眾需求的信息,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趕海短視頻更新的頻率明顯降低,有關戶外的內容減少,UP主也會在視頻中提醒觀眾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逐漸好轉后,視頻更新的速度和內容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受眾通過這些內容的變化能明顯感知整體疫情控制的情況。再如趕海短視頻中涉及的海鮮價格、天氣狀況和當地旅游環境等,也是受眾日常生活中想要獲取的重要信息。

四、趕海短視頻面臨的困境

趕海短視頻的興起是漁民們敢于突破自我,緊跟時代發展的成果,然而由于客觀條件和個人媒介素養等原因,趕海短視頻的內容和運營難免存在局限,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內容固化且淺顯、畫面粗糙和營收低三個方面。

(一)內容固化且淺顯,缺乏新意

趕海短視頻自興起以來,創作者們通過記錄日常的趕海經歷和生活方式吸引受眾,但這些內容往往相似度高,規律性強。如固定的開場白,常見的捕魚橋段,還有創作者一成不變的互動方式,導致受眾對短視頻的內容有了一定的預知,觀看的興趣和欲望隨之下降。而B站的內容算法推薦機制也加速了這一進程。另外,趕海UP主在視頻內容創作上存在相互模仿和抄襲的現象,在本就有限的市場進行激烈的競爭,導致短視頻的內容同質化嚴重。目前,B站頭部趕海UP主只?!按髴c趕?!币晃?,其余UP主或是轉戰其他短視頻平臺,或是直接放棄做自媒體??傊?,創作者沒有繼續深入挖掘趕海背后更有深意的主題和內容,久而久之便不再滿足受眾的視覺需求和期待。

(二)畫面粗糙,缺乏美感

趕海短視頻的創作者以手機作為主要的拍攝設備,拍攝工具過于簡陋,視頻的景別也相對單一。在整個短視頻作品中,UP主通常只采用遠景和全景兩種景別,不同的場景間缺乏過渡,使本來生動有趣的畫面內容變成了呆板的監控視頻。而畫面的光線感和鏡頭感則完全依靠手機的自動對焦和曝光功能,在短視頻中過曝和失焦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受眾的觀看體驗。好的短視頻作品需要通過鏡頭引導受眾去發現細節,而不是單純的錄像。趕海短視頻的創作者沒有專業的設備和高超的拍攝技巧,不等于就要忽略畫面的美感,只一味追求趕海的刺激和獵奇,而不注重畫面的建構,這樣缺少美感的作品很難使受眾長期保持較高的黏度。

(三)變現渠道狹窄,營收低

短視頻的制作以為創作者帶來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趕海短視頻屬于“三農”短視頻領域中的一支,盡管吸引到了很多受眾,但與其他主流內容相比,其視頻的價值能量還是很小。目前B站趕海短視頻的創作者主要依靠用戶為短視頻投幣或直播打賞獲利,沒有全面開發內容產品的價值,比如潛在的本地旅游資源和海產品資源,沒能形成初具規模的自媒體運作體系。

五、建議及對策

(一)深化視頻的主題,塑造人物形象

趕海短視頻創作者需要摒棄淺顯固化的內容創作路徑創,不斷開闊視野,從燦爛的海洋文化、當地極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不斷進步的漁業科技等涉農事件中挖掘更有吸引力的內容,尋找能夠彰顯社會價值的主題,并從多方面采集沿海地區漁民真實的生活寫照,更新短視頻的題材,如當地的節日和習俗。同時,創作者作為短視頻中的主要人物元素,其形象的塑造也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可以從不同主體的視角出發去刻畫人物,比如在家人眼中,UP主是家中日夜奔忙的頂梁柱;在摯友和同行眼中,他們又是把酒言歡、相互依靠的人;而在漁民自己眼中,家庭又是他們為之奮斗的動力。從上述多個角度著手,可以將原先單薄的漁民形象變得有血有肉,讓受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創作者,增強與UP主之間的黏性。

(二)提升媒介素養,尋求跨界合作

一方面,在經濟允許的前提下,趕海短視頻創作者可以購買或租賃一些相對專業的攝錄器材,學習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鏡頭和焦距的調適方法,學會錄制不同的景別和捕捉光效等攝影技巧,提升畫面內容的質量和美感,帶給受眾良好的觀看體驗。另一方面,積極與返鄉創業大學生和自媒體團隊等專業人才合作,擺脫單打獨斗的狀態,提升短視頻的質量,為受眾呈現出具有“高級感”的短視頻作品。

(三)拓寬盈收渠道,打造線上線下產業鏈

目前,“短視頻+電商”模式行業風口正盛,“三農”短視頻不僅可以引流至電商平臺,還可以內置購物鏈接直接為農產品導流[4]。趕海短視頻創作者可以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自己家鄉的海產品,為本土品牌代言,獲取更多的營收。另外,沿海地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趕海短視頻創作者可以通過拍攝本地的風景名勝或人文景觀吸引受眾到本地旅游,建立“線上觀看+線下體驗”家庭式旅游的微型產業鏈,實現從自媒體人到第三產業經營的轉型。

六、結語

趕海短視頻已成為B站眾多亞文化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現吸引了大量的受眾觀看,滿足了他們不同的需求,同時也體現了漁民進步性和實踐性的群體特征。然而,趕海短視頻的創作和運營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上進行深耕,尋找更有價值的內容,是該類短視頻發展的主要突破口。趕海短視頻不僅是漁民尋求自身發展的體現,也是整個地方漁業轉型的寫照,地方政府和行業機構需要對其給予一定的扶持,減輕漁民的創業成本,最終實現本地漁業“互聯網+”產業升級。

參考文獻:

[1] 李慶豪,杜浩.形成振興戰略下“三農”短視頻的傳播價值[J].青年記者,2020(17):4-5.

[2] 馮菲,王文軒,修利超,等.冷熱媒介:合成語音與真人語音的不同傳播效應——基于EEG的實驗證據[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12):5-20,126.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67-168.

[4] 劉可,楊霽涵.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三農”短視頻的傳播價值與傳播策略[J].新媒體研究,2021(1):80-82.

作者簡介:張釗聞(1994—),男,山西長治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網絡輿論傳播。

猜你喜歡
使用與滿足發展策略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微信紅包傳播中的用戶心理分析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從“使用與滿足”看網絡流行語的病毒式傳播
傳播學視角下微信的興起
“使用與滿足”理論下受眾的動漫媒介接觸動機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